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该地区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孕产妇贫血的发病以及患病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孕产妇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并分析孕产妇贫血的原因和患病。结果652例孕产妇中,出现贫血的为232例,贫血患病为35.58%。其中城镇居民孕产妇发生贫血96例,农村居民孕产妇发生贫血136例,农村与城镇孕产妇的贫血患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患贫血疾病的概率不同,应在孕产妇怀孕期间进行贫血相关医学知识的宣讲,使孕产妇能够得到科学的营养补充,是减少孕产妇贫血、提高孕产妇健康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孕产妇 贫血 患病率 患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5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三组,更昔洛韦组、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三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更昔洛韦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阿昔洛韦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结果三组患儿急性期的热程、咽峡炎改善、淋巴结、肝脾开始缩小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恢复至<10%方面的治疗效果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随访期间慢性活动性病毒感染(CAEBV)、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HS)发生以及复发、死亡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与对症治疗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疗效相当,抗病毒治疗并不能使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获益。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人性化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本院传染科接诊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各纳入病患4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为97.6%,生活质量平均为(92.1±4.6)分较之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传染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中心就诊的537例疑似肺结核病病人和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及随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即时痰、清晨痰以及夜间痰的标本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对期间影响检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初诊涂阳高于随访涂阳;男性涂阳(30.2%)高于女性涂阳(21.5%);即时痰、晨痰以及夜间痰三种标本中以晨痰和夜间痰的阳性比较高,其次为即时痰,晨痰的涂阳(43.6%)高于夜间痰(24.7%)和即时痰(5.8%)的涂阳;另外血痰(90.9%)和干酪痰(32.7%)及脓痰(30﹪)的涂阳检出要高于粘液痰(17.5%)和唾液痰(0%)。结论改善痰的涂阳以及痰液的质量是提高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到正确留痰、以提高阳性检出,便于更好的防治结核病.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检出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死亡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结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来自于偏远农村,不了解相关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和临床病死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死亡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电子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2012-2015年该院住院患者进行现患调查分析。结果医院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分别是3.25%、1.34%、1.61%、1.5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7.6%、11.4%、14.75%、26.92%。医院感染现患较高的科室是神经内科、消化科、心内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是泌尿道。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了卫生部三甲医院的标准,送检低于国家标准,但逐年增加。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感染部位 抗菌药物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在诊断“颈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部分脊髓型颈椎患者共78例。对其颈椎X线侧位片及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并对其比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的颈椎X线侧位片,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其均数(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比值(A/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管能够可靠地判断椎管狭窄,是临床上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颈椎管率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室2015-07-2016-08期间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28d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ROC曲线,分析6h动脉血乳酸清除,寻找出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组及低乳酸清除组,分析2组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收集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存活44例,死亡34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酸清除、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0.793、0.881。最高约登指数0.60时,对应的早期乳酸清除为29%时,以此分为高乳酸清除组和低乳酸清除组,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 标签: 乳酸 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休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瘫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0~6个月63例高危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l例。对A组进行早期干预,B组未采取任何措施,在高危儿l岁左右对其进行诊断。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

  • 标签: 早期干预 高危儿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口服药看服到口,保障住院病区口服药安全管理,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的服用口服药。方法应用鱼骨图原因分析、因果关联方法,找出导致口服药看服到口低的重点因素;应用柱状图设定重点因素的改善目标值;应用PDCA的工作方法提高口服药看服到口。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科以前口服药看服到口低、存在用药安全隐患的情况。结论提高口服药看服到口,在保障住院病区口服药安全管理、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的服用口服药基础上,加强了和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了解药物相关知识,服药目的,提高自我健康维护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加强了主动参与管理患者的意识。

  • 标签: 品管圈 口服药看服到口 口服药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