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脑外科手术后昏迷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缓解压疮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外伤昏迷 压疮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和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治疗),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腹腔镜修补术 外伤性脾破裂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针灸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率为86.96%,对照组患者的苏醒率为56.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具有显著的促醒效果。

  • 标签: 针灸疗法 颅脑外伤 促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营养护理对其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换药室就诊的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IgA、IgG、CD4+、CD4+/CD8+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利于预后。

  • 标签: 早期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整体护理对于重度脑外伤术后患者的护理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包括162例重度脑外伤术后患者,患者共分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进行整体护理。将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以评估整体护理对重度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整体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精神状态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于改善重度脑外伤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作用。

  • 标签: 重度脑外伤术后 整体护理 精神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采用外科神经治疗的体会。方法以77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外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中残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中残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重残率和植物生存率高于观察组,重残率和植物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质量更高,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