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丹参酮Ⅱ-A是丹参一种重要成分。研究丹参酮Ⅱ-A抗炎症机制。方法: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药物刺激靶细胞,使用不同浓度分析纯丹参酮Ⅱ-A对RAW264.7细胞系进行刺激,细胞被刺激24、48h后,使用MTT比色法和半定量RT-PCR法对刺激后细胞进行检测。结果: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丹参酮Ⅱ-A抑制炎症细胞增殖,初步计算出丹参酮Ⅱ-A半抑制浓度(IC50)为43.2μmol/L;半定量RT-PCR实验中发现,发生炎症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脂酶A2来减轻炎症。结论:炎症发生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脂酶A2来达到其抗炎症作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 MTT比色法 半定量RT-PCR 磷脂酶A2
  • 简介: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华北夏区审(鉴)定20个主栽谷子品种进行SSR标记多态性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育成谷子品种遗传多样性。49对引物20个谷子品种中扩增出具有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出14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出等位变异数为2.96个。标记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904~0.6896,平均为0.4168。20份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3~0.9000,聚类分析将其分成3个类群,其中谷丰1号自成一类,表明丰1号遗传距离较其他品种大。不同年代谷子品种间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各年代品种之间平均遗传距离由大到小依次是1980s>1990s>2000s>2010s,表明随着年代递进育成品种遗传差异减小,亲缘关系增近。

  • 标签: 华北夏谷区 谷子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绿豆Berken/ACC41组自交系北京种植得到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有关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和百粒关系,并与前人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 标签: 绿豆 RILs群体 休眠性 QTL定位 上位性互作
  • 简介:值《菌物研究》创刊10周年之际,我以一个老菌物学工作者身份祝贺《菌物研究》对促进我国菌物科学发展和繁荣作出重大贡献,谨向为刊物编辑出版付出辛劳编委会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致以崇高敬礼。

  • 标签: 菌物学 创刊 科学发展 工作人员 编辑出版 工作者
  • 简介:随着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和免疫抑制患者不断增多,由烟曲霉引起侵袭性感染病例逐渐增加,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关注。本文特此对烟曲霉感染宿主防御机制以及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烟曲霉 真菌感染 侵袭性曲霉病 免疫抑制 免疫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系统姜黄素诱导CaOV3人卵巢癌细胞凋亡中作用及姜黄素对AMPK磷酸化水平及其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姜黄素单独作用组、compoundC(AMPK抑制剂)预给药组,SB203580(p38抑制剂)预给药组,AMPK抑制剂单独作用以及p38抑制荆单独作用组。Westernblotting法检测AMPK、p38和p53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作用AMPK和p38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与姜黄素单独作用组相比,SB203580预处理组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姜黄素作用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compoundC和SB203580预处理组细胞活力高于姜黄素单独作用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作用p53磷酸化水平(Ser15)增加(P〈0.05),与姜黄素单独作用组相比,compoundC(AMPK抑制剂)和SB203580预处理组p53磷酸化水平(Ser15)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激活CaOV3细胞AMPK,而AMPK激活依赖于p38。AMPK和p38调节p53磷酸化,并介导姜黄素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姜黄素 卵巢癌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38 p53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因子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HLFs分别经直线加速器0Gy、5Gy、8GyX线照射后,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筛选合适照射剂量。人肺成纤维细胞分为照射组(R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R组经直线加速器X射线,5Gy照射24h后,免疫荧光检测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中GSK-3β、p-GSK-3β表达。结果:X线5Gy照射剂量可使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增强,较0Gy、8Gy增殖曲线明显。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形态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α-SMA,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可能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X射线 放射性肺纤维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肺成纤维细胞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且致死致残率高,幸存患者预后多不同程度患有偏瘫等后遗症,但目前还没有好治疗方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卒中后治疗关注点在于神经元保护,割裂了神经元和周围细胞联系。2001年,“神经血管单元”概念提出为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角度。此外,有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神经、血管再生过程,对于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修复有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从神经血管单元和Notch信号通路两个切入点综述了二者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作用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NOTCH信号通路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缺氧条件下Apobec-1表达与COX-2表达水平及细胞缺血损伤程度之间关系。方法:对SH-SY5Y细胞,NG108-15细胞和PC12细胞分别施以无氧-无糖刺激,进而检测刺激前后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以及Apobec-1表达量,以研究缺氧对Apobec-1表达影响。在这三种细胞中分别过表达Apobec-1,检测细胞中COX-2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1在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随着无氧-无糖刺激时间延长,细胞损伤程度加重,同时Apobec-1和ACF表达量升高。2过表达Apobec-1可加重无氧-无糖刺激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活力降低及LDH释放量增加。3Apobec-1可在此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提高COX-2蛋白及mRNA水平。结论:Apobec-1神经源性细胞中与细胞缺氧损伤程度及COX-2表达密切相关。

  • 标签: Apobec-1 COX-2 神经源性细胞 缺氧 脑缺血
  • 简介:通常认为,蛋白质上加入磷酸基是真核生物细胞主要翻译后修饰调节。但是,愈来愈多证据表明,这种修饰作用也存在于原核细胞,而且也有其功能,MCP这篇文章中,作者应用准确度高质谱分析,结合磷酸多肽富集技术,

