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颈椎平衡(cervical sagittal balance)是用于对站立位颈椎位置的一种描述,通过相应的参数评估颈椎的位置。颈椎常用的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轴向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SVA)和T1倾斜角(T1 Slope, T1S)等。颈椎平衡与脊柱整体的平衡息息相关,其参数失衡与颈椎疾病进展、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颈椎整体平衡性,尤其是颈椎手术后参数变化,能够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由于颈椎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颈椎平衡参数种类繁多,已有的研究只能从某一方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缺少总体、全面的描述。通过系统地检索文献,筛选相关的研究,对颈椎平衡参数与颈椎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综述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颈椎的参数有不同的转归倾向。颈前路手术能够保持或改善颈椎的平衡,其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具有更好的效果;颈后路手术后颈椎参数倾向于出现失衡或代偿,术前存在失衡、高龄、合并复杂后纵韧带骨化更容易出现术后失衡或失衡加重。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术前评估,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颈椎失衡情况。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单节段及双节段固定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4例(Ⅰ度32例,Ⅱ度12例)经T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固定节段分为单节段组(29例)和双节段组(15例)。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全脊柱侧位X线片的参数脊柱骶骨角(SSA)、T_1骨盆角(TPA)、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PI)、骨盆倾斜(PT)及骶骨倾斜(SS),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SSA、TPA、LL、SS均较术前增大,PT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组手术前后LL差值、ODI差值与双节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手术前后LL差值与ODI差值均相关。SSA差值在双节段组与VAS评分差值相关,在单节段组二者无相关性。结论Ⅰ度或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TLIF治疗可改善脊柱参数,且单节段固定更有利于术后脊柱参数的改善。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肌肉骨骼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本组11例均先期行横结肠造瘘术,3—6个月后行后会阴肛门成形术,再3—6个月后关闭横结肠造瘘口。结果本组手术所有操作直视下进行,术野清晰,损伤最小,并发症少。随访8个月至两年,无肛门狭窄、失禁等。结论后会阴肛门成形术具有直视下操作,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中高肛门闭锁的理想术式之一。

  • 标签: 肛门闭锁 后矢状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广泛,髋臼假体的放置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自髋臼假体放置的"安全区"的概念提出以来,"安全区"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遵循的原则,而近年受到了挑战。临床中发现即使是髋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亦可能会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髋臼假体脱位。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40篇文献,并查阅了相关专著。新近的研究表明,脊柱的平衡以及脊柱-骨盆活动度可以影响髋臼假体的空间位置。脊柱退变、长节段腰椎融合和脊柱强直等因素可导致脊柱不平衡和/或影响脊柱骨盆活动度,从而影响骨盆的后倾。合适的骨盆后倾是一种代偿方式,有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稳定。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安全区",在行髋关节置换术前,有必要理解脊柱的平衡以及脊柱骨盆的活动度,以期进一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风险。本文以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常见的脊柱-骨盆活动相关参数、髋臼假体空间朝向定义为切入口,介绍了脊柱平衡的定义、代偿机制,以此为基础并根据不同体位来讨论脊柱平衡和脊柱活动度在脊柱-骨盆活动下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的病理特点。18例中神经根囊肿13例,其中7例和硬脊膜相通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硬脊膜修复,6例和硬脊膜不相通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硬脊膜外囊肿4例,直接切除;椎间盘手术后继发硬脊膜囊肿1例切除囊肿并修复硬脊膜。结果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5例得到6~186个月的随访,平均43.2个月,15例患者疗效优良,手术后腰腿疼痛等症状消失。结论囊肿是引起腰腿疼痛的病因之一,诊断依靠典型的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不同囊肿手术的方式不同,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腰骶部囊肿 脊髓造影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中位参数调整对脊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者术中腰椎融合时维持原有腰椎前凸角(LL),B组患者术中腰椎融合时LL增大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腿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影像学参数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8.15±1.42比7.98±1.39,t=3.276、1.839,P>0.05)、JOA评分(7.20±1.30比7.36±1.25,t=1.689,P>0.05)和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腰部和腿部VAS评分(3.25±0.51比2.06±0.29,t=7.276,6.158,P<0.05)、胸段后凸角(TLK)(14.42±1.25比10.14±0.98,t=0.025,P<0.05)、骨盆倾斜角(PT)(18.56±2.82比12.23±1.63,t=0.037,P<0.05)、冠状位Cobb角(12.25±1.52比7.14±1.67,t=0.024,P<0.05)、位垂直轴(SVA)(43.26±13.24比35.50±11.15,t=0.009,P<0.05)、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PI-LL)(15.52±2.96比8.59±2.22,t=0.030,P<0.05)水平低于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2.49±0.46比1.85±0.30,t=7.158,P<0.05)、LL(26.63±2.43比38.64±3.76,t=0.017,P<0.05)、SS(27.61±4.52比33.91±5.94,t=0.023,P<0.05)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中增大LL能够缓解术后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术后脊柱平衡

