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德国股份法中董事会责任的改革需求。一方面,经营判断规则在实体法层面上很大程度上致力于提供必要的企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在责任请求权的执行这一层面上存在巨大逆差。尤其迄今对股东以股份公司的名义提起股东诉讼,为维护公司的利益向董事会提出相关请求的激励仍较小。本文主张多方面的优化,同时也主张责任减轻,即通过公司章程预设责任减轻的可能性。

  • 标签: 机构责任 董事会 经营判断规则 股东诉讼 重大过失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保险
  • 简介:作为福利权“例外主义”的美国,并不积极承认并确保福利权的实现。晚近以来,美国福利权的理论探讨继续围绕福利权的性质、司法审查问题展开,但是已开始日渐带有鲜明的路径色彩,例如女权主义等。实践中,自福利改革之后,美国福利权的实现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通过这些学理、实践进展的梳理,可对中国相关研究和实践问题有所裨益。

  • 标签: 福利权 司法审查 福利改革 争议
  • 简介:然而,随处可见的引文让我想到,倘若我能耐心挑选一些柏拉图的思想的话,其中必有使我获益匪浅的超然见解。(1)柏拉图的法律观极为宽泛,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产物,其等同于自然。法律是柏拉图经常关注的主题,他的很多对话都认真对待它的某些方面。柏拉图的法律理论是其哲学的基本部分,与其整个哲学体系相互映照。然而,就像古希腊法律一般,他的法律理论从不是我们已习惯的那种自罗马共和国后期所形成的法律制度那般系统化,尽管如此,它与柏拉图

  • 标签: 柏拉图法理
  • 简介:陷害教唆是指教唆人出于陷害他人的目的,以使他人的实行行为以未遂而告终的意思,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行为。在陷害教唆中,教唆人与被教唆人并不构成共同犯罪;陷害教唆与教唆犯在主观故意和犯罪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不能以教唆犯论处。但是陷害教唆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以犯罪论处。

  • 标签: 陷害教唆 教唆犯 犯罪论 实行犯 实行行为 未遂
  • 简介:历史理论的乌托邦是赫勒提出的基于现存社会的历史理论,这种乌托邦建立在自由价值基础上,力求符合理性的激进需求,最终指向了伦理的诉求。作为一种历史想象,乌托邦的核心是不断追求个体自由的实现。历史理论的乌托邦立足于“现在”,相信进步的观念。赫勒希望激进哲学所代表的乌托邦能够带动实践和行动,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 标签: 历史理论 乌托邦 需要
  • 简介:中世纪的“主权”概念分散地体现在法学家、哲学家以及神学家的法律和政治思想片段中,这些思想片段反驳了博丹自认为其主权理论的原创性。由于中世纪各个权力实体在话语的场域中为构建自己的主权话语相互博弈,因此中世纪的“主权”所呈现出的图景并非是集中的概念和围绕着这个概念所展开的理论,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围绕着罗马法概念“管辖权”(iuristidcio)所展开的政治话语角力当中。

  • 标签: 中世纪罗马法 中世纪政治话语 管辖权 主权
  • 简介: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2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强化监督执法为民”的网络访谈。

  • 标签: 检察长 专访 媒体 间接 两会 全国人大
  • 简介:法教义学研究是对实在法尤其是实在法规则进行解释和体系化的研究,法律解释性是法教义学考察的核心命题,是对规范陈述在具体案件事实当中意义的研究。法律解释性命题的有效性证立除了需要满足自我证立的融贯性要求之外,也要符合相关理性论辩规则的规制,尤其需要满足可接受性法律证立的修辞论证需要。解释性法律命题的有效性是以法律解释结果的可接受性为基础的,阿尔尼奥的法律解释证立理论正是在此探讨理路上展开的。

  • 标签: 法教义学 法律解释性命题 可接受性
  • 简介:美国投资协定范本实体透明度规定采取高标准和独立的可仲裁性模式,暗含了美国试图在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演进中为透明度义务的内容和性质等核心问题定基调的深谋,结合其范本被一贯坚持的经历,它将成为中关投资协定谈判的最可能路径。比照中国在WTO下透明度争端解决实践,美国规定对中国投资仲裁所带来的潜在高风险可以得到合理控制,对其接受具有可行性。而且,它符合中国的利益需要,将促进中美之间投资增长,倒逼国内的外资制度改革,为未来缔约提供范本。面对美国规定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一方面完善中美投资协定中的例外制度,另一方面提升国内透明度制度建设。

  • 标签: 美国实体透明度规定 中美投资协定谈判 可接受性 应对措施
  • 简介: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是东吴大学法学院在大陆的直接传承者.东吴大学创建于1900年,校址位于具有三千年历史传统的美丽古城苏州.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东吴大学法学院则成立于1915年,是行政上隶属于东吴大学但又相对独立的法律专门学院.

