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单一康复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缓解的时间、关节被动活动度改善50%时间、关节主动活动度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手综合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缓解的时间、关节被动活动度改善50%时间、关节主动活动度改善50%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手综合功能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综合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手综合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CT扫描检查,分析其早期CT表现。结果①脑梗死早期CT表现35例患者术后CT扫描可见基底节及内囊区为椭圆形或圆形的低密度影,而脑叶病灶则呈楔形。梗死区楔形或扇形低密度影区域与血供分支相一致。②CT诊断脑梗死情况35例患者CT扫描检出率为100.00%,其中CT扫描诊断出20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面积脑梗死。26例病情好转出院,9例因梗死范围太大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的CT主要表现在豆状核轮廓模糊不清、桡动脉致密血管症以及岛带、基底核消失等,通过其早期CT表现可以及早诊断脑梗死病情。

  • 标签: 外伤性脑疝 脑梗死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4%)较对照组(60.53%),明显高于后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外伤患儿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眼外伤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眼外伤患儿,围手术期辅以整体优质的护理配合能够帮助其将心态调整至最佳,进而可以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快速恢复视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均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眼外伤 患儿 手术 护理配合要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镫骨骨折患者的诊断要点和手术方法及疗效,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行外伤性镫骨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中所见采用不同材料行听骨链重建术,比较手术前后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析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16例患者头部外伤后均表现为伤侧耳传导性聋,鼓膜完整,14例未引出同侧镫骨肌声反射,术中探查发现镫骨足弓骨折15例,5例用自体砧骨、7例用异体砧骨、3例用外耳道前上棘骨片,术后患者听力均明显提高。结论镫骨骨折的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聋,同侧镫骨肌声反射可能引出是特别值得注意的特征之一,通过鼓室探查,行听骨链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听力恢复效果。

  • 标签: 外伤性镫骨骨折 诊断与手术 治疗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组(常规护理)与B组(急诊护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疼痛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劣。结果B组疼痛整体程度轻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急诊护理应用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临床护理 外伤性肝破裂 并发症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重型颅脑外伤的5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了去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术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后的颅内压为(18.3±2.9)mmHg,明显低于手术前的(43.2±5.5)mmH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和Fugl-Meyer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P、CPP观测值,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AP、CPP相差不大,治疗后,观察组的MAP、CP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去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外伤 颅内压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重症监护室护理时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为找出更好的护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本院来进行颅脑外伤术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人;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二者效果,同时总结护理重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要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要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重症监护室护理时护理人员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对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同时注意对并发症的防范工作,为加速患者身体恢复创造条件。

  • 标签: 颅脑外伤术 重症监护室 护理 重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4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发生眼外伤原因主要为异物伤、拳击伤、打球伤、爆炸伤以及车祸伤等。对所有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主要包括晶状体移位、前房角挫伤、眼内积血、眼内积血且发生炎性反应、粘连增生。经针对性治疗与2年随访,所有45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中有41例患者视力完全恢复正常,占所有患者的91.11%,42例患者眼压<21mmHg,占所有患者的93.33%。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因相对复杂,必须全面进行分析,在掌握其临床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 临床特点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92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所采取康复护理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康复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简易职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的变化情况。结果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43例(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35例(76.09%),两组护理前的MMSE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MMSE评分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外伤患者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用于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存在脑积水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昏迷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的4个维度得分大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的昏迷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昏迷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 脑积水 满意度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急救手术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大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协同提高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于加快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外伤性肝脾损伤 急救手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临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采用VATS治疗的外伤性血气胸患者2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坚持程序化护理,维持呼吸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两组术后效果。结果护理配合治疗后,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时间75min,术平均出血量72ml,引流液平均200ml,平均住院时间9d,术后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术后漏气,1例出现胸腔积液,无房颤并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术后漏气,1例出现术后房颤,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VATS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微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期间我院颅脑外伤6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12.15±1.53)分、NIHSS评分(7.84±1.62)分、COS评分(5.76±0.11)分、术后愈合时间(3.16±1.78)周、病死率(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颅脑外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同期行颅脑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个月后择期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n=30)入院3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同期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3.35±1.57分,对照组为10.81±1.8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2.23±0.79分,对照组为2.94±0.6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提高脑外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 早期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分步控制性减压术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及Barthe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预后情况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较高的Barthel评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 重型脑外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颅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颅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外伤性髋关节创伤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外伤性髋关节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实验组(40例)给予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差异比较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5%和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髋关节创伤施予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比较高,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外伤性髋关节创伤 髋关节置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92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症状诊断和CT辅助诊断方法,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讲更为理想,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脑外伤 视神经损伤 诊断方法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对脑外伤患者致残和恢复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常规外伤3-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手术,观察组(40例)在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致残、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Barthel、Fugl-Meyer指数明显比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对照组残疾率为30%,明显高于观察组(10%),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残疾率,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 脑外伤 致残 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