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HPV)A9组的感染情况,及其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检查的患者9 010例,采用Cervista法进行HPV检测,联合TCT检测,并对部分HPV阳性或HPV及TCT检测两项均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在9 010例患者中HPV阳性1 401例,其中以A9组感染率(6.98%)最高。联合TCT检查进行阴道下活检,其中A9组在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鳞状细胞癌(SCC)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5.96%、80.10%、100.00%、100.00%、100.00%,与阴道镜活检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随液基细胞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与高级别病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A9组感染是引起衢州地区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最主要原因,HPV检测特别是A9组感染联合TCT检查,能有效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细胞学技术 宫颈肿瘤 多相筛查 癌前状态 肿瘤,鳞状细胞 阴道镜检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和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通路,为HPV相关HNS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候选基因靶点。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序号为GSE3292的HPV相关HNSCC表达谱芯片研究系列(其中HPV 阳性癌组织8例、阴性28例,含口腔癌15例、口咽癌9例、喉癌9例、下咽癌3例),通过Gene-Cloud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GCBI)分析平台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后,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并进一步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UALCAN数据分析工具检验关键基因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表达差异性。结果从芯片检测的25 000多个基因中筛选得到5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39个,下调基因34个,经Cytoscape两轮筛选确定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家族(MCM2、MCM3、MCM6、MCM7)、复制因子C4(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4,RFC4)、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kinesin family member 11,KIF11)等27个基因为关键基因。基因本体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分布于染色体及核质、核内腔、膜包围内腔等部位,并参与DNA复制、DNA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以p53信号通路为核心的6个主要信号通路(P<0.01)。经TCGA数据库检验证实27个关键基因在HPV阳性及阴性HNSCC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K1、PCNA、MCM家族等关键基因在HPV诱发HNSCC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53通路是此过程的核心通路,且在HNSCC两个亚型中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CDK1、MCM7、RFC4有望成为治疗HPV阳性HNSCC的潜在靶点,而MCM2、MCM3、PCNA、KIF11可能作为HPV阳性HNSCC诊断及预后的标志物。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计算生物学 生物学标记,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E6蛋白在肺腺癌患者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的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PV16/18E6在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χ²检验分析HPV16/18E6的表达差异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建立A549肺腺癌HPV16/18 E6高表达细胞株,通过噻唑蓝法比较E6组、对照组和A549组对顺铂耐药性的差异,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60例入选病例中,男性29例(48%),女性31例(52%),年龄(55.5±2.4)岁。肺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HPV16/18E6阳性率为48%(29/60),高于癌旁组织18%(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年龄、性别、吸烟及肿瘤大小的患者中,HPV16/18E6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6组顺铂IC50(111 mg/L)高于对照组(75 mg/L)和A549组(7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E6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TNM分期、年龄、性别、吸烟及肿瘤大小无关。高危型HPV16/18E6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影响。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肺腺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型乳头病毒(HPV)阳性宫颈组织中FAM19A4甲基化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15例宫颈疾病患者和65例宫颈正常的体检者。根据宫颈病变情况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65例,宫颈癌组50例,癌前病变组99例。采集三组受试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筛选,对于检出的HPV采用杂交捕获法进行DNA检测,对HPV基因型做分型检测;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DNA,并采用重亚硫酸盐进行处理;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样品中FAM19A4、PFAM19A4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受试者宫颈组织脱落细胞中HPV检出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中HPV检出率分别为7.69%(5/65)、35.35%(35/99)、48.00%(24/50),三组HPV检出率比较,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FAM19A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FAM19A4基因表达升高(P<0.01);与癌前病变组相比,宫颈癌组PFAM19A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P<0.01)。结论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组织中FAM19A4甲基化程度的升高可增加宫颈癌变的概率,检测FAM19A4甲基化程度可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FAM19A4甲基化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延续管理联合药物治疗在绝经后妇女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持续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中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HR-HPV持续感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A组单用阴道保妇康栓治疗,B组予以保妇康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C组在保妇康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基础上予以微信延续管理。