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在进行取栓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栓护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来我院接受急性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对其中的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采用一般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A组,对另外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栓护理,包括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B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畅的程度和症状缓解的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取栓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显示B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比A组高,症状缓解的情况也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在进行取栓手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栓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导致我国大肠癌的发生病率逐渐上升,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有的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或者肿瘤所处位置较低,例如离肛门较近的肿瘤病人,不得不选择造口手术。造口又称“人工肛门”,它主要是输出腔内容物,减轻肠梗阻,保证远端肠道吻合口的愈合。

  • 标签: 肠造口 延续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12%>80.46%)相对更高(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13.06±2.15)分<(16.84±3.17)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44%<9.76%)相对更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安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脑梗塞患者预防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3年1月,对我中心康复科80例一年内发生过脑梗塞的患者,随机选取40例为观察组,服用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40例为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服药观察两年。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良好、无阿司匹林禁忌症。治疗期间进行血流变、脑血流图、头颅CT监测。结果观察组有3例脑梗塞再发,31例康复和好转,6例效果不佳。对照组有8例脑梗塞再发,25例康复好转,7例效果不佳。观察组预防脑梗塞再发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联用可更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再发,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安胶囊 阿司匹林 脑梗塞 脑梗塞再发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只使用阿司匹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C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对治疗后3天,7天,15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提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联合治疗 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49例脑血栓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显效32例,占65.3%,有效14例,占28.6%,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为93.9%。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疗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药物针对在体气管平滑肌以及离体气管平滑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通过乙酰胆碱药物或者磷酸组织胺药物进行诱发后,豚鼠表现出的在体气管平滑肌以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情况,研究选择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加以干预后,最终表现出的效果。结果通过乙酰胆碱药物或者磷酸组织胺药物进行诱发后,豚鼠表现出的在体气管平滑肌以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情况,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表现出的对抗作用有所不同(P<0.05)。伴随着阿司匹林药物应用剂量的增加,针对气管平滑肌表现出的收缩作用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对于沙丁胺醇药物,其在将患者的气管平滑肌进行扩张方面,可以获得极为明显的效果。结论如果可以有效控制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浓度,则可以将患者的气管平滑肌进行有效扩张,从而获得显著的阿司匹林应用效果。

  • 标签: 阿司匹林 在体气管平滑肌 离体气管平滑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口服治疗,实验组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的6.7%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内营养输注法对减轻危重病人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危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不间断输注法,采用内营养泵按80ml/h~100ml/h的速度持续输入,直至营养液输完,每日的营养液总量为1000ml~1500ml;实验组采取改良内营养输注法,每输注4h,停止1h,回吸胃残余量<50ml时,进行下一次营养输入,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种内营养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代谢方面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内营养输注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内营养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并发症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预防性栓对中心静脉长期血透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例留置有长期血透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预防性栓,30分钟后抽出尿激酶,每月2次,观察12个月。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血流量是否充足、导管通畅率、导管功能等内容。结果12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良好、导管通畅率为98.96%;导管功能良好为67.01%,护理效果明显。结论定期使用尿激酶预防性栓能维持MHD患者长期血透导管通畅,保证充足的透析血流量。

  • 标签: 预防性溶栓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长期血透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为后期临床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PT、APTT、TT、Fib含量分析以及AT、PLG、a-AP指标变化检测。结论肝硬化组患者PT、APTT、TT都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组患者AT、PLG、a2-AP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纤指标检测是肝硬化患者的判定与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并给予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凝血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冠脉再通率为91.42%,心绞痛发生率为2.85%,出血发生率为2.85%,病死率为8.57%,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尿激酶栓治疗,并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冠脉再通率,挽救患者性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均采用尿激酶性静脉栓治疗,护理组30例同时行为栓期的护理,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对此护理前后血糖和血脂变化情况,临床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血糖与血脂各指标水平均降低更为明显护理组治疗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6.7%;护理组患者满意率98.5%,对照组为73.3%,差异均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念性脑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效果明显,同时于栓期采用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栓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栓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的评价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栓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34例AMI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尿激酶栓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4.2%和14.7%(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塞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栓治疗,另一组采用非栓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栓治疗组在冠状动脉在通率和心衰发生率上明显较非栓组要好,其他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发病早期及时采取增加心肌供氧和减少心肌耗氧的措施,阻止心肌坏死的发展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才能保存心功能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女性的凝血功能,及纤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FDP阳性率30.30%、D-D阳性率27.27%;对照组PT(13.69±1.42)s、FIB(2.70±0.58)g/L、DD(0.33±0.04)mg/L、FDP阳性率为0、D-D阳性率3.03%。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妇分娩前,对凝血功能、纤指标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凝血功能 纤溶指标 血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型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栓治疗的预后。方法7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静脉栓组和常规治疗组。rt-PA静脉栓组入院后给予rt-PA静脉栓治疗,常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后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rt-PA静脉栓组mRS评分(≤2)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rt-PA静脉栓治疗可以改善轻型脑梗死患者预后。

  • 标签: 轻型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内喂养添加量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3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2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