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少数民族谚语是中华民族谚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彝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谚语,叫做彝族尔比。彝族尔比最能体现彝族语言的特色,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本文通过对彝族尔比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彝族尔比进行了相应的概念解读和寓意分析,就彝族尔比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和部分举例,指出了彝族尔比的几大特点,是对彝族尔比进行的简单介绍和相应分析。

  • 标签: 彝族 谚语 尔比
  • 简介:“跳菜”是南涧彝族审治县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是当地彝族祭祀活动和招待贵客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彝家人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凝聚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感情,既是南涧彝族的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 标签: 跳菜 南涧彝族 宴席舞蹈
  • 简介:彝族先民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把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视为神灵所主宰,这样也就形成了彝人与神灵较为亲密的关系。现今,彝族的宗教信仰是一个以祖先崇拜为中心,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于一体的多神教宗教体系。作为毕摩教中的祖灵观念影响着彝族诗人的创作,形成了诗人们独有的生命观、死亡意识和伦理精神。本文从彝族的祖灵信仰来探究诗歌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认为送祖归灵、祭祀祖先等仪式传递了对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来的"孝"文化及其与他人、自然等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 标签: 吉狄马加 阿库乌雾 毕摩教 祖灵观
  • 简介:从历史渊源、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人生礼仪、节日历法、伦理道德等层面挖掘彝族舞蹈"擦大钹"的多重文化内涵,以发现在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态中,彝族擦大钹所蕴含的民族个性、民族心理、民族情感,及其对维系、保护和传承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彝族舞蹈 “擦大钹” 文化内涵
  • 简介:<正>“曲各”是贵州彝族青年自古以来用以谈情说爱的一个歌种。相当于汉语的“情歌”。“曲各”,彝语“曲”是声音,“各”是玩。按彝语语法习惯,动宾与偏正词组是倒装修饰,故“曲各”便是“玩声音”的意思。“曲各”不但可作歌种名称,也可作为演唱这一歌种的行为。即有“情歌”或“唱情歌”的双重含义。虽然今日彝

  • 标签: 彝族 彝语语法 偏正词组 汉语 贵州 动宾
  • 简介:彝,旧写夷。中国东方,古代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日“九夷在东。”《后汉书》著有《东夷传》。在云南的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刺、哈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日“百夷。”

  • 标签: 彝族 族源问题 中国 氐羌族系
  • 简介:彝族发展至今,人口达五百四十多万,主要分布滇、川、黔、桂四省,其中滇有三百五十万,川有一百五十二万。彝族是个跨境民族,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有二十多万彝胞。国内彝族在分布上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近、现代,彝族内部分衍出诸多自称和他称,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形成不同的支系,各支系间语言、习俗等迥异,如出现了诺苏、纳苏、聂苏。改苏、撒尼、阿细等二百多自称和他称,弄清彝族支系繁多的原因,无疑对现代彝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欲从地理和历史两面去探讨其原因。

  • 标签: 彝族支系 跨境民族 乌蛮 撒尼 一百五 诺苏
  • 简介:彝族是复合型民族,彝族的族源是多元的。在地缘政治上,彝族的形成和古蜀国、楚国、滇国、夜郎、南诏均有关系;在具体族源上,彝族的形成比较明显地与羌、濮、昆、叟、劳浸、靡莫有关。

  • 标签: 彝族 族源 复合型民族
  • 简介:2016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赤道奖'中国颁奖仪式在北京的联合国大楼举行。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绿色流域)因其在环保、扶贫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发的2015年赤道奖。绿色流域的负责人于晓刚走上领奖台,接过那一纸证书只是短短一刻,但从丽江拉市海到北京却走过了整整15年的时间。在这个不屈不挠的群体后面,有一个重要的伙伴10多年里始终陪伴着他们,这就是乐施会。

