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王同轨所著在台湾和大陆均已出版.断肢、断首复生的杂技表演,其实与古代的开肠破肚重生术等载录有密切关系,且有着深广的外域佛教文化背景.而明代冯梦龙就已搜集了该故事,其载录也可作为蒲松龄在幼年时亲眼目睹偷桃杂技表演的旁证.

  • 标签: 《偷桃》 故事来源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文学研究 古代
  • 简介:<正>一、前言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1598),余象斗编刊了《万锦情林》六卷。这部小说通俗类书,早在中国亡佚,全帙孤本仅见日本东京帝大研究收藏,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曾说它:上层选《太平广记》及元以来之文言传奇。下层由为明人诗词散文相间之通行小说。其上层之《秀娘游湖》一篇为平话;铺陈艳冶,结构亦平平;而属辞比事,雅近宋元,似其时代甚早,至少亦从宋元本出。存此一篇,亦弥足珍贵矣。①

  • 标签: 《剪灯余话》 天缘奇遇 《娇红记》 雅集 《剪灯新话》 小说研究
  • 简介:清末小说家颐琐生于同治二年(1863),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后,享年七十三岁以上;艮庐居士生于光绪元年(1875),卒于民国二十三年(1936),曾官度支部管榷司司长、盐政院总务厅长;八宝王郎系江苏宝应王氏族裔,生于光绪二年(1876),乃父王政敏,光绪二年始官上元县教谕,在任十六年.

  • 标签: 小说家 晚清 光绪 度支部 民国
  • 简介:<正>唐德宗李适的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王异牟寻攻开南茫蛮部落,设银生节度(为南诏行政区划的七节度二都督之一,府城设于今景东,辖域包括今日之镇源、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和缅甸的景栋、老挝的北部、越南的莱州等

  • 标签: 行记 倚邦 易武 银生城 六大茶山 思茅
  • 简介:<正>田野,在文坛上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颇有成就和影响。三十余年来,他一直从事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系湖北省作家协会编审,直到1988年离休。他从年轻时即四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以诗歌、散文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前,曾在成都、重庆和台北出版过诗集。新时期以来,他潜心于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海行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10月)、《挂在树梢上的风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和《蓝色是我的名字》(台湾林白出版社),其中《挂在树梢上的风筝》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这本获奖集子,收入了他1982年至1985

  • 标签: 散文创作 田野 风筝 作家 心魂 小儿子
  • 简介:署名“袁枚”的《怪异录》,曾被杨鸿烈视为袁枚著的小说,其实无论从版本,还是从作品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来考察,都可证明《怪异录》是一本书商牟利的伪托之作。

  • 标签: 怪异 袁枚 小说 考论 思想内容 作品
  • 简介:本篇是蒲松龄追忆童年时在济南所看到的一次魔术表演。是《聊斋志异》中的早期作品。篇中所叙术人与小儿表演的魔术,包括三部分;一、绳技;二、偷桃;三、肢解。此三种术人之技,不仅长久以来在民间有人表演,而且前人笔记杂著中也有记述。偷桃之技,是由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朔与东方之国小儿偷王母蟠桃衍化出来的。东方朔偷王母蟠桃事古时最为流行,

  • 标签: 早期作品 聊斋志异 王母蟠桃 方朔 魔术表演 神话传说
  • 简介:《西游记》内涵丰富,为后人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明清时期,多强调从哲理或宗教层面上解读,努力挖掘其寓意成分;二十世纪初,多以西方小说标准来评判,呈现出与传统决裂的态势,并开始注重揭示其书所蕴含的社会积极意义;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受单一意识形态的影响,强调小说的社会批判性;七十年代末至今,研究日益多元化,社会、宗教、哲理等各个层面的蕴义均被开掘,众说纷纭,异彩迭呈.《西游记》主题接受因每一时期历史文化情境、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而面貌各异,自不必强求一解,由此变化可帮助我们理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心态.

  • 标签: 《西游记》 中国 古代小说 文化背景 小说主题 文学评论
  • 简介:易祓(1156-1240)是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词人,其生平事迹一向不详,兹据同治所载,参诸史乘金石等载籍,考证其生平仕履,知其淳熙十二年(1185)为释褐状元.历任秘书省著作郎、知江州、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开禧三年(1207),坐阿附苏师旦,得罪贬融州.嘉定九年(1216),得旨自便还宁乡.晚年潜心著述,著有、、、等,颇为后世所重.

