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头皮静脉穿刺一直是儿科临床护理技术的难点,因为新生的特点,血管不易寻找,患儿多不配合,穿刺的难度大,输液用药剂量小,组数多,而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套管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刺破血管,保护了新生血管,减少重复静脉穿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特点。因此静脉留置针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新生临床护理工作中。利用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患儿、患儿的常规输液治疗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静脉留置针的优越性在新生身上显露无遗。新生在生理、解剖方面有其特殊性,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要求也就与成人有所不同1。

  • 标签: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新生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81名新生,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新生140名,干预组141名,对常规组的新生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干预组新生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脐部感染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有7例脐部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5.0%,明显低于常规组新生的感染率22.9%(32/140),干预组的新生脐带脱落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新生感染率和脐带脱落情况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脐部感染,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新生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加快新生脐带的脱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脐部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自然分娩助产处置过程中新生锁骨骨折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02例参与研究,遵照产妇的分娩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1例产妇,参照组实施新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新生锁骨骨折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锁骨骨折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以及锁骨骨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新生,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新生,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新生锁骨骨折护理干预,相较实施新生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新生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以及锁骨骨折发生率,提升新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阴道自然分娩产妇和新生在围产期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助产过程 新生儿 锁骨骨折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窒息致HIE足月新生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选择治疗方式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温、硬肿症的预防及护理、神经系统监护、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消化系统监护和泌尿系统监护。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24h和72h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出院时由专业人员对患儿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24h和72h后,两组患儿心率、呼吸、SPO2、MAP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出院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对患儿的神经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亚低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新生34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新生家长护理意愿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鸟巢式护理的170例新生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170例新生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新生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新生相比观察组新生在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以及身高、头围和体质量的增长情况均存在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新生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鸟巢式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可以改善新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表现,降低了出暖箱的时间,促进了新生的更好成长和发育,具有着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血氧饱和度 出暖箱时间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足月新生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产妇分娩的足月新生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脐带血中T3、T4、FT3、FT4、血糖、胰岛素、C肽、TSH变化,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头围、体重、反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T4、FT3、FT4、血糖水平较低,胰岛素、C肽、TSH水平较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头围小,体重大,反射减弱率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较大,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 甲状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病理性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新生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及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疾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组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接受茵栀黄颗粒治疗的观察组38例,持续治疗7d。治疗7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TBA、TBI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可提升新生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优化血清黄疸相关指标,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茵栀黄颗粒 总胆红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新生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新生,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优质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病情改善率;平均住院日、患儿父母对护理管理的满意评分;患儿红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优质组患儿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平均住院日、患儿父母对护理管理的满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红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行性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 应用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儿脑部CT及MRI检查结果,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MRI对新生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CT的91.7%;MRI对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MRI对新生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更高,可及时检出基底节损伤,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方面更具优势,在临床中可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对患儿病情予以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 CT MRI 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底节损伤
  • 简介:摘要新生血小板减少症是非常常见新生血液系统急性病症,在新生重症监护中具有起病急速、发展迅速和病因复杂特征,症状比较轻患儿具有自限性,部分重症患者会出现严重消化道和肺部出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就会给患者生命严重威胁。根据研究发现新生血小板减少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感染因素和缺氧因素导致,随着时间发展会诱发病症不断严重需要进一步对于新生血小板病症进行合理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血小板 发病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静脉留置针行脉冲式封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静脉留置针输液,并予以脉冲式封管。观察静脉炎、堵管发生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患儿静脉炎、堵管发生概率分别为1.50%、4.50%,留置时间为(2.08±0.24)d。结论脉冲式封管应用于新生静脉留置针中,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堵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能延长留置时间,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脉冲式封管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96例黄疸新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改善程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黄疸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黄疸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盐酸利托君对早产胎膜早破新生结局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的年龄21~35岁,孕周32~36周;初产妇60例,经产妇52例,自然分娩88例,剖宫产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硫酸镁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利托君治疗。比较两组新生Apgar1min及5min评分、新生肺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新生Apgar1min及5min评分平均略低于观察组新生评分,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肺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在早产胎膜早破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可以减少新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盐酸利托君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新生病理性黄疸治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其黄疸指数显著更低,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新生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800例感染性肺炎新生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n=230)、混合感染组(n=270)、其他感染组(n=300),选取同期200名健康新生作为健康组研究对象,均属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比较血清生化指标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细菌和混合感染组的三项血清生化指标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更高(p<0.05),其他感染组与健康组指标相差不大(p>0.05),细菌感染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高于混合感染组(p<0.05),降钙素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新生感染性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早产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早产新生入选时间为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依据护理模式选择的差异性将4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模式)和对照组(基础护理),而后比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经皮胆红素水平、胎便排尽用时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新生,数据间P<0.05。结论早产新生选择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避免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进而将高胆红素水平进行降低。

  • 标签: 早产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护理工作也在逐渐的完善。研究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新生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将我院儿科接收的100例新生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新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新生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的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的CRP、PCT等炎性因子指标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新生的炎性因子指标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新生(P<0.05)。结论针对新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预防感染作用,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减轻其机体内微炎症状态,有利于确保新生生命健康。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病房管理中,以提升病房护理质量。方法2016年我科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近一年以来,采用每月一次护理部质量检查及客服部患者满意度调查,将护理质量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家属对疾病宣教知识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及对护士的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护士三基专科考试合格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与2015年同期进行比较。结果各项管理指标均较实施前有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1)。结论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价值,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使得医护沟通更密切,实现无缝隙全程、全面、连续护理,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体位疗法 腹部按摩 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新生窒息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内窘迫胎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胎儿娩出后是否出现窒息症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和对比产妇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和分娩高危因素。结果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症、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盘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动消失、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延长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高危因素和产妇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窒息症状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围生期 产妇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