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手术、放化疗作为癌症主要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放化疗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有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中医药疗法在癌症放化疗不良反应中应用进展。

  • 标签: 放疗 化疗 中医药疗法 不良反应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累及中轴及外周关节慢性炎性进展性风湿病,AS是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原型。2010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assessmentsinankylosingspondylitisinternationalsociety,ASAS)共同更新了AS治疗指南,该指南同样适用于SPA治疗[1]。同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也更新了我国AS诊断及治疗指南,两个指南更新对于AS及SPA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传统药物及生物制剂治疗AS研究深入,国内外又发表了许多关于AS治疗研究。现综合介绍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指南 脊柱关节炎 中华医学会 风湿病 SPA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28例四肢假性动脉瘤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假性动脉瘤28例,其中采用瘤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4例、瘤体切除及动脉端端吻合术8例、瘤体切除及血管移植术16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0例、头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结果28例手术修复均获成功。3例伤口进行游离植皮患者中2例一期愈合、1例部分植皮坏死、经换药2周后再次植皮成活。随访1~10年(平均5年8个月),临床及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修复动脉通畅且无假性动脉瘤复发。自体静脉移植患者中有10例2年后超声波检查显示移植静脉轻度扩张,但无动脉瘤形成。有邻近神经发生受压症状6例患者,在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复手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均消失,未造成患肢功能障碍。结论外伤造成动脉损伤是假性动脉瘤最常见原因,医源性损伤所致有逐渐增多趋势。对假性动脉瘤要尽早治疗,尽可能进行血管修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对假性动脉瘤诊断帮助,MRI和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四肢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妇科肿瘤出院患者,按照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2次/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共回访出院患者200例,均对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给予了有效评价,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两次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均有明显改善,对医嘱依从性也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作为延伸护理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指导治疗,还能维护良好护患关系,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提升护士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妇科肿瘤 延伸护理 电话回访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基因在人结肠癌中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关系。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结肠癌组织中Her3基因表达,利用siRNA技术下调结肠癌细胞系中Her3表达,利用体外细胞模型分析相关机制。结果Her3基因及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水平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Her3表达与AKT信号激活呈正相关。体外研究表明,随着Her3基因表达下调,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Lovo增殖显著下降,凋亡显著增加;且Her3表达下调后,AKT及MAPK激活显著下降。结论Her3基因在人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其机制可能是Her3增强了表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

  • 标签: Her3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辅助CT引导下肺癌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术前、术中和术后过程中护理价值。方法30例影像学诊断为肺癌住院患者,先行胸部MR平扫检查,包括DWI序列,再根据DWI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预定穿刺针活检靶部位,然后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靶区细针穿刺活检术,对于所有病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护理,积极配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选择穿刺靶时,均避开病变坏死区及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区域,而选取肿瘤实性区域进行穿刺活检,穿刺病理均确诊为肺癌,穿刺成功率及阳性率为100%。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中,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配合检查及手术,缩短穿刺时间,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活检 CT引导 护理
  • 简介:WHO工作小组自应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这个诊断术语以来,给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带来了很大困扰,目前仍没有一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和循证医学检验了统一处理方案标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把握结直肠HGIN临床诊断及采取何种处理策略值得研究。现将结直肠HGIN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前,对于早期表浅、局限于肠壁直肠癌(T1、T2期),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而对进展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直肠癌(T3、T4期),近年来采用新辅助放化疗(CRT),降期或病理完全缓解后手术治疗。手术前提是需要对原发病灶局部扩散、边缘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以及T分期、环周切缘、直肠系膜筋膜进行准确判断。MRI以其良好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等特点在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分期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该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高分辨率成像和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应用
  • 简介: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HBsAg阳性癌症患者中,HBV再激活风险很高,尤其是给予利妥昔单抗或类固醇治疗时。HBV再激活机制分为HBV复制增加,HBV破坏肝脏细胞,以及HBV下降恢复期这三个阶段。对高风险患者应在化疗前进行HBV标志物筛查(包括HBsAg、anti-HBc和/或anti-HBs)和/或HBVDNA检测,但检测项目的数目目前还存在争议。对达到预防性抗HBV治疗标准患者尽早进行抗HBV治疗,并根据患者治疗计划以及合并症情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通常在免疫抑制性治疗结束后还要进行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抗HBV治疗。

  • 标签: HBV 再激活 癌症 化疗 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传统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消化道重建术式。

  • 标签: 胃癌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
  • 简介:目的:研究晚期脊索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晚期脊索瘤患者63例,其中失访病例24例,我们长期追踪到39例为可评价患者。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通过病理组化检测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所有患者均口服伊马替尼剂量为每天400mg,每3个月进行1次CT或MRI检查肿瘤生长情况,按照RECIST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疗效差别,并以SPSS13.0作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免疫组化提示高表达PDGFRβ患者为25例,占64.1%,14例低表达患者,占35.9%;在39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CR)病例为0例(0%),部分缓解(PR)病例为3例(8%),病情稳定(SD)患者为27例(69%),疾病进展(PD)病例为9例(23%);临床获益率为76.9%(CR%+PR%+SD%);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2个月。PDGFRβ高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为22例(临床获益率88%),低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8例(临床获益率57.1%);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82。结论本研究提示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脊索瘤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获益率较好,同时在PDGFRβ高表达患者获得了更好疗效。