  • 标签: 流域管理 世界地球日 拉市海 气候变化 山区生态 生态旅游
  • 简介:摘要彝族自命为虎族,强悍、武勇、善斗是该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彝族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集力量、智慧和技巧于一身的彝族摔跤活动,更是集中地体现了彝族崇尚武勇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品质,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而在彝族社会得到广泛、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彝族 摔跤 社会文化价值 特点
  • 简介:从古驿道到简易公路从西昌出发,驱车沿着省道307线向大凉山进发,出城不久,便一头扎进群山之中。山区公路似飘带一样贴在山梁上,它在诸多外来人眼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对于本地彝族人来说,公路更像是山山川的一根动脉血管,它意味着商贸、旅游、吃住和最直接的货币往来。我沿着省道绕过数个大弯,翻过了无休无止、千篇一律的山冈、河流、峡谷,以快捷的速度,深入凉山腹地。

  • 标签: 彝族 简易公路 山区公路 动脉血管 大凉山 省道
  • 简介:<正>彝族是云南二十二种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由于地域辽阔,居住分散,支系繁多,解放前彝族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这样使得彝族民间文学具有丰富多采、绚丽多姿的特点。就奕族史诗而言,目前已经搜集整理、发表出版的就有《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阿鲁举热》等五种。本文就我搜集《梅葛》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侧重从彝族民俗的角度,对史诗《梅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彝族人民 史诗 少数民族 风俗礼仪 民俗 图腾崇拜
  • 简介:摘要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神职人员,在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也是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禳解祟祸、占验吉凶、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象征。毕摩在做“毕”时都会使用特有的法器或法具,本文通过梳理凉山地区彝族毕摩法器,对毕摩做“毕”时使用的法器及使用情况进行初探。

  • 标签: 凉山,毕摩,法器
  • 简介:小序传说,西部蜀山本是姐妹仨,大姐眉毛生得好看,叫峨眉,二姐一袭青衣,日青城,三妹发髻高挽如青螺,呼为螺髻。峨眉山云聚云散,遂成仙景,修成佛山。青城问山拜水,坐禅炼丹,成为道教之鼻祖。唯螺髻山出类拔萃于大凉山中,没有照过人影的山泉最清亮,依然保持着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生态,保持着少女腼腆的风韵。这一日,雨后飞瀑,漫山遍野如吹响牛角号,如呜响马布,如弹响月琴,如拨响口弦,如奏响竹笛,如唱响山歌,我如入天地之胜境,如入演奏彝山飞瀑的露天音乐大厅……是为小序。

  • 标签: 飞瀑 组诗 合奏 民乐 彝族 高山
  • 简介: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有"理泼"、"诺苏"、"水田彝"三个彝族支系,境内彝族大多已转用汉语.转用汉语的原因除民族迁徙、融合,各民族相互杂居、通婚等因素外,还与该地区从18世纪中期就开始兴办私塾传播儒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汉语学校教育有关.

  • 标签: 仁和区 彝族 语言转用 教育
  • 简介:彝族漆器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古朴精美著称。它的源起很早,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所提及的餐具、法器就已有漆器。当今漆器依然是彝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具,因此对彝族漆器制作工艺的文化阐释,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工匠劳作、制造和消费的生活世界,而且可以呈现古代漆器制作与使用的活态文化场域。

  • 标签: 彝族漆器 制作技艺 族群文化
  • 简介:近来,不时读到一些新编方志、规格形式大体一致。其中有一部志书,因其装帧精美而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峨山彝族自治县志》(以下简称峨山县志),它是国际16开本的大型版本。这种版型在众多新志中我仅见过两次,第一次是两年前在山西太原得到的《太原市志》第一册,作为省会志书,讲究装帧不足怪,而今年初春又从西南边陲的一个彝族自治县寄来的《峨山县志》却引起我的惊异,其装帧与太原市志一样。一个边远县份肯于为新志作如此投入,其气魄值得称许。

  • 标签: 《峨山彝族自治县志》 中国 云南 地方志 编纂工作 篇章结构
  • 简介:"查姆"意译就是"万物起源"的意思,《查姆》是讲述、追溯人类起源和万物起源历史的创世史诗。从狭义上讲的"查姆"仅限于长期保留在民间的彝文抄本中的120"查";但从广义上说,它又不仅仅是一部书。对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而言,我们把已传承下来的"抄本"称为狭义的"查姆",把抄本及抄本以外的归为广义的"查姆",这样对一种文化的研究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查姆文化 现状 狭义 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