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翼螺钉在区L5/S1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于北京朝阳医院行L5/S1单节段经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期间疼痛及功能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随访X线及腰椎CT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内固定位置、有无松动等并发症及融合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计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9.6±5.2)岁,随访时间(16.2±1.7)个月。患者手术时间(144±21)min,术中出血(103±20)ml,术后引流量(80±34)ml。患者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0.9±0.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1±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9±0.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66.2%±8.0%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失败、融合器移位等情况,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68.8%(11/16)。结论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对进行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来治疗椎管狭窄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减压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烫熨疗法早期综合干预在缓解分娩时胀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自然分娩并有胀痛的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把所有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对产妇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运用中医烫熨疗法早期综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胀痛症状缓解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娩时胀痛的产妇,使用中医烫熨疗法早期综合干预能够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产妇的胀痛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烫熨疗法 早期综合干预分娩时腰骶部胀痛 应用
  • 简介:16排螺旋CT重建能提供类似磁共振成像(MRI)的腰椎间盘图像,对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98例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重建及轴位重建。通过对脊椎的重建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进行分析,探讨曲度过大患者的椎间盘病变在16排螺旋CT及任意角度的轴位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骶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 标签: 矢状重建 脊椎 诊断 螺旋CT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发热、口渴6天,头昏头痛、恶心,右侧偏瘫12小时入院。于入院前10天因G2P0孕39周,宫内单活胎、胎膜早破、头盆不称住产科待产。术前1天查Hb98g/L,RBC304×10^9/L,WBC正常,N0.84;小便查见脓细胞(++++),可见少量的WBC,RBC,PRO(++),BLD(+++)。入院后缩宫素试产30小时,考虑到经阴道分娩有一定危险性,

  • 标签: 产后感染 上矢状窦 血栓 误诊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2001年间收治的20例窦脑膜瘤,按窦腔堵塞程度分为三组:未堵塞组(A)、部分堵塞组(B)、完全堵塞组(C).在三组中邻近硬脑膜被肿瘤侵犯分别为4例、3例、2例.结果B组与C组中各有1例恶性脑膜瘤.A组均获得SimpsonⅡ级切除.B组中SimpsonⅡ级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C组中SimpsonⅠ级、SimpsonⅡ级及次全切除各1例.A组、B组、C组中复发病例分别为2(15%)、3(75%)、2(67%).结论肿瘤与窦侧壁粘连、肿瘤侵犯窦腔、肿瘤与邻近硬脑膜粘连以及肿瘤的病理特性是影响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矢状窦脑膜瘤 复发 手术疗法 脑膜瘤 病理 硬脑膜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为保证手术疗效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接受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32例患者中根据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达到Ⅰ级切除患者有16例(50.00%)Ⅱ级切除患者有10例(31.25%),Ⅲ级切除患者有6例(18.7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纤维型最多,占比为37.50%;本次研究无死亡病例,对32例患者展开为期一年的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已缓解消失,有3例癫痫患者在停药后无复发,另外1例癫痫患者经口服药物后症状得到控制;术后患者均没有出现新发并发症。结论 对失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时,要求应结合科学、有效的手术策略,具备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有助于提升肿瘤切除效果,且能够保护患者回流静脉和脑组织,预后效果较好。

