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心肌梗死患者行连续护理,分析效果。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选取54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连续护理的2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出院12周后依从性、出院后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肌梗死患者行连续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依从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连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07月至2017年0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实验组添加了替米沙坦进行辅助。结果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91.08%,参照组没有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7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而将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有效率达91.0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米沙坦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诊断及心电图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6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心电图定位及特殊类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5例,不典型症状11例。结论发生心肌梗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心电图表现。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定位 特殊类型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肌梗死抢救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我科培训的30名护士为对照组,在我科培训的30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培训,观察组进行标准化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流程培训。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时间,以及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高,且抢救时间较短(P<0.05)。结论标准化的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提高了医疗质量,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争议发生率,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标准化 抢救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临床指标分析回顾的方式,分析老年急性心机梗死的实际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心机梗死的发病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变性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患者的疼痛情况,准确的分析患者的疼痛部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常见的有急性心机梗死,表现不典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高发,患者的继发性心脏损伤严重。结论老年急性心力梗死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际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特点,加强治疗效果的分析,对策的判断,明确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皮下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采用有效的药物螺内酯干预完成治疗。

  • 标签: 老年 急性 心机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96例急性梗死患者病程2周、3个月的尿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入院时高尿酸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为(11.0±5.6)分,正常尿酸组评分为(11.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病程2周时高尿酸组(NIHSS)评分为(8±4.8)分,正常尿酸组为(9±5.0)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3);且高尿酸组神经功能好转率(63.6%)高于正常尿酸组(52.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2)。病程3个月时高尿酸组(NIHSS)评分为(9±3.9)分,正常尿酸组为(9±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高尿酸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48.5%,正常尿酸组好转率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结论血清尿酸的升高有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而无益于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尿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50例急性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50例单纯脑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前降支血管直径、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短期神经功能好转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相比,预后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做好临床筛查,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治的急性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护理方式为常规药物训练外加上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则在常规药物训练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两组训练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观察组训练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梗死患者早期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训练 功能恢复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收治于我院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从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负性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客观上增强治疗依从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期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梗死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急性梗死患者共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及hs-CRP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s-CRP水平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能使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其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hs-CRP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