  • 标签: 磷酸化作用 细菌 真核生物细胞 翻译后修饰 原核细胞 修饰作用
  • 简介:生殖细胞缺陷症(gcd)小鼠突变体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一种不育突变小鼠,FancL(也叫Pog)缺失是产生gcd突变小鼠原因.FANCL是一种含有PHD结构域泛素E3连接酶,是Fanconi贫血复合物中组分之一.在生殖细胞中,FANCL与GGN1和GGN3相互作用,而GGN1和GGN3蛋白功能还不清楚.为了研究GGN3功能,揭示更多参与该过程蛋白质,运用Clontech公司新开发第三套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GN3为诱饵从成年小鼠睾丸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蛋白分子.发现了一个精子生成期间睾丸中特异性高表达基因Ggnbp2,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Ggnbp2编码蛋白质产物GGNBP2哺乳动物细胞中与GGN3特异相互作用.通过构建突变体,确定了GGNBP2蛋白与GGN3相互作用区域.以上结果为揭示GGN3和GGNBP2在生殖发育中功能、丰富生殖细胞发育蛋白调控网络及其调控规律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GGN3 GGNBP2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相互作用 作用区域
  • 简介:以我国14种重要字花科蔬菜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基因组含量。其中青苤蓝、乌塌菜、雪里蕻、芥蓝基因组含量属首次报道。本试验数据与国外文献提供相关数据对比,发现青萝卜、结球甘蓝、青花菜和根用芥菜基因组含量与已报道数值基本吻合,而大白菜、花椰菜基因组含量值与报道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同一物种基因组含量值差异原因可能是品种不同,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或测定时参考标准选用等因素不同有关。

  • 标签: 十字花科蔬菜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含量 遗传变异
  •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贫血与其肿瘤大体型及临床病理分期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结肠癌患者100例,按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大体型及临床病理分期血常规与铁代谢指标.结果:非浸润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浸润型(p〈0.05).A、B期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C、D期(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贫血与肿瘤大体型及临床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联,值得临床医务人员重视.

  • 标签: 结肠癌患者贫血 肿瘤大体分型 临床病理分期 关系
  • 简介:据外电报道,展望2005年,人类健康方面有喜有忧,喜是我们可能距离最终战胜癌症越来越近,忧是禽流感大有向全世界蔓延趋势。2005年健康前沿方面将是令人期待一年,一些激动人心研究成果将会问世,治疗癌症和心脏病新方法也将取得重要进展,一种新病毒可以让我们为我们漠视而付出惨重代价。

  • 标签: 2005年 禽流感 心脏病 癌症 辅助疗法 工作压力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多媒体教学也深入课堂,成为现代教学重要部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较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近年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翻译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结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译课堂存在问题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对策.

  • 标签: 多媒体 翻译 教学 课堂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灵芝多糖成分(GLP)抑制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右腋皮下接种1×106TC-1细胞后7天后,用100mg/kg、200mg/kg和400mg/kg3种剂量给小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然后观察肿瘤重量,并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6和TNF-alpha,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CD4+和CD8+。结果:100mg/kg、200mg/kg和400mg/kg3种剂量给小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分别可以达到53%、59%和58%,P〈0.05;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2从1.27ng/mL提高到了2.88ng/mL,P〈0.05;TNF-α从1.05ng/mL提高到了1.82ng/mL,P〈0.05;而IL-6则没有明显变化。CD4+细胞水平升高(从54.80%提高到了58.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明显增多(从24.15%提高到了4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有明显抑瘤作用,但抑瘤作用与GLP剂量不存在依赖关系。GLP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是通过提高小鼠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而并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标签: 灵芝多糖 抑制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皮肤性病患者不同病变类型中HPV感染型别。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门诊就诊者368例,分为4个组别:尖锐湿疣患者组242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18例,男性冠状沟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70例,未见任何皮疹且醋酸白试验阴性体检者38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皮损或外阴局部HPV-DNA亚型,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PV-DNA总检出率为72.9%,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57.1%,多重感染率15.8%;(2)268例HPV阳性标本中,高危型感染占51.9%,低危型和混合型阳性率分别为33.2%、14.9%;(3)尖锐湿疣组和鲍温样丘疹病患者组HPV-DNA阳性率分别为97.9%、88.9%,而男性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组以及要求体检人群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2%;从感染型别分析,尖锐湿疣主要是6、11、16、18、31、33、35、43和66亚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主要是16亚型,男性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以及要求体检人群感染型别主要是低危型感染,分别是6、42、43、81和6、42、83;(4)在被检测18个高危HPV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HPVl6、18、58、56、33、52、68、31、39,未检测出HPV35、45、51、53、59、66、73和82亚型;在被检测5个低危HPV-DNA亚型中依次为HPV6、11、42和43,未检测出81亚型。结论:HPV感染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且以高危型为主,应该重视临床HPV感染亚型检测,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者随访管理。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随访管理
  • 简介:波对生物组织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现选取次声波、超声波和毫米波为代表,概述波对生物组织作用和相应机理。提出从波能量角度出发,结合构成生物组织物质本身特性,研究和开发波对生物组织更多有利作用

  • 标签: 次声波 超声波 毫米波 生物组织
  • 简介: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表达系统.将人可溶性CD14(sCD14)基因克隆入pFASTBAC1转移质粒中,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插入BacmidDNA中,后者转染sf21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利用重组蛋白C-末端6×His@Tag,经TALON金属螯合色谱将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获得无血清培养上清--步纯化得到重组蛋白,计算表明从1L培养基中可纯化到约8mg纯度大于95%重组sCD14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与抗6×His单抗和抗CD14单抗结合抗原性.疑胶迁移实验和细胞活性实验表明重组sCD14蛋白能在体外与LPS结合,并能增强LPS诱导THP-1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因子.

  • 标签: CD14 细菌脂多糖 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