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从跨学科视野出发,就鲁迅《故事新编》中的故事与小说做人类思考。首先,指出鲁迅看重故事,且看重古代典籍中的老故事,并创造性地将典籍故事放入新编故事中以获得作者所要的意义。其次,鲁迅既借用典籍又突破典籍的束缚,将若干个典籍材料相互组合使用以“新编”故事,且具小说艺术特性。再其次,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虚拟一脉来看,《故事新编》是我国从神话到传说,经先秦寓言,再经唐宋传奇和明清《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至现代的代表,可用传奇文体概括之。为了实现传奇体小说的奇幻特性,鲁迅在小说人物、情节、古今语汇夹杂、时空倒错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最后,从《故事新编》意义发生方式考察,得出此作的特殊文本程式,导致文本没有阐释边界、属各时代读者、意义多向等特性,这正是后现代意义发生的方式。鲁迅《故事新编》凭借如上艺术的创造性,显示出讲述和倾听(书写和阅读)故事,是人类的本能性现象,故事始终蔓延和传递于口头与作家文学中,人类借对意义的需求与故事始终相伴。

  • 标签: 《故事新编》 小说 人类学 后现代 意义发生方式
  • 简介:翻译研究和文化人类都是以文化和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作为语言转换媒介的翻译研究和研究文化与人性的文化人类近年越来越多地被专家学者并置研究,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人类的文学转向背景下,理论借鉴之风日盛。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翻译研究 视域 语言转换 人文学科 专家学者
  • 简介:<正>一我们所说的社会批评,当然是指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分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评在欧洲各国开始活跃的三十年代,恰恰也是在中国开始奠定基础的时期。到了四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评逐步完成了一个“中国化”过程。自此而后,作为唯一允许存在的一种统一的批评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评左右中国文坛几近半个世纪之久。

  • 标签: 社会批评 社会学批评 理论批评 中国化 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
  • 简介:《精神现象》作者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它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但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里,贯串着一种极宝贵的科学辩证法思想,就是宇宙万物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黑格尔所表述的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宇宙精神 唯心论
  • 简介: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推进学校科学管理的中坚力量。然而近些年高校学生干部出现工作懈怠、素质不齐、官僚作风渗入、辞职之势见长等问题,使得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成为各高校一大工作重心。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目标就是为社会、国家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做好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展开及校园安全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高职院校 团学干部 培评结合 管理
  • 简介:<正>“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酝酿和发展起来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早在“五四”前几年,由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未能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的阶级力量增强的历史条件下,痛感旧文化旧思想是社会改革的严重障碍,便创办刊物,奔走呼

  • 标签: 抗战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艺工作 街头诗 《新青年》 为社会主义服务
  • 简介: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综合性独立院校美术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形势对综合性独立院校美术教学实施改革创新,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各项美术知识,确保美术专业人才能够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本文将从综合性独立院校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应教学中潜藏的问题,同时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需求,改善综合性独院校美术教学中潜藏的问题,继而提高综合性独立院校美术教学质量。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综合性独立院校美术学 教学改革创新 措施
  • 简介:20世纪20年末期代至80年代末期,中国文学理论和写作模式,主要有两个外来的路向选择和经验资源:一个是苏俄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一个是英美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经过苏联的对抗和改造(外国的古典文学,也经过同样严格的意识形态化过滤(1)),已变成结构单一的“苏维埃文学”。

  • 标签: 路向 莎学研究 梁实秋 中国文学理论 意义 人性
  • 简介:浪漫主义的斯拉夫已离开舞台,实证主义的斯拉夫学业已谢幕,结构主义已成为今日科学之主导性的思想。作为结构的整体,现象的内在规律.系统的功能已经处于今日科学兴趣的中心。结构主义的语言、内在的文学学已然得到人们频繁的讨论。布拉格语言小组展示了结构主义语言的结晶。斯拉夫的文学研究在总体上也会经历与斯拉夫的语言发展相平行的演变。

  • 标签: 结构主义 浪漫主义 实证主义 斯拉夫学
  • 简介: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永嘉人(今温州市)人,对中国现代词的构建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①。谢玉岑(1899-1935)名觐虞,晚号孤鸾,常州人,曾以著名经学大师钱名山为师,钱后成为他的岳父。谢的才华,得到词坛耋宿朱疆邮、叶恭绰的赏识,谢在居上海期间,与朱疆邮结成忘年交,并随朱疆邮探究倚声之学。谢玉岑的一生虽短暂,但在书法、诗、画界均留下不凡声誉。时人对谢玉岑的词作评价甚高。夏承焘在1934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夜读玉岑词,有李峤真才子之叹”。