比较三组病理学治疗效果、HR-HPV转阴效果、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健康知识认知评分。结果C组病变逆转率为48.00%,高于B组的28.00%及A组的22.00%(χ2=8.426,P<0.05);C组总有效率为74.00%,高于B组的50.00%及C组的54.00%(χ2=6.852,P<0.05);C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4.16±3.02)分、(36.01±3.15)分,明显低于B组的(39.05±3.47)分、(40.09±3.58)分,及A组的(44.93±3.81)分、(43.77±3.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262、64.985,均P<0.05);且C组健康知识认知评分高于B组及A组(均P<0.05)。结论微信延续管理联合保妇康栓、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HR-HPV持续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加强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

  • 标签: 绝经后期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抑郁 焦虑 微信延续管理 保妇康栓 乳酸菌阴道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课题组于2014年在山西省建立的自然队列人群中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低度宫颈上皮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人口学特征、HPV感染相关因素等基线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液中的1-羟基芘浓度以界定PAHs的暴露水平。于基线和24个月随访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以此确定HR-HPV的转归情况(持续感染、阳转阴、阴转阳和持续阴性)。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共有483名完成了随访,随访率为85.6%(483/564),其中,持续感染率为52.4%(75/143)、同型持续感染率为35.1%(51/143)、阳转阴率为47.6%(68/143)、阴转阳率为19.7%(67/340)、持续阴性率为80.3%(273/340)。PAHs高暴露组HR-HPV持续感染率(aRR=3.22,95%CI:1.85~5.62)和阴转阳率(aRR=2.84,95%CI:1.64~4.94)均高于低暴露组,而HR-HPV持续阴性率则低于低暴露组(aRR=0.55,95%CI:0.43~0.70)。经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PAHs暴露对HR-HPV持续感染和同型持续感染的影响呈上升型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而对阴转阳和持续阴性的影响分别呈上升和下降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PAHs高暴露可促进HR-HPV持续感染和同型持续感染的发生,积极预防和控制PAHs的暴露对于阻止HR-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环芳烃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归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高危型别的人乳头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发生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为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WHO提出“90-70-90”的战略目标,其中之一即是“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基于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HPV疫苗的特性,优先保障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至关重要。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与实践分会组织专家组制定了《青少年女性乳头病毒疫苗免疫策略与实践长三角地区专家共识》。本共识依据国内外关于青少年接种HPV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人群特征、HPV感染和子宫颈癌的流行特点,介绍了HPV感染及相关疾病负担、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健康获益的因素、现有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策略、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的专家建议及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指导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 标签: 青少年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长三角地区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头病毒(HPV)在广西某医院就诊的老年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及体检中心的中老年女性HPV分型及宫颈细胞学结果,分为中年组(45~64岁,6 238例)和老年组(≥65岁,419例),分析HPV、高危型HPV(HR-HPV)、多重HPV感染率,以及不同年龄段、亚型的感染率和宫颈细胞学的特点。结果纳入病例共6 657例,中年女性6 238例,HPV阳性率为20.86%(1 301例),老年女性419例,HPV阳性率为32.94%(138例);中老年女性HPV、HR-HPV阳性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在70~74岁达到高峰(P<0.001)。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HPV52,为5.3%(353例),其次为HPV16、HPV58,分别为4.63%(308例)和3.08%(205例)。HPV阳性中老年女性的细胞学结果,8.70%(88例)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52%(66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55%(46例)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96%(30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级别病变,0.10%(1例)为鳞状细胞癌;和中年女性比较,老年女性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结果正常者较少[69.79%(67例)比77.95%(71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较多[13.54%(13例)比5.79%(5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某医院就诊的老年女性HPV阳性率、HR-HPV阳性率较中年女性高;阳性率最高的基因型为HPV16,其次为HPV52、HPV58。

  • 标签: 中年人 老年人 人乳头瘤病毒 女性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细胞学筛查阴性、高危型乳头病毒(HPV)检查阳性患者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细胞学筛查阴性、HPV16/18阳性或间隔1年其他12种高危型HPV(12HR-HPV)持续阳性1年以上的患者220例的宫颈活检病理资料。结果220例中,腺癌3例,宫颈上皮内变Ⅲ级(CINⅢ)18例,CIN Ⅱ18例,CINⅠ69例,湿疣样变47例,慢性炎症65例。在3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有35例是HPV16/18阳性,约占15.91%(35/220),只有1例为其他12种高危型HPV持续阳性1年以上,约0.45%(1/220)。结论宫颈细胞学筛查有可能出现假阴性,对于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HPV16/18阳性,立即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可以减少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甚至癌变的漏诊。

