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有三点:日本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它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性启示是:必须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始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抓好历史教育.

  • 标签: 抗日战争 历史启示
  • 简介:皇室“是日本在世界上优秀的原因”?“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观被大力强化。在介绍新学问和思想动向时,伊势松阪(三重县)的本居宣长的学说:“通过研究《古事记》,发现在接受儒教和佛教影响以前,日本人思想朴素。特别是皇室,一脉相承,万世一系,是日本在世界上优秀的原因”。

  • 标签: 日本 新历史教科书 国家观 “南京大屠杀” 历史问题
  • 简介:分配是生产的结果,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生产关系是个历史范畴,分配关系因而也具有历史暂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不能教条化,应依据生产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标签: 分配 生产 按生产要素分配 历史动态分析
  • 简介: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干部廖六田同志,花了十多元从一个老人手中买得一张纸色发黄泛黑残破不堪的旧报纸?这张1926年的《柳江日报》,是老人维修旧房时从天花板上揭下来的:虽然残旧,但是它记载了很重要的历史信息?

  • 标签: 《柳江日报》 柳州市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史料
  • 简介:本书系黄仁宇研究中国历史一系列著作中的一种,其主题在于展示他的“大历史”观。作为“大历史”观指导下的个案研究,蒋介石成为有价值的选择对象,反映出作者的两个考虑:第一,对现代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具备主导作用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其研究与评价立足点应“先着重历史之长期的合理性,次及于褒贬”(第406页)。其目的在于使历史研究能与“现情切实衔接”。第二,基于“中国的长期革命,旨在脱离旧式农业管制之方式,进而采取商业原则作为组织结构之根本”(第7页)的历史判断,进而揭示历史并未为蒋介石企图在中国创造一个高层机构而提供这样的成熟条件。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始终围绕“macro-history”——“长历史”、“大历史”这样一种史观展开对蒋介石的研究。在作者看来,从”大历史”的角度研究蒋介石,其功效在于评判蒋之历史可排除道义为基准的情绪牵制,而与蒋氏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亦可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尽管作

  • 标签: 蒋介石 大历史 高层机构 历史人物 农业管制 组织结构
  • 简介:中国是世界最早制定成文法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君臣共操,刑无等级,以刑去刑,构成了我国传统法治思想的精华.但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典型的"非法治"国家,传统法治思想的主要局限是缺少"民主的法制化"理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治民工具.

  • 标签: 传统法治思想 法家 局限性 中央集权 制约机制 民主政治
  • 简介: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代表大会前后,针对党内的分散的小组习气,针对俄国处于沙皇专制暴力统治之下,列宁主张建立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内实行由铁的纪律来维护的集中制。这里的集中是针对分散而言的。列宁认为只有这样的组织才有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 标签: 俄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制度 民主集中制 工作权力
  • 简介:把邓小平与中共历史学联系起来研究,是一件极具意义,又颇具风险的事。中共历史学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那些重要人物的影响。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他熟悉中国共产党历史,并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怀,在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善于学史、论史、用史,对中共历史学理论和方法也有着很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将邓小平与中共历史学结合起来考察,对深化邓小平思想研究,拓展中共历史学科研究的视野,无疑具有鲜明且重要的价值。然而,正是其意义的鲜明性与突出性,往往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邓小平对中共历史学的贡献上,而忽视了对这一主题本身的理论探索取向。

  • 标签: 中共历史学 邓小平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 评介 中国人民 中国历史学
  • 简介: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改革.这次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但最终以失败结束.其历史经验教训,对我国当前农村费税改革无疑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明朝 张居正 费税改革 历史昭示
  • 简介: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此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并没有由此结束,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标签: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历史下限 杨虎城 北军 高级将领
  • 简介:西欧社会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步入执政舞台,少数国家的社会党开始短期执政或联合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社会党长期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进入了"黄金时代".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多数社会党长期在野,进入危机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15国中13国社会党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开始"神奇回归".新世纪伊始,社会党的执政地位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西欧社会党执政地位的起伏有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党的理论政策能否与时俱进.

  • 标签: 西欧 社会党 执政
  • 简介: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概括地把乡村政治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保守、落后、封闭为特征的传统乡村政治文化,建国后应变、异化了的乡村政治文化和嬗变、选择下的当代乡村政治文化,指出乡村政治文化建设的未来指向和培育村民正确的政治认知、积极的政治情感和合理的政治评价模式.

  • 标签: 政治文化 乡村政治文化 现代转型 政治文化建设 乡村 时代选择
  • 简介:1957年的开门整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扩展“民主新路”的一次尝试.尽管这次尝试没有获得成功,但它对于探索“民主新路”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上歧路的教训,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开门整风的实践证明:开放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及时发现和消除自身的毛病,而且还能使它的党员和干部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经受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民主新路”这个提法是毛泽东在1945年提出来的.1945年7月1日至5日,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发表了《延安

  • 标签: 开门整风 国民参政会 历史启示 执政党建设 历史遗产 阶级敌人
  • 简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八七"会议指引下,我党先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贺龙、周逸群同志领导下,利用桑植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举行了著名的桑植起义.桑植起义是继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之后在湘西北爆发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标签: 桑植起义 少数民族 贺龙 历史经验 意义
  • 简介:<正>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刘复先生指出:“自从六朝以至于今日,大约是吴越的文明该做中国全部文明的领袖罢。吴越区域之中,又大约是苏州一处该做得领袖罢,如果我这话说的不大错,那么苏州在中国文明史上所处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顾颉刚编《吴歌甲集》序五)近几年,有人认为,研究近现代吴文化是探寻中国文化在近现代发展演变的一把钥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苏州文化,也就不可能了解吴文化,不了解

  • 标签: 苏州 吴文化 中国文化 发展演变 地理环境 中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