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维度评分分别为(34.58±7.15)分、(62.55±11.24)分、(89.68±12.64)分、(38.64±7.2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综合护理管理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6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1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综合护理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该次体检的体检效果(体检效率、可信度、受检时间)、护理工作人员作用(服务礼仪、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及满意度(服务态度、体检环境、文明用语、解决问题、健康教育)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体检效率的评分分别是(8.23±0.71)分和(7.01±0.52)分,对体检可信度的评分分别是(8.71±0.69)分和(6.23±0.54)分,干预组大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受检时间分别是(62.23±21.47)min和(84.21±29.78)min,干预组短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服务礼仪、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及健康教育四项护理作用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服务态度、体检环境、文明用语、解决问题、健康教育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本次体检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5.06%和79.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χ2=9.246,P=0.002)。干预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47%,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88%,干预组低于对照组(χ2=4.074,P=0.044)。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综合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体检人员的体检效果,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人员护理作用的认可度,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体验并提高其对体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基于问题导向 综合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严重医疗不良事件中作为第二受害者的认知与心理体验,为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于2019年1—2月,选取3所三级医院9名经历过严重医疗不良事件医务人员进行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各种负性体验的经历、对职业认知的改变、认同完善预防不良事件系统的重要性、渴求设立第二受害者支持体系。结论主管部门应关注到医疗不良事件中涉事医务人员的困境,积极构建第二受害者的支持体系,以此来降低他们在医疗不良事件中受到的伤害,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医疗不良事件 第二受害者 认知与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LR)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可能的心律失常源性晕厥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且植入ILR的患者37例,年龄(59±19)岁,男24例。植入后进行常规随访,每3~6个月进行1次随访,主要随访内容:症状、程控事件、是否发生晕厥。如患者发生晕厥,通知回院就诊,接受程控和心电学检查,分析晕厥病因及心律失常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2例(59.46%,22/37)患者记录到晕厥事件,其中9例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6例为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2 s),在植入后(187.73±177.12) d发生晕厥事件。1例患者记录到房颤伴RR长间歇,但未发生晕厥。16例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对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植入前晕厥次数、心电信息等进行分析发现,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预测晕厥发作的影响因素。结论植入ILR可使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ILR是明确晕厥病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心律失常原因晕厥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 心律失常,心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杭州市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杭州市2004—2018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84起,发病10 824例,死亡21例,波及998 084人,罹患率为1.08%。事件分级以一般级事件(Ⅳ级)最多(177起,62.32%),未分级事件(101起,35.56%)次之。事件分类以传染病事件(252起,88.73%)为主,传染病事件中报告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霍乱(75起,29.76%)、流行性感冒(47起,18.65%)、水痘(46起,18.25%);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19起,6.69%)。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共162起(77.89%)。事件在3、8、9、12月份高发。结论杭州市200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

  • 标签: 流行病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与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晚期胃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微波热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χ2=5.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肿瘤直径低于对照组[(2.30±0.20)cm比(2.66±0.23)cm,t=7.470,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χ2=4.020,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74.17±5.23)分]、躯体疼痛[(73.07±5.49)分]、一般健康[(75.13±5.50)分]、精神状态[(75.16±3.27)分]与社会功能[(75.49±3.24)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62.55±5.70)分、(63.24±6.37)分、(65.72±5.30)分、(63.05±2.49)分、(65.34±4.59)分](t=9.500、7.393、7.791、18.634、11.425,均P<0.05)。结论临床采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具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微波 透热疗法 放射疗法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尤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应急救援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急医疗物资短缺。公共捐赠是缓解应急医疗物资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立医院接受社会捐赠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救援 捐赠 法律风险
  • 简介:摘要我国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很多新信息,为使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推动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特组织专家对《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进行修订,针对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更新了调脂治疗目标值。

  • 标签: 血脂异常 心血管事件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制订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心脏外科高龄手术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按对等原则回顾性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行心脏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误吸率、跌倒率分别为1.79%(1/56)、1.79%(1/56)、0(0/56),低于对照组的13.73%(7/51)、15.69%(8/51)、9.80%(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0/56),对照组为1.96%(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切口感染率为0(0/56),低于对照组的9.80%(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68,P<0.01)。结论将老年综合评估运用于心脏外科高龄手术患者,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误吸、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外科 老年综合评估 高龄 护理计划
  • 简介: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早期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其技术难度大、操作耗时长,并可能导致出血、穿孔和狭窄等不良事件。随着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的推进,ESD的临床普及度逐渐提高,但目前ESD相关不良事件和防治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国内外ESD不良事件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基于现有证据和该领域专家意见,对食管、胃和结直肠病灶ESD相关出血、穿孔和狭窄等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推荐陈述,期望为临床规范、安全开展ESD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不良事件 出血 穿孔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肿瘤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客观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23例患者发生irAEs的中位时间为3.17个月,47.8%(11/23)的患者出现了多系统irAEs,多系统irAEs非同时发生者占63.3%(7/11);最常见的irAEs为免疫相关性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免疫相关性肝功能异常;23例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2例,客观缓解率为43.5%,疾病控制率为91.3%;截至末次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出现疾病进展17例(73.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63个月。死亡8例(34.8%),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irAEs≥3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1~2级患者(P<0.01)。结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与近期疗效及临床获益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苗子事件监测的价值,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以及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上海市16个区报告的142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的相关数据。结果2018年142起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呈现4和11月2个高峰,98.59%(140/142)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事件规模集中在6~19例/起,占80.28%(114/142)。从首发病例发病到事件接报时间平均2 d,事件平均持续时间7 d。是否暴发、地区苗子事件发生率和事件报告及时性是疫情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2018年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呈现春、秋冬两个高峰,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苗子事件防控重点。苗子事件监测系统有助于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 标签: 诺如病毒 苗子事件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两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毒蘑菇中毒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事件病例资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收集剩余可疑毒蘑菇样品并到患者采集蘑菇地点的同一枯死树干和倒伏腐木上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事件进行分析处置。结果2018年11月24日和26日,南平市建阳区两自然村的外来务工人员8人和2人分别采食野生蘑菇,于餐后10~90 min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送医就诊,诊断为毒蘑菇中毒,以胃肠炎为主要中毒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毒蘑菇食用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越长。入院后及时给予洗胃、导泻、抑酸护胃、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1~3 d出院。毒蘑菇样本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日本类脐菇(Omphalotus guepiniformis)。结论两起事件均为误采误食日本类脐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引起胃肠炎型症状,未造成其他脏器损伤,预后好。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毒蘑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预防中毒事件发生。

