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外伤患者在进行玻璃体切除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从而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50名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做好术前相应手术准备和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密切观察患者变化。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沟通。结果实验组患者75例中,有70例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并发症少;对照组患者75例中,有58例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结论对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除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术预后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眼外伤 玻璃体切除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2-0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治愈,4例好转。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破裂 临床处理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指征。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肝脏外伤中的77例,分别行单纯保守治疗和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单纯保守治疗48例中45例保守成功;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29例中28例成功,77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肝外伤患者若血液动力学稳定,应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常可获满意效果。

  • 标签: 肝脏外伤 非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外伤后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救治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接诊的5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分析其年龄、性别、GCS评分等诸多因素与发生PTCI的相关性。结果性别、手术方式与患者是否并发PTCI无明显关联(P>0.05),而患者年龄、GCS评分、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休克、脑疝、低钠血症以及感染等因素与并发PTCI关系密切(P<0.05),治疗1年内随访发现,5例(10.00%)好转,中残20例(40.00%),重残15例(30.00%),6例(12.00%)植物状态,4例(8.00%)死亡。结论导致脑外伤患者PTCI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重视早期救治与加强对致病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以期提升患者生存率与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外伤 脑梗死 PTCI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患有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2例。采用常规胸外伤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共计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闭合式严重胸外伤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05月-2014年09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行保守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单纯缝合6例,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带蒂大网膜填塞加肝脏捆扎法7例,肝部分切除术7例。术中附加肝动脉分支结扎5例,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2例。结果本组24例患者死亡3例;保守治疗3例均痊愈;手术治疗20例,18例痊愈出院。本组抢救成功率为87.5%(21/24)。结论对于闭合性肝破裂的患者,如无严重的合并伤,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行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随时做好手术探查的准备。对于失血性休克、合并有腹内其他脏器损伤、有腹膜刺激征的患者应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 标签: 外伤性 肝破裂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研究背景对94例耳外伤伤者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并分析成因。病例报告此次所选取的94例耳外伤伤者,其中包括60例男性,34例女性;耳别54例单纯左耳损伤,30例单纯右耳损伤,14例双耳同时损伤;伤者的平均年龄为38.7(±8.7)岁。上述伤者有三十五例耳廓损伤;上述伤者有三十四例为外伤性鼓膜穿孔;上述伤者有十例为感音性耳聋;上述伤者有八例为神经性耳聋;上述伤者有一例为左耳混合性耳聋,并发生耳膜穿孔;上述伤者二例为功能性耳聋;四例伤者为伪聋。上述伤者的损伤程度,除了两例伪聋不进行鉴定以及一例由于不能证明右耳陈旧性穿孔是不是和案件有联系而不能鉴定外,剩余伤者鉴定结果如下所述四十例为7~10级伤,一例为3级伤,五十例为4~6级伤。讨论一般来说听力障碍基本都是因耳部受到外力撞击所造成。除耳廓损伤外,听觉功能的评定是判断耳损伤等级的金标准。在检查是否耳聋时要先经过主观的测听,根据实际情况择取有效的客观测听法予以判断,可先通过耳语、捻发音以及秒表等方法予以测检,再实施电反应测听以及声阻抗电测听,声阻抗电测听在评定伪聋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若伤者的伤口为新伤,就容易给出相应结论,反之一定要查证案发时的听力证据,证据包括伤者的病历卡、体检单以及人证进行反复的比对。

  • 标签: 耳外伤 法医临床学鉴定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病患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病患,通过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将120例颅脑外伤病患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对照组则基于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患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预后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要低,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颅脑外伤病患基于常规治疗与护理上再予以护理干预,不仅可使病患神经功能的缺损得到有效地改善,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病患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加快病患康复速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病患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 并发症 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优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2月50例脑外伤住院患者(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及护理干预;2010年1月~12月50例脑外伤住院患者(一般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服务。回顾性比较两优质护理和一般对患者并发症、重要器官、功能变化。结果优质护理组较一般护理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重要器官、功能恢复加快,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结论优质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开展,可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外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01月至2013年01月共收治3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30例,手术治疗22例,8例非手术治疗,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明确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中应遵循“救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快速而明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成功的关键。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行非手术治疗,但应在严密监测过程中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立即手术治疗。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诊治 手术 非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褥疮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偏瘫外伤致瘫褥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取预防褥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褥疮发生率。结果采取预防褥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的实验组褥疮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偏瘫外伤致瘫患者的护理能促进褥疮的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偏瘫患者 外伤致瘫患者 褥疮 预防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伤后基底节区小血肿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外伤后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后基底节区小血肿诱因包括基底节区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经由针对性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量表进行评分,死亡4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10例,中残18例,良好31例。结论基底节区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均为外伤后基底节区小血肿的诱导因素,必须要强化发病机制研究,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确保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外伤 基底节区小血肿 成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部脏器外伤所导致的脏器超声改变及腹盆腔积血超声诊断特点等,以提高临床确诊率,降低外伤性、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方法结合本院自2009年开展超声急诊值班以来至2013年共计急诊腹部外伤病人167例,综合分析超声对腹部脏器外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超对腹部脏器的外伤有较为敏感的诊断标准,但早期受其它因素所影响出现误诊或漏诊,需高度重视。

  • 标签: 超声诊断 急诊腹部外伤
  • 简介:摘要外伤性青光眼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外伤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分析外伤性青光眼发病机制,总结其治疗方法,有助于控制眼压、挽救视力,为此类青光眼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 标签: 青光眼 继发性 眼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来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过的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0例前房出血患者全部在2-14天之内吸收。其中I级平均为2天内吸收;II级平均为8天内吸收,继发青光眼6例,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III级平均为12天吸收,其中继发青光眼21例,经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结论早发现以及早期的快速止血、促进出血吸收、降眼压、抗感染等治疗对该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并且可以减少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伤性 前房出血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1-01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84例闭合性肝外伤病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成功,6例在非手术治疗观察中转为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2.9%。结论:闭合性肝外伤应根据全身血流动力学情况、肝外伤程度、外伤部位、有无合并伤等因素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多数非手术治疗可治愈,但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严密观察,如出现手术指征需及时中转手术。

  • 标签: 闭合性肝外伤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