  • 标签: []矢状窦旁 脑膜瘤 显微手术 手术策略
  • 简介: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神经根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然而,有关神经后根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成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尚未引起注意。本文报告5例神经后根节移位于椎管内并就后根节卡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症 腰腿痛 椎管狭窄 临床特点 诊断 解剖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后根节卡压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神经后根节卡压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节异位于椎管内,在神经根管内受到卡压。结果:随访13~37周,平均20周。腰腿痛和根性疼痛消失,恢复良好。结论:神经节受到卡压也可引起腰腿痛,只要认识到神经节异位畸形,手术减压彻底,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腰骶神经 背根节 卡压症 腰腿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C2椎体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对颈椎形态及其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颈椎OPLL患者97例,其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37~80(59.0±9.6)岁。根据骨化物是否累及C2椎体将患者分为2组,OPLL累及C2椎体36例为C2阳性组,未累及C2椎体 61例为C2阴性组。在立位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0~2及C2~7颈椎前凸角(CL)、C2倾斜角(C2S)、胸廓入口角(TIA)、T1倾斜角(T1S)、颈倾角(NT)、枕颈倾斜角(OCI)、C2~7矢状轴距离(SVA)等参数。观察项目:(1)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等临床一般资料;(2)比较2组患者骨化物累及的颈椎节段、椎管侵占率、OPLL分型以及影像学上有无脊髓高信号、骨化物是否触及K线的情况;(3)比较2组间颈椎各项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分别对2组内各影像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4)对OPLL累及C2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2阳性组骨化物累及颈椎节段数(4.6±1.2)个、椎管侵占率52.42%±9.96%、NDI评分(21.08±7.65)分,均高于C2阴性组的(3.1±0.9)个、45.87%±13.08%、(17.70±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OPLL分型上,C2阳性组和C2阴性组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骨化物触及K线率、脊髓高信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颈椎各项影像学参数中,仅C2阳性组C2S(11.25°±5.84°)高于C2阴性组(7.66°±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04)。2组内颈椎影像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C2阳性组中,C2S与C0~2CL、C2~7SVA呈正相关(r=0.52、0.80,P值均<0.05);C2阴性组中,C2S与C0~2 CL、C2~7SVA呈正相关,与C2~7CL呈负相关(r=0.43、0.71、-0.3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2S增大[比值比(OR)=1.208,95%可信区间(CI)1.032~2.210,P=0.014]和骨化物累及颈椎节段数(OR=3.026,95% CI 2.136~5.076,P=0.001)为OPLL累及C2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颈椎OPLL累及C2者以累及节段更多和椎管侵占率更高为特点,在颈椎影像学参数上表现为更高的C2S,且C2S和骨化物累及颈椎节段数为OPLL累及C2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第2颈椎 颈椎矢状面参数 第2颈椎倾斜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对2~4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序列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接受减压内固定手术的2~4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55±18)岁(范围15~86岁)。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2例,融合固定术23例。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及站立位全长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序列参数。腰椎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固定节段前凸角(lordosis of fixed segments,LFx)、固定节段近端邻近节段前凸角(lordosis of adjacent segment,LAdj)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50个月,平均18.5个月。Dynesys动态固定组与融合固定组手术前后组内及组间LL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LFx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0,P=0.406),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60,P<0.001),组别和时间具有交互效应(F=3.940,P=0.006);融合固定组LFx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均大于动态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LAdj值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0,P=0.476),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0,P=0.002),组别和时间有交互效应(F=3.560,P=0.010)。两组患者术后ROM值在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70,P=0.034;F=18.510,P<0.001;F=5.940,P=0.002);动态固定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ROM均大于融合固定组(P<0.05)。不同组别、不同时间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0,P=0.451;F=0.750,P=0.477),且无交互效应(F=0.120,P=0.886)。不同组别PT、SS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576;F=0.020,P=0.901),而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Dynesys动态固定组患者术后2年时发生单侧S1螺钉松动,融合固定组未见并发症。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均可有效重建腰椎位前凸,术后3个月开始Dynesys固定范围的前凸小于融合固定。两种固定后LAdj角的增加趋势相似,从理论上讲均可能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动态固定较融合固定可保留较多的活动度,而两种固定系统对骨盆参数的影响相似。

  • 标签: 内固定器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医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西医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所有患者均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的疼痛评分、晨僵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西医 中药熏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大型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肿瘤位于窦前1/3有6例,中1/3有13例,后1/3有8例;其中跨上窦两侧的有2例,颅骨侵犯的2例,软组织侵犯的1例合并有肿瘤卒中。采用跨中线骨瓣,显微手术技术切除27例上窦旁大型脑膜瘤。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16例,SimpsonⅡ级8例,SimpsonⅢ级3例;术后回访3-36个月,1例术后二个月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暴露上窦,充分显露肿瘤,有效控制出血,保护回流静脉,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矢状窦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窦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窦旁脑膜瘤患者。结果I级切除9例(32.14%);Ⅱ级切除15例(53.57%);Ⅲ级切除4例(14.29%),无手术死亡;所有的患者进行0.5—2年的随访,27例恢复良好,有1例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窦旁脑膜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矢状窦旁脑膜瘤
  • 简介: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做结肠造瘘,再行肛门成形,最后关瘘,3次手术显然增加了手术和麻醉并发症的风险。我院2006年2月~2006年12月对8例新生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施行了后人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均一期完成手术.术后初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 高位肛门直肠畸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方法。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I级切除11例(32.3%);Ⅱ级切除19例(55.9%);Ⅲ级切除4例(11.8%)。无手术死亡,随访1~36个月,仅有l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I级切除,彻底的肿瘤切除、良好的血管保护是提高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上矢状窦 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ASAPR)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SAPR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皮瓣的应用。结果随访4.1-12年,高、中、低位畸形中肛门功能良好率分别是46%、80%、100%,肛门功能高位畸形优良率明显低于中、低位畸形(P<0.005)。结论本方法能直视下恢复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并能将直肠末端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随访效果满意,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 标签: 肛门直肠畸形 前矢状入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