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主要死因之一是并发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速、室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速、室颤,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心梗病人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自1994年12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速、室颤病人抢救过程中,均电击复律成功。现总结临床应用及体会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电复律 恶性心律失常 室速 原发性室颤 心电监护
  • 简介: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将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伊贝沙坦治疗组36例,并于AMI后2、2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心肌重量、左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了解伊贝坦对AMI后左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AMI后24周时伊贝沙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后壁厚度、左舒张末内径和左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01).AMI后24周时,伊贝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左峰射血率和左峰射血率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左高峰充盈率明显升高(P<0.05),左高峰充盈率时间显著下降(P<0.001).结论伊贝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和左重塑,改善左功能.

  • 标签: 伊贝沙坦 AMI 阻抑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房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心衰患者42例,非心衰患者40例,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心衰组房性早搏、短阵房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衰患者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其存在与心衰患者预后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通过所遇的病例,学习有关文献,提高对ARVC的认识,特别是对中青年的不明原因心律失常,早期识别、预防猝死.讨论病因,目前普遍认为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可为显性、不完全外显及隐性.也提出心肌被脂肪组织所替代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炎症、坏死)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诊断主要依据心慌、头晕、昏厥等症状,结合心电图有典型的室性早搏、短阵速、室颤,QRS时限≥110ms,进一步可对其心脏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价.组织学检查为诊断ARVC的金标准,但心内膜活检须注意取材部位,预防壁穿孔等并发症.治疗目前主张一般情况用药物抗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植入除颤器,也可经外科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

  • 标签: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ARVC 病理组织检查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一些作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健康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发现正常人,甚至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当高,但其意义至今未明。关于运动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了解的很少,近来虽有一些报道,但结论很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和观察方法不同有关。且在所有报道中均未阐明室心律失常发生与心脏电生理和形态机能之间关系。本文采用Holter记录观察耐力运动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进一步尝试阐明室心律失常与一些ECG或UCG表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复杂性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 动态心电图 HOLTER 耐力性运动
  • 简介:近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增多趋势,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81例老年AMI作回顾分析,比较男、女老年AMI的异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AMI患者为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年龄≥60岁的住院病人,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所公布的诊断AMI的标准。其中男性60例,女性21例,男∶女=2.9∶1。男性平均年龄69.3±6.8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心源性休克 老年男性 回顾性分析 并发症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手术病死率较高,各种外科手术均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1990-2002年我科共治疗6例手术后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药物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合理护理,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 简介: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年龄也相应提前,并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为探讨青年人AMI发病规律,作者收集了我院1990~1998年23例住院的青年AMI病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30~40岁,平均37岁;其中男21例,女2例。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或心肌酶变化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病因:嗜铬细胞瘤1例,其余均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危险因素:高血压6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青年人 危险因素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溶栓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溶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溶栓疗效好、安全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护理 病后 梗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