  • 标签: 宫颈疾病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腺癌 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变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型乳头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OR=0.422,95%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OR=0.574,95%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OR=4.806, 95%CI为2.355~9.810;≤13.05 nmol/L:OR=8.378,95%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OR=1.852,95%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OR=9.055(95%CI为4.878~16.807)。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变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型乳头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OR=0.422,95%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OR=0.574,95%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OR=4.806, 95%CI为2.355~9.810;≤13.05 nmol/L:OR=8.378,95%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OR=1.852,95%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OR=9.055(95%CI为4.878~16.807)。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阴道微生态及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第六民医院金山分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同时完成宫颈脱落细胞HPV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的3 373例女性,年龄(37.17±12.19)岁,年龄范围为15~88岁,孕妇1 141例,非孕妇2 232例。检测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宫颈脱落细胞HPV基因型,分析孕妇组与非孕妇组纳入者HPV基因亚型分布情况、高低危型HPV感染率,分析年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影响,分析妊娠、年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影响。结果孕妇HPV常见亚型依次为52、16、68、58,非孕妇HPV常见亚型依次为16、52、58、68,均为高危型。孕妇组与非孕妇组均以单一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孕妇HPV感染率[25.59%(292/1 141)]低于非孕妇组[33.33%(744/2 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与阴性间年龄、pH、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滴虫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过氧化氢和唾液酸苷酶三个因素对HPV有影响,HPV高危组白细胞酯酶[68.30%(599/877)]高于低危组[59.75%(9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危型HPV感染与妊娠、年龄及阴道微生态变化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患者中以高危型为主,阴道微生态异常者(过氧化氢及唾液酸苷酶阳性)更容易感染HPV,妊娠、年龄及阴道微生态变化不影响高危型HPV的感染。

  • 标签: 人乳头状病毒 阴道微生态 宫颈癌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乳头病毒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紫檀芪与H8细胞共培养24 h和48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MDC染色后细胞自噬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ATG5、P62)、HPV致癌基因蛋白(E6、E7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0)、25、50、75、100 μmol/L紫檀芪作用H8细胞48 h后,各组细胞相对生长率(100.00% ± 1.56%、99.02% ± 4.97%、93.59% ± 2.01%、81.28% ± 4.90%、69.17% ± 7.5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F = 77.22,P < 0.05),随着浓度增加生长率渐降低,各紫檀芪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 < 0.05。紫檀芪作用H8细胞24 h后,各组细胞G1期、G2期、S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7 845.00、51.14、266.50,均P < 0.05),各紫檀芪组G1期、G2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紫檀芪作用48 h后,0 ~ 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8% ± 0.50%、14.66% ± 0.22%、13.50% ± 0.49%、14.56% ± 0.19%、15.30% ± 0.76%,各紫檀芪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紫檀芪作用24 h后细胞MDC染色显示,对照组中仅有少量H8细胞检测到高亮点状荧光,各紫檀芪组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体较对照组增多。Western印迹显示,紫檀芪作用24 h、48 h后各组细胞cyclinD1、caspase3、caspase9、Beclin1、LC3-Ⅱ/Ⅰ、ATG5、P62、E6、E7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紫檀芪处理后cyclinD1表达降低,caspase3、caspase9表达升高,Beclin1、LC3-Ⅱ/Ⅰ、ATG5、P62升高,E6、E7表达降低(个别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 > 0.05,多数组间比较P < 0.05)。结论紫檀芪可抑制H8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和自噬,抑制E6、E7致癌基因的表达。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自噬 紫檀芪 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转归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微环境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归
  • 作者: 贾漫漫 赵冬梅 郭珍 吴泽妮 陈佩佩 郭沛沛 孙星媛 张韶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 450008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室,北京 100021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450008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 4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16/Ki-67双染检测在高危(HR)乳头病毒(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方法于2016年4—12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并进行阴道镜检查且HPV DNA检测结果为HR-HPV感染的女性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并分别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HPV16/18检测、LBC检测和活检病理诊断。以活检病理结果为结局指标,计算和比较3种检测分流HR-HPV阳性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共发现HR-HPV阳性女性295例,年龄为(44.29±11.48)岁,其中p16/Ki-67双染检测、HPV16/18检测和L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0.17%(207例)、56.95%(168例)和85.76%(253例)。