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新型“L”型胸引管在外伤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将77名外伤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L”型胸引管与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比较及术后胸部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明显低。结论新型“L”型胸引管在外伤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

  • 标签: 外伤性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术 在肺复张时间 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 术后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在肾外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外伤患者30例详细资料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给予平扫后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对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当中,首次CT平扫的结果为单纯肾挫伤伴肾周血肿为4例、肾包膜下血肿为6例、单纯性肾挫裂伤为8例、肾蒂撕裂伴肾周血肿为6例、可疑肾损伤为2例、未见显著异常为4例。经过CT增强扫描之后,30例患者均全部表现出肾外伤的可靠征象单纯肾挫伤伴肾周血肿为5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模糊;肾挫伤伴肾包膜下血肿8例、单纯性肾挫裂伤9例、肾蒂撕裂伴肾周血肿为7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增大,1例平扫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在肾外伤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谓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该方法值得在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后处理 肾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共53例,患者均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手术后意识均好转,脑室系统显著缩小。结论在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50例来我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将25例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将25例接受常规开颅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不仅治愈人数比对照组要多,而且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更低、不良症状更少。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时间护理模式在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则接受时间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2组脑外伤患者经护理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接受时间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时间护理模式 脑外伤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重型脑外伤鼻饲并发症病患的治疗中预防性护理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特重型脑外伤病患92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病患实施鼻饲营养供给,对对照组病患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措施,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实验组病患进行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存活率、护理满意度、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特重型脑外伤病患开展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存活率及护理满意度,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特重型脑外伤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行部分切除临床效果优于全脾切除,不仅保留了部分脾脏的正常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部分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外伤性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52例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总结治愈率。结果5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视乳头水肿、精神失常、呕吐等等;随访1年,29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23例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可根据症状轻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使病情得到好转或治愈;对确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积液多少与积液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颅脑外伤 硬膜下积液 治疗方法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有氧运动)。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够缓解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 标签: 有氧运动 颅脑外伤 癫痫癫痫 心理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太阳穴贴头痛膏治疗外伤性头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外伤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一采用西医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侧太阳穴贴敷头痛膏,并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疗效和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太阳穴贴敷头痛膏治疗外伤性头痛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临床推广性强。

  • 标签: 头痛膏 太阳穴 外伤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利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痊愈出院率为88%(44例),死亡率为12%(6例)。结论在对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同时,为了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必须在护理的过程中,强化对呼吸道的管理以及保护性通气,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生还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行机械通气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实验组的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及时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度颅脑外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鼻饲管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并配合有效的护理,临床患者可快速恢复,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最适宜的方法。

  • 标签: 螺旋型鼻肠管 重症颅脑外伤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的NIHSS评分为12.45±3.26和,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2±4.07(P<0.05),FMA评分为60.84±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2±6.17(P<0.05),GQLI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 康复护理干预 脑外伤 肢体运动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预防性护理中鼻饲并发症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存活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0,重度营养不良率为0,轻度营养不良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a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特重型脑外伤 预防性护理 鼻饲并发症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减少鼻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3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早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早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评价(1)康复护理满意率;(2)护理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情况;(3)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早期组患者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相似,P>0.05;护理后早期组对比常规组认知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3)早期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减少鼻饲并发症中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型脑外伤患者 认知功能 鼻饲并发症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