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无论是对米非司酮(Mifepristone)药理学机制或是其他实验研究,其目的均是旨在和临床密切结合,提供临床解决疾病与治疗干预的关键问题。基础研究的深入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如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环氧化酶抑制剂,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等都为“靶向治疗”带来了生机。

  • 标签: 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 芳香化酶抑制剂 环氧化酶抑制剂 抗糖皮质激素 药理学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术患者应用的方法及结果。方法:将12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用传统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路径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几十年来,对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进行产前样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从而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是最主要的产前诊断手段。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的基因芯片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产前诊断并显示了更高的诊断能力。基因芯片的固有设计原理使得该技术在产前基因组变异检测中存在着优势和不足,检出的大量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也带来临床意义解读与遗传咨询等挑战。本文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对于产前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的优缺点,并着重探讨了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标签: 产前诊断 基因芯片 拷贝数变异 平衡性变异 不平衡变异 嵌合体
  • 简介: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理念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理念的培训,并将人文护理理念渗透到基础护理工作中。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品质。结论: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改善护患关系及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基础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102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进行麻醉,观察患者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任何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采用小剂量局麻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可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BVblueTM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患者同时采用Amsel标准和BVblueTM法测定BV。结果30例被Amsel标准确诊为BV的患者中,BVblueTM阳性28例,阴性2例;20例用Amsel标准除外BV的患者中,BVblueTM阴性18例,阳性2例,BVblueTM测定法灵敏度为93.3%(28/30),特异度为90.0%(18/20),假阳性率为10%(2/20),假阴性率为6.7%(2/30),准确度为92%(46/50),P<0.001。同时统计50例患者分别采用观察白带性状、测定阴道pH值、胺实验及检查线索细胞单独诊断BV时,其准确度分别为82%、74%、84%及96%。结论BVblueTM作为一种简单、快速诊断BV的方法具有高度敏感及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BVblueTM
  • 简介:目的:探讨其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下肢静脉血栓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确诊36例,急性静脉血栓23例,慢性静脉血栓15例,占94.7%。误诊2例,占5.2%。均经CTA、MRA及手术治疗后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无创、间更、实用、经济等的检查方法,为治疗及预后估测较为可靠的依据,已成为诊断血管静脉血栓的主要手段。

  • 标签: 下肢静脉 血栓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评估静脉输液双人查对流程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改进静脉输液医嘱处理,摆药,配药,床边双人查对流程和换更补液查对流程。结果:贯穿于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双人查对流程,易于规范化实施,应用,检查,能前瞻性防范护理缺陷、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双人查对流程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健康教育中德应用。方法:将34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与观察组1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根据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所掌握情况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产妇的康复,提高护理效果和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路径 剖宫产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讨论研究血液检验用于临床对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地中海贫血患者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各20例分为A、B两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检测。比较三组实验人员血液检验结果以及A、B两组患者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等指标。结果:三组实验对象血液检测指标比较显示。A组中红细胞与地贫/缺铁筛查指标与其余两组存在显著差异;B组中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其余两组差异较大;A、B组血红蛋白以及平均红细胞红蛋白量与健康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测中血红蛋白指标、平均红细胞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判断贫血病因提供了准确实验依据。该方法检验贫血类型较为简便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检验结果,费用较低,对临床用于贫血疾病的筛查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 盆底重建术 盆腔脏器脱垂
  • 简介:先天性子宫畸形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畸形类型,可导致一系列妇产科并发症:流产、早产、不孕、胎位异常、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等。目前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是子宫畸形的确诊方法,子宫矫形术多通过宫腔镜来完成。对常见的子宫中隔,电切中隔后生殖预后明显改善。对一些少见的畸形类型,也有了初步的治疗经验,但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 标签: 先天性子宫畸形 分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起声检查对头位难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头位难产的超声声像圈特点。结果:56例孕妇超声提示存在头位难产因素,产后证实超声正确诊断47例,准确率83.93%(47/56)。所有病例中,超声提示枕后位33例,枕横位16例,子宫下段菲薄或厚薄不均匀3例,子宫体下段肌瘤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枕后位或枕横位,同时动态观察产程进展,监测有无持续枕后位;动态观察孕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改变;及早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判断肌瘤与胎头问相对位置,以便采用正确的分娩方式,防止梗阻性难产的发生。

  • 标签: 超声 头位梗阻性难产 诊断
  • 作者: 黄雪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0期
  • 机构: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分析麦角新碱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12月我院接受的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的是缩宫素和麦角新碱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分别是268.69±0.25、300.36±0.47,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的出血量少。分析和研究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和12%,数据分析可知,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麦角新碱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最大程度改善出血情况,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麦角新碱;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HRT的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甲组40例应用HRT治疗,乙组用一般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1个月后,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05),治治疗1个月后,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法效明显优于一般治疗。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HRT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胎儿各系统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异常,2周内经产前磁共振检查,根据超声与磁共振影像结果用差异性及一致性,分为MRI符合超声诊断、部分符合、补充信息及更正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6例单胎中共有234处异常,总体符合率61.53%(144/234),部分符合率7.27%(17/234),补充信息率17.09%(40/234),更正信息率14.10%(33/234)。结论胎儿MRI与产前超声作为产前筛查胎儿出生缺陷互补影像学检查,当超声筛查受限不利因素或诊断不明确,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唇腭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异常可酌情选择MRI评估胎儿病情,为产前咨询和管理以及外科医生手术评估提供依据,最大化减少出生缺陷及改善优生优育。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产前超声 胎儿发育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的有效药物。方法:将20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确切,理想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外阴白色病变 中西药结合治疗
  • 简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困难者增多,为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提高剖宫产术后置器率,本中心在努力提高技术人员放置技术的同时,一直探寻在放置过程中能减少创伤,减轻痛苦的IUD。自2010年本中心对剖宫产术后妇女使用宫乐以来,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宫内节育器 VCu 应用 放置技术 剖宫产率
  • 简介:目的:评估舒芬太尼(PCA)联合丙泊酚在烧伤换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63例烧伤面积10%~50%、深度为浅、深Ⅱ度患者,烧伤72后首次换药时予以舒芬太尼(PCA)联合丙泊酚镇静镇痛。结果:5ug小组使用的丙泊酚量比3ug以及1ug小组所使用的量少,然而3ug小组使用的量却比1ug小组使用的量少;使用舒芬太尼总量算下来,3ug和5ug小组比1ug组增多(P〈0.01)。5ug组眩晕发生率显着高于1ug和3ug组(P〈0.01,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负荷量0.25ug/kg之后PCA持续2ug/h,按压泵量3mL(3ug),锁定时间5min,联合丙泊酚镇静用于烧伤病人换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舒芬太尼 自控镇痛 镇静 烧伤换药
  • 简介: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在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缩短脐部愈合时间中的作用。方法:选出符合条件的新生儿208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按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明胶海绵加压包扎组(A组)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组(B组)。每组104例,两组均于出生后28~33小时行二次剪脐术,术后分别用明胶海绵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愈合时间。结果:A组剪脐术后出血例数及脐部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P〈0.05。结论:明胶海绵用于二次剪脐术,可减少脐带出血并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二次剪脐 出血 明胶海绵
  • 简介:我院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医院及护理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如:床旁工作手册的建立和使用、APN排班模式、天使护航卡的使用、护士移动武工作站、流程化管理等。其中床旁护理服务执行单的有效应用,在优质护理工作申发挥了重要作用。向病人公开了护理服务的具体工作,既保证了基础护理的有效落实,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床旁护理服务执行单 应用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