  • 标签: 易祓 生平仕履 考证 南宋时期 文学研究
  • 简介:本文对凌濛初的死事进行了辩。认为凌濛初死于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中下旬,《墓志铭》、方志等史籍的记栽多有舛误。贾三强先生所主张的凌濛初死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史实的。凌濛初死于程继孔领导的民变,而不是死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

  • 标签: 凌濛初 程继孔 死事 崇祯十六年
  • 简介:<正>刘心武同志的第一篇红学论文《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认为,十二钗中人的秦可卿是康熙皇九子允禟的女儿。后来,他又在山东济南《时代文学》1993年第5期上,发表了“对《红楼梦》中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一”的“带有学术意味的小说”《秦可卿之死》,对秦可卿系允禟女儿这一论题作了申论。对心武的这一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且以为是对读者一种明显的误导,于是写了这篇“辨”。

  • 标签: 秦可卿 年羹尧 宗人府 历史小说 大学出版社 《红楼梦》
  • 简介:《邶风·燕燕》,齐鲁韩毛四家解释各异。本文从考证诗本事入手,继而以帛书就《燕燕》诗所发议论与之相对照,证明帛书所引为《鲁》《齐》之诗。

  • 标签: < > < > < > < >
  • 简介:以往研究鲁迅赴港讲演,都说陪同者有四人,根据的是《鲁迅日记》2月18日记载:“晨上小汽船,叶少泉、苏秋宝、申君及许广平同行”。这也是一种误解。同行不等于陪同。真正的陪同者只有许广平、叶少泉两人:苏秋宝、申君可能是因别事同行而已。这点,赵今声教授曾明确指出:“鲁迅由许广平、叶少泉陪同自广州乘船到香港。陪同人中没有苏秋宝及申君。……鲁迅先生到香港时一行三人,不是五人。”

  • 标签: 《鲁迅日记》 许广平 教授 误解 广州
  • 简介:文章考证出陶辅的祖父为陶信,其“以大功烈擢大同伯”的“先人”为陶瑾;文章对陶瑾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尽考证;同时简要论述了陶辅武官世家的身份对创作《花影集》的影响。

  • 标签: 生平事迹 先人 考证 文章 世家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了《诗经》中创作于西周初年武王、周公时代的祭祀颂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周人的祭祀仪式中,《颂》与《雅》往往配合使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仪式功能,"颂"为敬神之歌、献祭之歌,对象为神;"雅"为述功之歌、垂戒之歌,对象为与祭之人.另外,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确定,周人思想观念中的"颂",也经历了一个由仅指郊祭乐歌到包括部分庙祭乐歌在内的扩大化过程.

  • 标签: 祭祀颂歌 《颂》《雅》 仪式
  • 简介:杜甫《兵车行》一诗所系时事,宋人赵彦材认为是“击吐蕃”(《九家集注杜诗》),黄鹤认为是“击南诏”(《黄氏补注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后世注家依违二说,迄无定论。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称“两说均可通”,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则称“唐朝战争十分频繁,抽丁拉夫、生离死别的情形也就成为极普遍的现象。因此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不一定为某一历史事实所局限”。该诗《读杜心解》编入“天宝五年至十三年”,其间杜甫“俱在长安”。

  • 标签: 《兵车行》 杜甫 诗歌 府兵制 创作时间
  • 简介:杜集中有《黄草》一诗。诗云:“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编者多将此诗编在大历元年(766)以后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诸诗中。如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三该...

  • 标签: 《黄草》 《钱注杜诗》 夔州诗 永泰元年 钱谦益 甲山
  • 简介:<正>《孔雀东南飞》这个悲凉凄恻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世人所哀感兴叹。“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盛传不衰的发端章句,更以它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艺术魅力令历代诗豪雅客辨驳玩味、拍案激赏。然而,有一

  • 标签: 《孔雀东南飞》 凤凰 考辨 玄鸟 兴象 象征
  • 简介:本文对三首杜诗的写作时间与地点进行重新考订,认为《从人觅小胡孙许寄》一诗应作于上元元年草堂落成之后;《送韩十四江东省觐》一诗应作于上元元年秋末冬初。作者在蜀州;《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一诗应作于上元二年夏季。

  • 标签: 杜诗 编年 写作时间 考论 风雨 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