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底解剖结构复杂,肿瘤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需多学科通力合作,成为跨学科的复杂难题。随着40余年来的发展,颅底肿瘤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在显微解剖学,术前影像学诊断,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颅底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侧颅底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脐动脉缺失对胎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单脐动脉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胎儿进行系统扫查,统计左侧脐动脉缺失和右侧脐动脉缺失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结果右侧其动脉缺失组和左侧脐动脉缺失组胎儿单一畸形、多发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肢体畸形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胎妊娠胎儿左侧脐动脉缺失更容易导致其泌尿系统畸形和肢体畸形。

  • 标签: 单脐动脉 脐动脉缺失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青春期特发性脊柱凸是指病因不明的脊椎凸,它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健全中小学生的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内外-般都釆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以降低其致残率,全社会应形成共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 标签: 脊椎侧凸 治疗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切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在所有阴道分娩的826例初产妇中逐步推广自然分娩技巧,根据会阴切率等临床参数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自推广自然分娩以来,初产妇会阴切率从之前的80%以上下降到20%左右,初产妇阴道分娩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7.2%下降到21%左右。结论自然分娩法是一种让分娩回归自然,有效降低会阴切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增加产科并发症,安全、有效的助产方法。

  • 标签: 自然分娩 会阴侧切 抗菌药物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行会阴切产后的45例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术后的运动干预、饮食指导以及布置适宜的病房环境等措施。结果通过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产妇对于产后休养知识正确认知,降低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会阴切产后产妇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侧切 尿潴留 预防和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双卵巢多囊改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双卵巢多囊改变的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6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乙组患者62例,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据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双卵巢多囊改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临床用药治疗时间,缩短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双侧卵巢多囊改变 临床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具在脊柱弯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4例脊柱弯内固定术后应用外固定支具的患者均进行支具佩戴前宣教和下肢活动训练,同时讲解佩戴和卸取的具体方法,佩戴支具的注意事项等。结果正确使用脊柱外固定支具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稳定脊柱,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巩固手术疗效。

  • 标签: 脊柱侧弯 支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双开颅手术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予以评价。结果术后,我院委派专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通过反馈回的观察结果,依据GOS评分标准予以评价,其中25例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恢复程度较为明显;28例残疾,包括15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17例死亡,死亡率为24.29%。结论行双开颅手术前,应先行手术指征确认,根据不同的手术指征标准,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开颅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背皮支皮瓣的临床解剖与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指背动脉终末支相交通成网。皮瓣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背,两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指动脉背皮支皮瓣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动脉皮支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与双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和双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术后随访半年,采用VAS视觉疼痛评分和ODI脊柱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脊柱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VAS、ODI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与双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均有一定的疗效,且两者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单入路手术时间、暴露时间、灌注量级渗透情况显著优于双,更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弓根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脊柱改善
  • 简介:摘要报告了2例根尖区位牙周囊肿的诊疗过程,两例均经CBCT检查,清晰显示了上颌窦、颏孔的关系,并精准定位囊性骨腔薄弱点,从而实施了外科手术开窗摘取囊肿,并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骨质的损伤。

  • 标签: 侧位牙周囊肿 鉴别诊断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双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双锁定接骨板的方法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23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经过平均10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线良好,胫骨平台关节面恢复解剖关系,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30%,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或内固定松动失效等并发症。23例均未出现“死骨夹层”效应。结论双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损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双侧 锁定接骨板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以判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屈曲、伸展、旋转等肩关节活动度的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患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患侧上肢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侧斜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小时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养,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旨在是利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来评估支循环代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深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病情。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260例此病患者,且要求其病程为1周内,并均对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此后根据NIHSS评分完成入院前病情评估,并且采用Rankin评分完成患者3个月治疗预后评估。结果260名研究对象中有86例患者出现颅内、外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症状,36例(患者75.00%)出现支代偿,48例表现为前循环病变。38例后循环病变中又有11例患者(28.64%)出现支代偿,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前循环病变人数较多(P<0.001);无支代偿组NIHSS评分高于支代偿组入院NIHSS评分即(P<0.001),并且Rankin评分在2分以下的患者多于无代偿组(P<0.0001)。结论采用DSA进行准确评估,可判定是否需要对颅内或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建立支循环,除此之外,由本次研究还可得出支循环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无支循环患者的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双乳腺癌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被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双乳腺癌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原发性双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发生有22例,占55%,异时性发生有18例,占45%。绝经前发生有12例,占30%。对本组患者进行3~48个月的随访,有5例原发性双乳腺癌第二原发癌Ⅲ期患者死亡,死因肺转移,生存时间是3年,另外35例患者均健在,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应该重视对双乳腺癌的治疗,及时对单乳腺癌进行随访,早期发现双病变,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才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采用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结果40例患者随访9~20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6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Aitken和Rorbeck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后,早期心理干预,早期功能锻炼,分阶段康复锻炼,按医嘱正确用药及辅助物理治疗,减轻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肱骨髁间 骨折 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同时治疗双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同时治疗双输尿管结石1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一次双碎石成功,成功率90.3%;17例一一次碎石成功,其中10例另一输尿管上段结石移至肾盂,另7例结石因息肉完全包裹,而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同时治疗双输尿管结石安全、快捷、有效。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