  • 标签: Roussouly Ⅱ型 脊柱腰椎融合手术 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位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位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位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次研究在设置时选择对照实验分析,将阿是穴推拿疗法应用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方法:实验在开展时,施术者将实验时段设置在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为了保障试验公平性和有效性,施术者在进行患者的资料调取时,选择基本资料完整并且符合纳入要求和排除要求的36名原发性痛经患者。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计算机后,由计算机采用随机数法进行两组分组,单组1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选择激素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则在接受治疗时,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中药周期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后,最终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存在差异,同样实验组更优(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患者受到内分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体功能受损可能较为明显,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生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阿是穴推拿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 标签: 腰骶部阿是穴推拿疗法 原发性痛经 治疗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柱截骨矫形作为重建脊柱力线的有效方式,广泛应用于脊柱序列重建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避免截骨角度不佳引起的术后躯干二次失平衡,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精确评估截骨角度尤为重要。目前,学者们通过对患者脊柱-骨盆参数及其代偿机制的全面分析,针对不同患病人群和疾病特点提出相应的脊柱重建目标,并根据不同重建目标、截骨部位和截骨方式提出多种截骨角度的预测方法,为制定最佳手术策略提供帮助。

  • 标签: 脊柱 截骨术 矢状面 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29例青少年L5/S1峡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角(LSA)等脊柱-骨盆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 简介: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脊神经后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脊神经后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后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后根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根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根较前根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后根.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后根而不伤及硬膜囊.

  • 标签: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 简介:椎管脓肿临床多指硬脊膜外腔的脓肿,硬脊膜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第1、2骶椎处硬脊膜腔最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者,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硬脊膜下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硬脊膜下腔脓肿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脓肿 硬脊膜外腔 慢性 腰骶部 临床 好发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及韧带劳损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肌肉及韧带劳损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正骨推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

  • 标签: 腰骶部肌肉及韧带劳损 病因 治疗研究 中医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创腰椎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LLIF/OLIF)对于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平衡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2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行分期微创矫形术,所有患者在第一期从侧方植入LLIF或者OLIF融合器,二期进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或经Wiltse入路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若患者一期手术畸形矫正不满意,可在二期手术时进行后路截骨矫形。在两次手术前后使用EOS系统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应用EOS软件系统测量、评估患者的平衡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垂直轴(SVA)及冠状Cobb角。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男6例,女17例,平均年龄(72±4)岁(62~79岁)。9例患者采用LLIF手术,14例采用OLIF手术。16例植入3个融合器,5例植入2个融合器,2例植入4个融合器。平均随访24.2个月(15~42个月)。一期手术后,患者侧弯Cobb角(18°±7°)较术前(33°±8°)明显改善(t=13.2,P<0.01);PI-LL(20°±8o比31°±8o)、SVA[(5.3±2.0)cm比(8.2±3.5)cm)、PT(16°±6°比23°±4°)等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8、4.5、9.0,均P<0.01)。患者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3.4±1.1比6.3±1.0)和ODI指数(27.3%±3.0%比47.1%±5.9%)也均显著改善(t=11.3、17.8,均P<0.01)。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IF/OLIF可以显著改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冠状平衡;分期微创手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

  • 标签: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 EOS X线影像采集系统 腰椎斜向椎体间融合术 侧方经腰大肌椎体间融合术 矢状面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移位(ST)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分别以“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gittal translation”和“强直性脊柱炎”“移位”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中文,检索1970年1月—2021年7月发表的有关AS胸段后凸畸形截骨术ST的文献共109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6篇进行分析。结果ST发生率为1.6%~27%,头端移位更多见,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截骨水平头侧及尾侧椎体置钉深度不一致、矫形棒铰链点与截骨平面不在同一水平、截骨时上下截骨径不等、后凸矫正过大、改良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较高。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中使用临时固定棒和cage、复位导向器、可调式手术体位架。一旦出现ST,需尽快行硬膜和神经根减压,具体措施包括椎板和/或椎弓根切除减压、ST的复位。部分ST会出现神经症状,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文献中对ST的判定标准不同可能是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结论AS截骨矫形术中ST的发生与置钉深度、矫形棒曲度、截骨面对称度密切相关,尽快行硬膜和神经根减压以及ST复位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措施。ST的椎管自发性重塑形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得而知,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胸腰段后凸畸形 截骨术 矢状面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采用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时的效果与优势。方法:基于2020年2月到2022年5月我院康复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髂关节紊乱80例患者,针对入选患者结合入院后的治疗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应用正骨手法,常规组应用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基于改良McnNab、JOA和ODI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3天时的疼痛感显著低于常规组,同时在预后各项量表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髂关节紊乱治疗方面正骨手法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疾病疼痛感,同时对于患者的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患者的远期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髂关节紊乱 腰骶部正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