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常见的并发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49例重症胰腺炎病例,并回顾性总结其并发护理中的要点。结果49例重症胰腺炎病人中共有38例出现了并发,总的发生率达到77.56%;42例病人被治愈,7例病人死亡,治愈率达85.71%,病死率为14.29%。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多并发,高病死率的特点,仔细的病情观察和耐心的护理对改善病人预后、提高治疗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运用呼吸的综合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且有临床呼吸使用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其他护理措施,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和积极配合治疗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26.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积极配合治疗率为95.1%,对照组为78.0%,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护理、营养护理护理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治疗配合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机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标识是最直观、最快捷、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对护士起到了警示、提醒的作用,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护理安全标识的应用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规范护理标识,可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预警系统。

  • 标签: 标识,安全管理,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重症监护(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对护理对策。方法我院ICU选取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干预组实施相对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及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相对护理对策能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的基础,特殊护理及全方位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早产儿的保暧,喂养,观察病情预防感染等,总结早产儿的护理经验。结论早产儿能否抢救成功与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细致的观察,及全方位的护理是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对该院ICU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使用机械通气时间>48h的住院患者VAP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早发VAP(E-VAP,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VAP(L-VAP,机械通气时间>4d)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76例,VAP发生率为44.32%(78例);随着呼吸使用时间的延长,VAP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52.561,P<0.001)。L-VAP发生率为58.33%(70/120),显著高于E-VAP的14.29%(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P<0.001)。分离病原体178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04株(58.43%),革兰阳性(G+)菌46株(25.84%)、真菌28株(15.73%);分离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97株(54.49%)。L-VAP患者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分离率(58.86%,93株)显著高于E-VAP患者(20.00%,4株),L-VAP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耐药率显著高于E-VAP患者(均P<0.05))。真菌感染仅发生在L-VAP患者,其总体耐药率为12.14%。结论呼吸使用时间的延长,可增加VAP的发生率;L-VAP患者感染的病原体耐药率高。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体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新的护理措施,包括体位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加强人工护理、肠内营养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呼吸管道及相关物品的管理以及尽早停机或拔管。40例病人中35例病人机械通气4天-7天,拔管后无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病情稳定后转向普通病房治疗,2例发生VAP,3例由于并发证致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后死亡。一致认为全面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教育对重症监护病房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某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前(2012.01-2012.07)、后(2012.10-2013.04)两段时间内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加强手卫生教育后该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前均无改善。结论仅通过加强手卫生教育不能降低重症监护内医院感染发生率,需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等手卫生干预措施。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发生率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工作实践,分析我院重症监护(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结果ICU收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2例,感染率为8.9%。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室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1.分析心脏外ICU护士工作压力来源;2.找到合理的解决压力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研法。结果心脏外科ICU护士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是值夜班、晋升机会小、紧张、封闭的环境。结论通过采取调整工作量,调整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人文关照,掌握够沟通技巧等对策,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减轻。

  • 标签: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 护士 工作压力 对策
  • 简介: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traumaticbraininjury,STBI)患者如果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低致残率[1]。因此,救治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力求最佳预后,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功能恢复。STBI患者常出现蛋白质-热量性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导致骨骼肌萎缩、内脏和循环中蛋白质减少,引起分解代谢的全身效应[2],很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以及系统性的心肺、肠道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增加了STBI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nutrition,EN)在降低STBI的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STBI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使用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总50例,检验品管圈在降低呼吸使用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应用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患者。其他治疗方式相同,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方式干预肺炎发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30±2.12天,对照组患者9.88±4.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相关肺炎发生6例,发生率24%,对照组患者发生18例,发生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呼吸科病人管理中的使用对减少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及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呼吸机使用相关肺炎 感染控制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在分娩时期的并发护理和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收取的80例在分娩期间产生并发的产妇,对她们进行严密护理和观察,并且给予恰当的治疗与措施。结果在这80例收治的患者中,有子宫破裂的产妇为1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有26例,有胎膜早破的产妇为18例,有脐带脱垂的有3例,羊水栓塞产妇的为2例,这些产妇均康复出院,还有产妇是胎儿窘迫患者的是21例,但是其中1例产妇的胎儿由于病情严重导致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可以对已经发生并发的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对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能够很有效的对产妇的病情进行控制。

  • 标签: 分娩期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癌介入术后的并发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出现的并发,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出血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等有效护理措施。结果86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针对性的的护理后均恢复较好,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介入术后的肝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并发的观察和护理工作,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了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几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多重耐药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法,以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记录重症监护临床用药全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制定个性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对医生进行药学方面的协助,能有效控制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协助主治医师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临床药学监护,能够促进重症监护的合理用药,降低患者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的几率。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患者的药物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重症监护室 临床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再次出现下呼吸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在通气后再次出现下呼吸感染的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两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后的下呼吸再次感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导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出现下呼吸再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机械通气 面罩吸氧通气
  • 简介:摘要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是提高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肺不张、慢性肺病、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以及慢性肺病加重等。其发病主要受到高龄、慢性肺病、吸烟以及充血性心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为能够及时发现高危患者,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认真对其体格进行检查;另外,采取测定肺功能、拍摄胸片以及评估肾功能等方式。

  • 标签: 术后 呼吸系统并发症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呼吸应用风险及防范措施,提高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见能力和处理能力。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呼吸应用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发生54例呼吸应用风险事件,其中人为因素36例,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风险意识差等;呼吸设备因素共18例,主要原因为易损耗部件检测和更改不够及时。结论呼吸应用是人工系统的关键环节,应用风险较高。应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建立健全呼吸应用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呼吸日常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建设呼吸应用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风险事件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