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小儿面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由于面部外伤入我院进行整形修复治疗的108例患儿选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彻底清创后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小儿面部外伤进行修复,并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108例面部外伤患儿在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后,伤口愈合状态良好,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不良反应。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患儿的外伤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均未发现伤口疤痕增生问题,手术缝合处无明显的萎缩凹凸现象,家属对于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对患儿面部外伤进行临床治疗,可采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配合清创技术,应用此种手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面部损伤情况,一定程度上恢复患儿的面部组织,值得在临床医学领域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整形美容技术 小儿面部外伤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急诊护理后,护理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偏瘫患者肢体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颅脑外伤 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临床使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患者80例(91眼),经颅脑CT排除重度颅脑损伤,证实视神经损伤存在,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地塞米松组(40例),甲泼尼龙组1000mg静滴,3天后减量;地塞米松组30mg静滴,3天后减量,两组均使用甘露醇静滴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部分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分别为54.55%和3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甲泼尼龙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受伤后只要无禁忌症,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非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将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组(n=46例)与参照组(n=46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优质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优质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强化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等不良病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外伤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50例手外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08月至2018年03月,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于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及功能指导,各25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观察组25例手外伤患者的优良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数据72.00%(18/25),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术后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其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27例,对以上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对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在研究中发现,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因素、激素药物使用、通气治疗以及导管治疗等方面有关,同时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主要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要积极的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并且对于已经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其结果以及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治疗,尽快的控制患者的疾病,降低死亡率。

  • 标签: ICU脑外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诊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颅脑外伤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收集2016年1月份-2018年1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监护治疗时间,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28.57%,VS观察组8.11%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GCS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重症治疗时间(6.19±1.87)d,低血糖有8.57%发生率;VS观察组重症治疗时间(4.56±1.05)d,低血糖有2.70%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外伤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缩短重症监护治疗时间,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胰岛素 治疗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89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0例)及观察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施行常规治疗方法+高压氧方案治疗,持续治疗28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2.82±2.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1±2.41)分,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差异显著(<0.05);观察组ADL评分(68.33±12.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96±11.83)分,差异显著(<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立即开展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表现,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脑外科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两组GCS评分均所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提高程度在对照组之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4(97.14%)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27(77.14%)例,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98例,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9)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9)则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①护理前,2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大幅度升高(P<0.05),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7.72±3.86)d,短于对照组的(25.86±4.49)d(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借鉴。

  • 标签: 颅脑外伤 常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臂丛神经受损多因外伤所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臂丛神经的系统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过程中,肌电图(EMG)检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肌电图检测可以对损伤的部位及受损程度的进行定位,对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肌电图检测的方法与损伤判断标准,并重点阐述了肌电图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神经生理检查 肌电图 臂丛神经 神经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的10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整体组各5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整体组实行整体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8.0%,整体组是98.0%,整体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获得明显提升,值得推行。

  • 标签: 整体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 标签: 外伤骨折 凝血功能 血常规 肝肾功能 机体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神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共90例,年龄18岁~50岁。将按治疗方法不同把患者分成三组,各30例,一组是药物治疗组(病情较轻),只单纯给予大剂量止血和凝血药治疗;后两组为病情较重者,二组是手术组,只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并引流,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三组同样进行手术后加常规药物治疗后,再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病情较轻的药物组总有效率53.33%,病情较重的手术组总有效率43.33%,手术联合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3.33%,手术联合高压氧组较手术组效果更好,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当病情较轻时,可以采用止血和凝血类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单纯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外伤性脑出血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治疗中疗效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气管切开术,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之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撕脱性手外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6例撕脱性手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8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7.08%,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撕脱性手外伤患者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撕脱性手外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上前牙外伤脱落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美学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上前牙外伤脱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名患者接受了即刻种植修复,其余43名患者接受了延迟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植入前后CBCT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的力量,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和不同时间的PES评分。结果即刻组PES评分显著优于延迟组。结论即刻种植修复不仅可以提高成功率,还可以减少牙槽骨的垂直吸收,提高软组织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上前牙 即刻种植 延期种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的多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临床资料,分析脑外伤导致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开放性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42.9%,闭合性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14.3%,开放性组明显高于闭合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单纯硬膜下血肿、单纯硬膜外血肿以及凹陷性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见颅内明显异常者,对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7.7%,中度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21.1%,重度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30.0%,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继发颅内感染,其中3例在感染后出现癫痫,此前未见癫痫发作;1例颅内感染前后均有癫痫,且感染后癫痫症状加重。结论脑外伤导致癫痫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癫痫发生率与脑外伤类型、部位、严重程度以及继发颅内感染等均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消除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脑梗塞的诊断、治疗方法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颅脑外伤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记录。结果在受伤的6个月之后对本次研究中的25例颅脑外伤性脑梗塞患者按照GOS标准评分,因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重残1例,中残7例,恢复良好15例。结论早期预防和诊断,及时发现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个体化综合性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6例眼外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前20分钟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74%,可见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眼外伤患者在手术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应激性刺激,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率,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眼外伤 手术 心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