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西医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药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4.54%,对照组为29.54%,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撤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方案安全性较高,故与西医治疗相比,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中医辨证分型分级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应用到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最终成效。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对参与实验的药房进行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通过实验前后药师对于药物相关知识的考核、药品配置情况、高危药品的管理效果等内容对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施前的药师药物知识总掌握程度为66.54±7.68分,实施之后则上升为92.51±6.96分,药品管理在实施后两项指标分别上升为99.77%和99.80%,高危药品管理效果中的标识正确率和处方合格率在实施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后也有明显上升,以上实验指标经计算均达到P小于0.05标准。结论: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在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运用具有明显成效。

  • 标签: 高危药品 分级警示标识 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应用到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最终成效。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对参与实验的药房进行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通过实验前后药师对于药物相关知识的考核、药品配置情况、高危药品的管理效果等内容对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施前的药师药物知识总掌握程度为66.54±7.68分,实施之后则上升为92.51±6.96分,药品管理在实施后两项指标分别上升为99.77%和99.80%,高危药品管理效果中的标识正确率和处方合格率在实施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管理后也有明显上升,以上实验指标经计算均达到P小于0.05标准。结论: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在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运用具有明显成效。

  • 标签: 高危药品 分级警示标识 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矿物分级溢流粒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浮选作业的效率和精矿产品的品位。对分级过程缺乏准确的数学描述,易导致分级设备未能提高其利用率。因此,本文以螺旋分级机为对象,给出了螺旋分级分级模型的基本结构,对其分级效率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螺旋分级 关键参数 机理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护理模式并给予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以及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在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效果明显,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高血压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患 儿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 2016 年 0 3 月 03 日至 2017 年 06 月 03 日,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 -- 6 0 例、观察组(静脉渗出分级护理) -- 6 0 例,并对 120 例 患儿 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及满意度 进行观察且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在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中存在较大差异,即 P 值< 0.05 。两组患儿在满意度对比中存在较大差异,即 P 值< 0.05 。 结论: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并且还能降低输液风险,继而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渗出分级护理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放疗科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临床配对筛选该院2017年4-12月进行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鼻咽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放疗期间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口腔黏膜反应评分进行分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SCL-90/PSQI、食欲情况、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放疗相关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结果经过分级心理护理,观察组PSQI及食欲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患者在社会角色功能、情绪和记忆功能,以及放疗相关并发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的不同阶段开展分级心理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放疗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分级心理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环境下,国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此次改革要求逐步向社会资本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开放配售电业务,这使得电网企业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从而导致电网企业的审计也遭遇新情况、新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是,开放售配电业务后电网企业审计暂无法达到所需层次,而经济效益审计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学者们基于不同角度探讨电网企业。在指标体系方面。基于“三重盈余”理念建立的评价模式综合考虑了电网企业的财务指标、生态保护和社会福祉情况。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围绕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提出“全覆盖网格化”审计,实现电网企业的价值增加。在设定指标权重方面,通过AHP对国企绿色经济责任综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赋权重。

  • 标签: 综合计划 后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管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内科患者进行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的心内科患者98例入院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9)和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实验组(n=49),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跌倒人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要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知识评分与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跌倒风险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减少患者跌倒数量,可以增进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防范跌倒意识,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内科患者 防跌倒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House-brackmann分级(HBGS)和面神经分级2.0(FNGS2.0)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评价效果。方法3名高年资医师和3名低年资医师分别使用HBGS和FNGS2.0分级方法,对50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表情视频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方法的重复性、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HBGS,低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39.5%,kappa值为0.30,高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56.5%,kappa值为0.4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FNGS2.0,低年资医生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0%,平均ICC值为0.763,高年资医师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8%,平均ICC值为0.785,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BGS和FNGS2.0的总体相关性ICC值为0.760,SCC值为0.746,kappa值为0.42;FNGS2.0与口的相关性为71%。结论HBGS与FNGS2.0中度相关;使用HBGS,评判者间的一致性受医生的经验水平影响很大,而使用FNGS2.0,评判者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与评判者的经验无关,与口的运动有较强的相关性。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评价方法 House-brackmann分级 面神经分级2.0
  • 简介: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分级阅读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能满足小学生在英语学科范围内的学习需求,对于保障课堂整体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在围绕分级阅读教学组织评价活动时,教师需全面关注学生个体的学科素质建设要求,对具体的评价举措加以优化,进而充分发挥评价所具备的反馈反思功能,引领师生共同完成分级阅读学习任务,提升整体教学品质。下面,主要从评价主体、内容、方法等几个层面着手,就分级阅读的评价路径加以分析。

