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儿童压力损伤(pressure injury,PI)风险评估工具以及影响儿童PI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帮助临床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PI风险评估工具,尽快识别有PI风险的人群,有效预防PI发生。

  • 标签: 综述 儿童 压力性损伤 风险评估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长期卧床患者临床预防压力损伤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选取 98例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9例、常规护理干预 )和观察组 (49例、预防护理干预 ),将 2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状况施行分析处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引入干预护理操作的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更低,程度也明显更轻;压力损伤持续时长明显更短,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结论:将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干预引入长期卧床患者临床中,能够高效防控压疮这一压力损伤的发生,减缓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极佳。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长期卧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压力损伤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80例老年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采取预防压力损伤护理),每组各9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互留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压力损伤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 老年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8年1~12月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16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相关压疮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相关压疮发生程度及诺顿(Norton)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效预防治疗医疗器械相关压疮,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县级三级乙等医院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形成因素,为高危患者的压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了回顾研究收集2017年1 月—2019年12月我院发生的47例医院内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原因、高发科室及常见部位,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 47例患者共有发生53处压力损伤,多发压力损伤(≥2个部位)5例,占10.7%,单发压力损伤 42 例,占89.3%。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众多,关注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老年人群发生压力损伤后,通过延续护理,对其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1号-2020年1月1日我中心管理辖区中社区居家康复压力损伤老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组成,实验组患者通过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的发生例数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影响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难愈 压力损伤 创面采用综合护理与 VSD 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愈 压力损伤 创面患者 7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综合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 VSD 技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同时,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 P<0.05 )。 结论: 临床上将 VSD 技术和综合护理运用在难愈 压力损伤 创面患者中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难愈性 压力性损伤 创面 综合护理 VSD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的护理效果。 方法 : 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放疗患者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对实验组行 3M 皮肤防护剂和相关护理干预。检验 2 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轻,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96.00% ( 24/25 )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72.00% ( 18/25 ),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使皮肤对辐射的耐受提升,将皮肤损伤情况减轻,避免出现严重损伤,使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预防 放疗 皮肤损伤 3M 皮肤防护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本院 134例老年住院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 67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 67例)给予链式管理。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压力损伤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链式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压力损伤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链式管理 压力性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压力损伤防治中重视动态评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 2019年 1月 -12月收治的有压力损伤风险的 2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的将 2018年 1月 -12月收治的有压力损伤风险的 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压力损伤管理规范,观察组在压力损伤管理规范同时重视动态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申报难免压力损伤例数、院内发生压力损伤例数、院外带入压力损伤例数和压力损伤治疗转归情况。结果:两组申报难免压力损伤例数和压力损伤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院内发生压力损伤 /申报难免压力损伤例数、院内发生压力损伤 /压力损伤危险患者例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压力损伤防治中重视动态评估可降低院内压力损伤发生率,提高压力损伤的治愈率。

  • 标签: 动态评估 防治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 ICU 患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将 163 例 ICU 长期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集束组,予以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 结果: 集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集束组 ICU 停留时间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集束化护理用于 ICU 长期卧床患者,可减少压力损伤的形成,并为 ICU 患者的病情及不良情绪控制提供助力。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护理中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与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骨科病房患者 94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94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我院构建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采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压疮发生率、护理知识了解度和护理态度评分等。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构建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下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关指标评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知识了解度评分、护理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 P 〈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指标的改善情况,实验组护理后的风险评估准确度、护理有效率、记录合格率以及压疮风险管理合格率等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对比有价值。 结论: 在骨科患者的住院护理中,构建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后实施的会方案,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

  • 标签: 骨科护理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指标 构建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78例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构建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护理质量指标情况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2.56%)较对照组(20.51%)更低,且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风险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有效率、压疮风险管理合格率及护理事件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施行护理具有良好可行,有助于减少压疮,增加满意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指标 构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自制充气手套在预防手术室压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骨科脊椎手术和神经外科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以 完全 随机并编号进行 分组,对照组30 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行干预 护理,对比 两组压力损伤的护理 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 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 P< 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 自制充气手套在预防、减少手术室压力损伤 现象发生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促进患者恢复 。

  • 标签: 自制充气手套,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早期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足跟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0例老年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急诊早期干预护理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每组均为9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满意评分、足跟压力损伤皮肤破损、皮肤糜烂以及皮肤发红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早期干预 预防足跟压力性损伤 老年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 预防 老年卧床病人压力损伤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治疗的老年卧床病人 5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奇数偶数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25 例。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发生压力损伤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 。 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老年卧床病人中, 可 有效降低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所医院不同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肿面积调制如意金黄散局部湿敷,每日更换1次,直至疼痛、红肿缓解,损伤愈合。出现不可逆组织坏死者按照伤口护理原则给予清创、抗感染、负压治疗或湿疗法至伤口愈合。分别比较湿敷前后、上下肢、24 h内湿敷和24 h后湿敷以及不同药物外渗的患者的疼痛计分、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结果经过调制如意金黄散湿敷2~13 d后,18例外渗后2~24 h接受湿敷者皮肤损伤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44±2.99) d;3例形成伤口,经过局部清创、抗感染、湿疗法和负压治疗等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7(28,154) d。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7天的疼痛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5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与第7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上下肢外渗后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上肢疼痛计分小于下肢,上下肢疼痛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和上肢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湿敷时间组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24 h内湿敷患者疼痛计分低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患者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湿敷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外渗患者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抗生素外渗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制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药物外渗皮肤损伤安全、有效,药物外渗后越早湿敷效果越好。

  • 标签: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 湿性疗法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文献的研究热点。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7月,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CiteSpace软件和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论文116篇,其中中文文献75篇(64.7%),英文文献41篇(35.3%)。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国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提取75篇中文文献的主题词176个,最高频次为23次;提取41篇英文文献的主题词共63个,最高频次26次。中文文献聚类分为3组热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预防干预措施、发生原因及相关风险因素评估方法;英文文献聚类分为4组热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具体发生部位、发生原因、医疗器械种类和预防方法。结论中英文文献在该领域研究的共同热点是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干预方法;中英文献主要是实验研究和类实验研究,关注具体策略的实证应用;而中文文献主要是相关研究和分析研究,缺乏验证。因此,国内相关研究需进一步深入拓展。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文献计量学 医疗器械相关 聚类分析 热点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压力损伤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在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选取 2017.07 ~ 2019.07 医院儿科收治的 306 例 1-18 个月住院患儿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n=153 ,不使用自粘绷带)与实验组( n=153 ,使用自粘绷带)。对比两组压力损伤发生率、压力损伤发生时间与留置针使用时间。 结果: 实验组 1 期压力损伤发生 3 例( 1.96% ),总发生率 1.96% 。对照组 1 期压力损伤发生 1 例( 0.65% )。两组均为 1 期压力损伤。实验组第 3 天发生 1 例、第 4 天发生 2 例压力损伤。对照组第 4 天发生 1 例。第 1 、 2 天两组均无压力损伤发生,第 3 、 4 天两组压力损伤发生情况无较大差异( P>0.05 )。实验组( 3.28±1.11 )天的留置针使用时间较对照组( 2.05±0.75 )天长。 结论: 婴幼儿护理措施的实施需要从留置针留置、固定等各个措施入手,针对容易诱发压力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不仅推后了压力损伤的发生时间,还减少了压力损伤发生率,对于留置针留置效果有积极影响,但是使用自粘绷带后发现婴幼儿压力损伤发生率略高,因此不建议使用自粘绷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