  • 标签: 脊索瘤 伊马替尼 治疗结果 方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eroxiredoxin1(Prdx1)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关系。结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0/120)和25.0%(3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dx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5)和TNM分期(P=0.006)有关,与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分化和浸润深度无关。Prdx1阳性表达者中位OS为56.0个月,短于阴性者81.7个月(P=0.004)。Prdx1是影响Ⅰ、Ⅱ期胃癌预后独立因素(P=0.030)。结论Prdx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胃癌预后指标。

  • 标签: 胃癌 组织芯片 PEROXIREDOXIN 1
  • 简介: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为主两药联合方案和三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三药联合组41例,采用DOF方案:TXT75mg/m^2静滴,d1,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药联合组45例,采用DO或DF方案:TXT75mg/m^2静滴,d1,L-OHP85mg/m^2静滴,d1或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组均21天为一周期,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三药联合组与两药联合组相比,有效率(RR43.9%vs37.8%),疾病控制率(DCR68.3%vs6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9个月vs5.8个月),中位生存期(OS10.9个月vs9.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药联合组(8.9%vs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以多西他赛为主两药联合方案与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前者安全性更好。

  • 标签: 晚期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 简介:Catenin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胞浆内糖蛋白家族,根据分子量不同分为a、B、y1及p120ctn四个亚型,最初是因其与跨膜黏附分子E—cad胞质段连接而被发现和命名。B-catenin(B-连环素)是一种由位于染色体3p21—22CTNNBl基因编码具有介导细胞间黏附及信号转导等多重功能重要分子,其通过与多种蛋白质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干细胞是肿瘤研究领域热点问题,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枢纽分子B-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因此B—catenin在肿瘤干细胞中作用也引起科研人员密切关注。

  • 标签: IWnt B-catenin 肿瘤干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肿瘤和炎症之间相互关系一直是长期争议焦点。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多种肿瘤与慢性炎症相关,即慢性炎症增加了罹患肿瘤风险并促进了肿瘤进展。肝细胞癌是典型代表,机体在感染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以及非感染因素(酒精、黄曲霉素体内蓄积及代谢性疾病)长期刺激下形成了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有利于促进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但是肝癌和慢性炎症之间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将从肿瘤炎症微环境、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以及临床上与预后相关系统炎症指标等方面,就慢性炎症和肝细胞癌之间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慢性炎症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舌鳞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42例舌鳞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舌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结长径(L)、横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舌鳞癌及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结短径(S)、长径(L)、平均ADC值与非转移淋巴结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常规MRI术前诊断出转移肿大淋巴结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淋巴结S/L、T2信号强度与非转移淋巴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面积分析淋巴结ADC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淋巴结阳性准确度最高。结论在常规影像学基础上,定量分析测量ADC值有助于舌鳞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检出。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舌鳞癌 淋巴结转移 术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和肺重复癌影像诊断联合穿刺活检临床价值。方法6例乳腺癌患者发现肺部病变,先根据影像学资料判断肺部病变性质,再选取病灶最佳活检靶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并分析穿刺病理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6例肺部病变影像学分析均考虑原发性肺癌。一次穿刺成功率100%。6例中穿刺明确诊断恶性病变5例,其中4例免疫组化标记符合肺原发性腺癌。结论乳腺和肺重复癌影像学诊断联合肺部病变穿刺活检可以满足临床诊疗要求。

  • 标签: 乳腺癌 肺癌 重复癌 影像诊断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体外侵袭能力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DS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影响,Transwell侵袭试验测定DADS在不同浓度时对ECA-10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作用。Westernblot检测DADS在不同浓度下对ECA-109细胞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结果:DADS作用24h后,当浓度大于30μg/ml时,DADS可以显著抑制ECA-109细胞活力,且随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相应增加;在浓度为10μg/ml-30μg/ml时,DADS能够明显减少穿过侵袭小室基底膜肿瘤细胞数量,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ADS可以使ECA-109细胞中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同时TIMP-1、TIMP-2水平升高。结论:DADS在体外能够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ADS抑制MMP-2、MMP-9表达,上调TIMP-1、TIMP-2表达有关。

  • 标签: DADS 食管癌 侵袭 MMP TIMP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肿瘤内科美国综合肿瘤网络中心(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临床实践指南(简称NCCN指南)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LBL和CBL对56名肿瘤学研究生进行NCCN指南教学,通过试卷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和临床应用成绩均优于LBL组(P=0.02,P=0.03),学生对CBL评价更高(P〈0.05)。结论CBL在肿瘤内科NCCN指南教学中效果优于LBL。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NCCN指南 肿瘤内科 教学
  • 简介:目的:调查本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状况,以评估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对G-CSF使用规范性。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记录个人信息、化疗情况及使用G-CSF情况,参照G-CSF使用指南,评估其使用合理性。结果对171例化疗患者980次化疗进行调查,其中预防性使用G-CSF中,有129次使用与指南推荐相符(规范使用),有14次使用指南未推荐(使用过度)。181次有使用指征而未预防性使用(使用不足)。在治疗性使用G-CSF中,有高达428次(43.7%)使用属于使用过度。结论目前本院绝大部分患者G-CSF使用与指南推荐不符,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要提高对G-CSF使用规范认识,以促进G-CSF规范、合理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