  • 标签: 日本类脐菇 毒蘑菇 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物种鉴定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出现了防护物资不足情况,而疫情高发区尤为明显。海外捐赠是缓解防护物资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公立医院接受海外捐赠管理的难点与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其他公立医院及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 标签: 医院,公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护物资 海外捐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2年第4季度至2018年第3季度收到的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有关瑞戈非尼的肝胆系统不良事件信号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检索到瑞戈非尼相关不良事件报告26 013份,筛选出28个首选术语为可疑肝胆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采用ROR和PRR及其95%置信区间(CI)下限对不良事件信号强度进行分类排序的结果显示,黄疸及胆红素升高信号最强(ROR=8.56,95%CI下限:7.66;PRR=8.46,95%CI下限:7.58);其次为其他实验室检查异常(ROR=6.05,95%CI下限:4.95;PRR=6.03,95%CI下限:4.94)和肝脏相关疾病(ROR=5.46,95%CI下限:4.71;PRR=5.43,95%CI下限:4.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瑞戈非尼剂量≤80 mg/d,剂量为>80~<160 mg/d时,肝胆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更高(OR=1.702,95%CI:1.230~2.356,P=0.001);相对其他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发生肝胆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低(OR=0.436,95%CI:0.240~0.792,P=0.006)。结论瑞戈非尼有导致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的药物剂量可能与肝胆系统损伤风险增加有关。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瑞戈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用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将入选的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另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Venlafaxine)药物治疗,150 mg/d缓释顿服,治疗6周;观察组在给予文拉法辛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rTMS治疗,共治疗6周30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第17版(HAMD-17)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视觉P300检测方法评定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失配性负波(MMN)、视觉P300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健康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MMN中的中央点(Cz)和头皮额点(Fz)的潜伏期均明显延迟,波幅明显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z脑区波幅升高潜伏期前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枕区(Oz)视觉P300的P2、P3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健康组,波幅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靶潜伏期P2、靶潜伏期P3、靶波幅P3分别为(180.2±22.2)ms、(329.3±39.1)ms、(6.1±2.2)μV,分别与组内治疗前[(190.1±25.2)ms、(355.1±44.2)ms、(2.9±1.5)μ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视觉P3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疗效,MMN和视觉P300可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评价。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视觉P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在知觉压力与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间的潜在中介作用,并明确其相关作用路径。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7—9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首次行PCI的38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健康认知评价量表(CAHS)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其进行调查,术后1年随访其MACE发生情况。采用Mplus 7.0进行路径分析并检验认知评价及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共364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及术后1年电话随访。364例PCI术后患者CPSS得分为(29.09±11.07)分,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为13.7%。知觉压力与MACE间共存在4条显著路径,分别为知觉压力→MACE[OR=1.023,95%置信区间为(1.010~1.347),P=0.031],路径效应占总效应29.6%;知觉压力→威胁评价→MACE[OR=1.039,95%置信区间为(1.026~1.379),P=0.010],路径效应占总效应48.9%;知觉压力→威胁评价→屈服应对→MACE[OR=1.010,95%置信区间为(1.004~1.096),P=0.019],路径效应占总效应12.1%;知觉压力→挑战评价→屈服应对→MACE[OR=1.026,95%置信区间为(1.003~1.042),P<0.050],路径效应占总效应4%。结论知觉压力可直接或通过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MACE,挑战评价、威胁评价及屈服应对为PCI患者知觉压力与MACE的中介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知觉压力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路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26例,患者入院后即刻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QRS波时限进行分组,分为QRS波时限≤120 ms组157例、QRS波时限>120 ms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出院6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MACE发生患者与未发生MACE患者入院QRS波时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QRS波时限>120 ms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37.49±4.03)%,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的(44.37±4.92)%(t=10.205,P<0.05);QRS波时限>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9.03±3.15)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47.38±16.28)g/m2、血清NT-proBNP(1 097.59±216.49)ng/L,均显著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的(56.39±3.97)mm、(138.96±15.36)g/m2及(825.36±185.36)ng/L(t=4.887、3.726、9.649,均P<0.05)。QRS波时限>120 ms组MACE发生率为53.62%(37/69),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的20.38%(32/157)(χ2=24.973,P<0.05)。QRS波时限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6,P<0.05),与LVEDD、LVMI及血清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2、0.405、0.378,均P<0.05)。发生MACE患者入院QRS波时限为(137.64±21.05)ms,明显长于无MACE患者的(112.65±19.85)ms(t=8.556,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MACE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52。结论QRS波时限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QRS波时限延长对患者MACE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QRS波时限延长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脏不良事件 每搏输出量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质量指数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