以CIN2+为疾病终点指标时,3种检测方法中,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为90.00%(95%CI:85.06%~93.43%),高于HPV16/18检测,低于LBC检测;特异度最高,为71.58%(95%CI:61.81%~79.67%);阳性预测值最高,为86.96%(95%CI:81.69%~90.88%);阴性预测值最高,为77.27%(95%CI:67.49%~84.78%)。以CIN3+为疾病终点指标时,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为92.90%(95%CI:87.74%~95.99%),低于LBC检测,高于HPV16/18检测;特异度为55.00%(95%CI: 46.74%~63.00%),低于HPV16/18检测,高于LBC检测;阳性预测值为69.57%(95%CI:62.99%~75.43%),低于HPV16/18检测,高于LBC检测;阴性预测值为87.50%(95%CI:78.99%~92.87%),高于HPV16/18检测,低于LBC检测。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作为HPV阳性妇女分流措施的效果优于HPV16/18检测和LBC检测方法。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颈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 p16/Ki-67双染 实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HPV)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变(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组织病理诊断为CIN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共261例,其中CIN1级60例、CIN2级41例、CIN3级51例、鳞癌72例和形态学正常的宫颈对照组织37例(HPV阴性10例、阳性27例)。将所有病理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进行HE染色、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完成染色判读,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结果HPV mRNA原位杂交在CIN1级中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基底至中层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BME)及伴表层细胞内弥散整个核的片状染色(supD),即≤BME+supD模式;在CIN2级中主要表现为基底直至中层之上但未达上皮全层的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模式(>BME)和部分伴supD染色的模式,即>BME+SupD模式;CIN3级主要表现为>BME模式,且点状染色分布于上皮全层。在CIN1级、2级和3级中,上述3种染色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mRNA原位杂交技术有助于CIN的准确诊断与分级,且有着比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佳的特异性。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位杂交 E6/E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DNA联合外周血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mRNA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治疗的80例子宫颈炎等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检测2组患者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HPV-DN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yclin A、CDK2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HPV-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00%(60/80)比13.75%(11/80),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8、1.49±0.07,均高于对照组(0.11±0.03、1.1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1次(OR=3.093,95% CI 1.386~6.899,P=0.021)、初产年龄≤18岁(OR=3.684,95% CI 1.651~8.219,P=0.013)、HPV-DNA阳性(OR=4.125,95% CI 1.849~9.202,P=0.001)及外周血cyclin 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3.800,95% CI 1.703~8.478,P=0.006)、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4.821,95% CI 2.161~10.756,P=0.008)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 0.700~0.838)、0.756(95% CI 0.688~0.823)、0.755(95% CI 0.689~0.820)、0.827(95% CI 0.766~0.888)。结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可用于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乳头病毒(HPV)-脱氧核糖核酸(DNA)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晋中市第一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159例,分别进行TCT和HPV-DNA检查,比较TCT、HPV-DNA检查结果,TCT、HPV-DNA分别及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分析TCT、HPV-DNA检测对宫颈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将患者TCT、HPV-DNA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TCT联合HPV-DNA检查对宫颈上皮内变(CIN)Ⅰ、CINⅡ、CIN Ⅲ组织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查(χ2=6.38、7.19、7.49,均P < 0.05)。TCT联合HPV-DNA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3.53%(130/139)、68.97%(20/29)、94.34%(150/159),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χ2=7.74、3.90、7.61,13.15、6.16、12.89,均P < 0.05)。结论TCT检查结果为ASCUS、LSIL、HSIL、SCC及组织病理学分型为CINⅠ、CINⅡ、CIN Ⅲ的患者,其HPV-DNA阳性率更高,同时TCT联合HPV-DNA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效能高于两者单独检查。

  • 标签: 宫颈疾病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细胞诊断学 色谱法,薄层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
  • 简介:摘要人类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全球范围内正常人群的HPV感染率平均为10%,HPV感染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后可引起多种良恶性疾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信号通路是人体散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HPV感染后导致基因突变、细胞周围环境改变以及产生的各种癌蛋白对该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产生激活或抑制效应,从而使细胞的生长不再受养分等环境条件的限制;信号通路下游分子的改变也能对HPV基因的复制、转录和表达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导致HPV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简述PI3K/Akt信号途径在HP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与通路相关的药物治疗进展,为此类疾病提供更为广阔的治疗前景。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信号传导 基因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