  • 标签: 苏州大学 东吴大学 法学院 传承者 法学理念 王健
  • 简介:当今世界各国司法改革以及我国民事审判体制改革的共同方向,应当是由传统的自由权为基础转向社会权为基础,即从“司法福利”这一观念出发,以“协同主义”为指导来重新配置和实践民事审判权,释明权的产生与发展正是顺应这种趋势;我国的民事审判体制改革方兴未艾,在转型时期特殊纠纷处理文化下,法官的角色融入了政治因素,因此在个案上更注重纠纷解决,纠纷的解决需要有效沟通及沟通渠道的畅通,释明权作为职权主义的积极因素,有助于促进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理性沟通,基于此,以司法的可接受性为思考方向,旨在助益于建立一个更为开放,有序、安定、畅通的“理想话语情境”,从理念修正到制度构建上,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和正当程序的实质保障,实现审判权与诉权的有效对接,全面回应纠纷解决的民众可接受性。

  • 标签: 正义 释明权 可接受性 程序主体地位 程序保障
  • 简介:国家起源理论中的契约理论只是对某种国家形态及功能的事后正当化论说,无法成为一种对国家起源的解释性理论。在奥尔森的理论中,国家是由固定下来的匪帮转化来的,专制国家权力的产生是拥有暴力或私人权力的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运用私人权力的结果。国家权力的运作,无论是征收赋税还是提供公共物品,都取决于权力拥有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不同的共容利益导致了民主与专制政府的不同行为模式。相对于契约理论,奥尔森的理论是一种更富解释力且更为简约从而更具竞争优势的理论

  • 标签: 国家起源 匪帮 契约理论 共容利益 税收
  • 简介: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客观现象描述了虚拟财产的存在;第二部分讲述了虚拟财产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在虚拟世界中的发展;第三部分从描述性角度对虚拟财产进行论证,指出从存在形体以及存续期间角度来看,认可虚拟物品的财产地位与传统财产制度并不存在冲突;第四部分从理论角度,运用功利主义理论、劳动报酬理论以及黑格尔人格理论的判定方法对认可虚拟物品的财产属性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 标签: 虚拟财产 功利理论 洛克理论 人格理论 所有权
  • 简介:宪法核心理论是指以人性尊严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宪法秩序以及为了维护此秩序所必要的宪法基本原则即宪法的核心部分应受到绝对保障。宪法核心理论源远流长,不同法系中的宪法核心思想交互影响汇流成现代宪法核心理论;宪法核心理论法律实证化肇始于法国宪法,却在德国基本法中得到继受与发扬,此后宪法核心理论法律实证化蔚为世界潮流;宪法核心理论的司法实践也同时激荡展开,并显现出处于发展之中的宪法核心理论存有诸多难题。

  • 标签: 宪法核心 人性尊严 法律实证化 司法实践
  • 简介:中国传统刑法教义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亟待更新是学界共识.客观归责理论以更科学及客观化的阶层标准,有效弥补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不能处理降低风险时排除行为人归责等问题的漏洞,是更新我国因果关系理论较优的选择.客观归责理论在我国刑法中可置于犯罪客观方面进行定位.针对其在三阶层体系下“统合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断言不能成立,但其内部的替代性风险及风险升高问题仍需进一步研讨.

  • 标签: 客观归责 相当因果关系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替代性风险 风险升高
  • 简介:本文分别通过三个例子说明德国刑事诉讼中脱离实务的理论与脱离理论的实务,表明近年来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明显不足。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刑事司法中理论与实务再次走近的美好期待。

  • 标签: 刑事诉讼 脱离实务的理论 脱离理论的实务
  • 简介:从本源意义上看,乡村司法应为乡村人民法庭之司法。历经多年发展,乡村人民法庭目益现代化、规范化,法官办案方式亦由"马锡五审判方式"逐渐转向形式化的司法方式,但结果却近乎一种"两不是"的草率判决。这表明,我国乡村司法已陷入"内卷化"困境。囿于各自研究进路的限制,乡村司法既有的"法治论"和"治理论"均无法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从根本上看,又是由法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的对立造成的,二者实际体现出的是价值与事实的紧张与对立。因此,欲走出困局,在乡村司法的研究中须将社会学视角与法学视角统一起来,加强两种进路的对话与合作。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理论予以建构,进而对乡村司法制度予以最低限度的改造。

  • 标签: 乡村司法 法治论 治理论 法治化治理
  • 简介:狄骥在《公法的变迁》一书中主张用'公共服务'的概念置换'主权'(公共权力)作为公法学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变迁带给公法学提出的挑战,这种法学基础理论的转变给公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应对新时期内的福利行政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效用。但福利行政等新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秩序行政的消失,因此简单地以公共服务理论替代主权(公共权力)理论并不全面,最为现实的路径应该是将公共服务理论和主权(公共权力)理论作为公法学理的双重核心,共同支撑公法学理大厦,并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

  • 标签: 公共服务 主权(公共权力) 公法学 基础理论
  • 简介:在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86条提供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赋予当事人选择权,避免发生“重复赔偿”.但这仅是一种“此时此地”的解决方案,若从诉讼法的立场出发,“选择”即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分别起诉,由此可能使得避免“重复赔偿”的目的无法实现.为此,请求权竞合必须借助禁止重复起诉的诉讼制度.为此,有必要协调请求权竞合、禁止重复起诉以及诉讼标的三者的功能.

  • 标签: 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 重复起 诉诉讼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