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MHVR的老年患者210例进行前瞻性随访。调查时间为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采用面对面问卷填写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社会支持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患者MHVR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老年患者MHVR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总体水平较好,服药依从性好者占99.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依从性好者占99.0%,均高于生活方式依从性好者92.1%。抗凝知识水平和年龄是影响患者依从性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宁波地区老年患者MHVR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好,相关分析提示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抗凝知识的宣教以及更加关注高龄老年人的抗凝依从性。

  • 标签: 心脏瓣膜 华法林 抗凝药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8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摸球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40例行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早期生存质量评分、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措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早期生存质量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心脏瓣膜病病人接受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心肌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心脏瓣膜病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体外循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呼吸机应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整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为心脏瓣膜病病人提供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加强对病人的心肌保护,降低心肌缺血时间,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衰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60例心衰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THR)、半髋关节置换(HHR)运用价值。方法: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全髋组39例和半髋组39例,各行THR、HHR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全髋组治疗优良率(94.87%)和半髋组(87.18%)比,无明显差异(P>0.05)。全髋组中出血量较半髋组多,手术时间较半髋组长,髋关节恢复时间较半髋组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THR、HHR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均较为理想,但前种治疗方式可缩短患者髋关节恢复时间,后种治疗方式可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老年 疗效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期,恰当的运用整体护理,研究其有效性。方法: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应根据就近原则从我院中选择24例符合条件患者参与,并将其均分为A、B两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举措,例如:整体护理、常规护理。结果: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结论:患者在接受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治疗期间,合理的应用整体护理,不仅能起到提升治疗效果及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整体护理 心脏肿瘤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赋权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55.4±11.0)岁;试验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54.7±11.6)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管理,试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时间为从入院到出院后3个月。采用中文版患者赋权量表(CES)、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收集数据,并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术后7 d、出院1个月及3个月的CES评分分别为(139.23±12.45)分、(165.52±15.05)分、(183.17±17.19)分,均高于对照组(115.07±9.73)分、(133.33±10.67)分、(140.05±1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抗凝认知情况、抗凝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68),低于对照组16.17%(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结论赋权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患者机械瓣膜置换后的疾病管理信心、提高了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赋权 依从性 抗凝 华法林 机械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对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1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研究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1例,配合完成研究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60.03±7.5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59.36±8.3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为64.81%(35/54),高于对照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为(7.12±1.41)分,高于对照组(4.37±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P<0.001)。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出血发生率为9.26%(5/54),低于对照组30.76%(16/52),INR达标率为79.18%(194/245),高于对照组59.23%(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增强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回馈教学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经导管封堵操作,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进行介入手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手术前后TTE检查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封堵器置入后30 d内不影响瓣膜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且TTE显示瓣周反流程度下降1级及以上。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57.5±14.6)岁,其中男性6例。主动脉瓣PVL 7例,二尖瓣PVL 3例。除1例患者改为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外,其余9例患者成功经肱动脉入路置入封堵器,手术时间为(103.3±34.0)min,术后无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为7.5(3.0,9.8)d,经肱动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为9/10。患者手术前后的PVL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第2天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经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好转后出院。随访(14.3±7.9)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后PVL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操作,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卧床制动时间。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瓣周漏 经肱动脉入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置入Venus-A瓣膜后发生中/重度瓣周漏(PVL)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行TAVR治疗且植入Venus-A瓣膜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依据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反流束长度与瓣环周长之比(院内死亡患者参考瓣膜释放后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中/重度PVL组和轻度/无PV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扫描与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中/重度PVL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各影响因素对中/重度PVL的预测价值。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年龄(70.9±6.5)岁,其中男性46例。中/重度PVL组16例,轻度/无PVL组66例。中/重度PVL组的男性占比、瓣膜植入深度、瓣环和左心室流出道(LVOT)长短径、LVOT覆盖指数均大于轻度/无PVL组(P均<0.05)。主动脉成角有大于轻度/无PVL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因瓣环短径、LVOT长短径及LVOT覆盖指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偏相关系数R 0.251~0.779,P<0.05),未将前二者带入多因素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瓣膜植入深度(OR=1.239,95%CI 1.036~1.442,P=0.023)、主动脉成角(OR=1.128,95%CI 1.044~1.312,P=0.038)及LVOT覆盖指数(OR=1.123,95%CI 1.003~1.315,P=0.032)是TAVR术后中/重度PVL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瓣膜植入深度可预测TAVR术后中/重度PVL的发生[曲线下面积(AUC)=0.697,95%CI 0.554~0.851,P=0.039)],而LVOT覆盖指数(AUC=0.683,95%CI 0.512~0.853,P=0.056)及主动脉成角(AUC=0.590,95%CI 0.397~0.783,P=0.346)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行TAVR植入Venus-A自膨胀瓣膜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瓣膜植入深度、主动脉成角及LVOT覆盖指数是其术后中/重度PVL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瓣膜植入深度对预测术后中/重度PVL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瓣周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频指导下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结合回授法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7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9例给予微视频指导下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结合回授法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心功能、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出院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视频指导下早期心脏康复方案结合回授法教育改善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效果确切,能通过增强心功能活动耐力以及强化疾病的掌握程度等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视频指导 心脏康复 回授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 健康素养 心功能
  • 作者: 李建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8-10
  • 出处:《大家健康》 2015年10月20期
  • 机构: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n=40)、B组(n=41)。A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2.9%,并发症发生率为4.9%;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5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科室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8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A组(n=36)和B组(n=32);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资料统计显示: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失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一年显示: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一年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方法,前者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患者康复进程更短,后者则更利于提升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临床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选择。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年龄61~84岁,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双动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小于对照组的23.33%(14/60),P<0.05。两组术前Harris量表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为(90.36±5.4)分,高于对照组的(81.28±6.03)分,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其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股骨颈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后予以连续性护理对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2020年2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心胸外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组,对照组31例进行传统护理干预,探究组29例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项对比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后,不仅能够良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还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整体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