  • 标签: 小学英语 分级阅读 评价
  • 简介: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当前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不同学校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以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分级阅读方式。本文在系统性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构建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小学生阅读分级评价指标的具体措施,仅供业内人士参考分析。

  • 标签: 中小学生阅读 分级评价指标 构建措施
  • 简介:【摘要】某大(二)型泵站1979年开工建设,1983年基本建成。为驷马山灌区四级抽水站,从肥定干渠提水,站区设施主要有6KV架空线路、泵站、启闭机、进出水设施、办公生活设施等。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泵站)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等要求对泵站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分级管控,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结合实际论述了泵站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及落实危险源分级管控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泵站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评价  分级管控
  • 作者: 王孟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8-02
  • 机构:广东省工人医院  广东广州5107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创伤患者应用分级复温护理对其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分级复温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采取分级复温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急诊创伤 分级复温护理 预后改善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分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前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值急诊患者采用分级分区分诊措施,观察两组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9.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急诊分诊过程中采用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分区分诊 急诊分诊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分级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血液净化患者共80例,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40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分级管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护理分级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分级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更多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大大提高其数量,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对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结合新能源汽车特点和实际情况,参考生产流程、应用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问题发生规律,不断优化生产流程的安全控制措施,积极完善测试验证机制,加大安全监督力度,有利于其安全控制发挥作用,更好保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

  • 标签: 新能源 动力电池 材料质量分级 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基于管道地质灾害定性及半定量浮价方法,通过调查相关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客观存在状态,根据事先确定的评分和分级标准计算灾害的相对风险分级。在确定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风险控制需要通过一定的消减措施来实现,本文详细归纳了三类常用的风险消减措施,为管道地质灾害风险政治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行依据:

  • 标签: 管道 地质灾害 风险分级 风险消减
  • 简介:摘要: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落实国家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决策部署对于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至关重要。本文专注于探讨“管风险”的方法,通过定性定量手段将风险转化为“数字”,按照不同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这样,企业可以根据风险的大小合理分配资源,并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 标签: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风险评估对上海6岁儿童进行龋病分级管理,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在上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郊4个区19所学校2127名儿童参与调查,按学校随机整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参照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提出的龋病风险评估指南(CAT),评估所有参与研究儿童的患龋风险等级,得到基线。试验组儿童根据高、中、低患龋风险等级,按照CAT中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实施龋病分级管理。对照组儿童按照上海市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干预1年前后的患龋情况及新发龋发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1691名儿童参与了2019年复查,失访率为20.50%。去除部分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口腔检查表与问卷调查表的儿童共1655名,其中试验组826人、对照组829人。2018年参与研究儿童总患龋率为62.25%,干预1年后,总患龋率升高至68.22%,其中试验组儿童患龋率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儿童干预1年后患龋风险等级升高比例远低于对照组儿童。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新发龋发病率分别为37.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954,P = 0.000)。每天三餐之外进食含糖零食或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31,OR对照 = 0.573;P试验 = 0.002,OR试验 = 0.471)、晚上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43,OR对照 = 0.708;P试验 = 0.026,OR试验 = 0.706)、每天刷牙次数(P对照 = 0.000,OR对照 = 0.456;P试验 = 0.000,OR试验 = 0.178)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共同的龋病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组儿童的龋病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孩子开始刷牙的年龄(P = 0.037,OR = 0.380),开始刷牙年龄越小,患龋可能性越低。局部涂氟为试验组儿童的龋病保护性因素(P = 0.000,OR = 0.554)。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龋病分级管理能有效降低上海6岁儿童患龋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龋齿 疾病管理 危险性评估 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