  • 标签: 现代词学 夏承焘 交谊 1934年 浙江永嘉 温州市
  • 简介:与那些置身于文学中心漩涡之中的,简直就是红得发紫的作家批评家相比,并不为多少人昕知的牛智的批评位置当然是边缘化的。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处之所谓文学中心,并不是指精神或者艺术意义上的,与文学的本质有着直接联系的,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学之为文学的那样一种文学核心,而只是指一种世俗意义上的,

  • 标签: 文学批评 文学中心 文学的本质 艺术意义
  • 简介:读完赵清同志的自传体小说《燕赵少年》,一股朴实的、粗犷的、清新的气味迎面而来。我深深感到赵清的小说创作根于现实、群众、民间文学之中。赵清同志从一个大兵走向一个作家,他和其他部队作家有着许多共同点,但不同的是赵清善于汲取民间文学为养料,用民间文学来丰富他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民间文学的气息十分浓厚,《燕赵少年》显得更为突出。(一)作家善于写传奇式的人物。《燕赵少年》的主人公飞雪有着非常奇特的童年。高尔基说:“儿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辉的不平凡的事物。”少年儿童有着特殊的好奇心,因此,大凡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对孩子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作品取材于解放前的童年生活,作家以饱满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人间少有的悲惨的童年而又饶有趣味的生活,在其他儿童文学中是难以读到的。

  • 标签: 赵清学 燕赵 自传体小说 童年生活 心理描写 老黄狗
  • 简介:肇始于1902年的《哀希腊》百年汉语翻译史,映射的是不同译者把拜伦诗歌纳入历史语境、注入个体生命的诠释过程。源文本只有一个,目标文本可以无穷衍生:目标文本在转化源文本的同时在语内交流系统中相互对话,译者的存在论地位与影响的焦虑亦在此凸显。梁启超、马君武的《哀希腊》译本为时局政教服务的认知取向,促使拜伦和诗歌主人公的形象成为结构于启蒙救亡意识形态的文化想象。苏曼殊、胡适、查良铮等人的译本在着意考量语际交际的同时,更倾力探索东西文学审美的共同体与文学语言的共通语法。这些各有千秋、溯古还今的诗性创译实践,直接促成《哀希腊》在远离源语言文化的异域文坛成为文学经典。亦使之成为透视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的万花筒。

  • 标签: 《衷希腊》 语言学诗学 话语结构 心智材料 诗歌语法
  • 简介: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叙事诗《公主》,最初以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体例被译介到中国,题为《公主之提倡女》。这一译本较之于原诗,在文体、内容、审美风格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既与原诗内容和译者的翻译主旨相关。也与“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和功能密不可分.同时反映了晚清到“五四”前后中国小说的文学地位和文学处境的变化。《公主之提倡女》为译者如何合理利用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从而使译文与原著在审美上相映成趣、更好地与译入语文化相融合.提供了诸多启示及成功的翻译范本。

  • 标签: 丁尼生 《公主》 跨文体翻译
  • 简介:<正>《江海学刊》1990年1月号发表赵宪章《中国古代文论:文艺经验方法的历史型态》一文,指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审美的主体性。特别注重审美主体在实践中的意义,侧重从审美主体出发接受、认识文艺现象,侧重对文艺的本质和规律作出主体性的规定。而文艺现象对于审美主体的价值关系,往往是它最感兴趣的课题。二、浑整性。它并不舍弃关于艺术现象的直观材料,虽然是理论批评,仍保留着形象体系的具体可感性。它将对象作为一个浑然整一的有机体,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把握。三、表述方式的意会性。即用直观、直感去体验、领悟,而不是“以言相传”,即不是用明晰、确定的概念进行表述。主要表现在概念与范畴的非确定性、意会性;理论学说中的意会性主张,如严羽

  • 标签: 表述方式 理论批评 形象体系 可感性 审美主体 中国古代文论
  • 简介:一、主流电影,一个重要的电影新概念2005年以来,“主流电影”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在电影的重要刊物《当代电影》、《电影新作》、《电影文学》、《电影艺术》、《电影评介》、《艺术评论》中闪闪流动,2007年《当代电影》第6期推出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主流电影”栏目,共7篇文章:

  • 标签: 主流电影 电影学 中国 歧义 《电影艺术》 《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