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翼点小骨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116例,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的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关于中医睡眠障碍的分类是基于中医历史文献基础上的总结,结合现代睡眠障碍分类的考量,初步确认这些疾病睡眠障碍,应当按照睡眠障碍给予治疗.

  • 标签: 睡眠疾病 分类 中医
  • 简介:长久以来,文献对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分类及命名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而且现有的分类方法复杂,有时不能反映病变的特点[1-4].Spetzler等[5]基于130例脊髓血管性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根据病变的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解剖学特征和手术的观察,对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分类提出一种新的修订方案,共分为3类(表1).

  • 标签: 脊髓血管性疾病 修订分类 脊髓动静脉病变 脊髓动脉瘤 肿瘤性血管疾病
  • 简介: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延续护理及双向转诊开展情况的研究结果,针对《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延续护理体系构建的要求,结合我院双向转诊试点工作的实践,分析依托双向转诊平台建立延续护理的可行性,提出通过开展县一社区医疗联动模式,实施延续护理管理干预,能在提高转诊率的同时,推进延续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

  • 标签: 延续护理 双向转诊 健康照护
  • 简介:已知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卒危险因素的一种炎症标记物。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的Schmidt等对CRP、颈动脉动脉硬化、白质损害和腔隙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奥地利 卒中 PROTEIN 预防 C-反应蛋白 炎症标记物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卒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卒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汀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4例癫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网络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UIS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心理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失眠症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福州市三家三甲级医院ICU科室在职在岗的45名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45名护士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与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保证其身心健康。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失眠症 护士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心理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占据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症临床治疗的病患,开展心理的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治疗及护理服务效果,改善病患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改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自1964年Gastaut[1]开始尝试对癫痫进行国际化的分类以来,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ILAE)任命的每一届分类和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都会顺应时代的要求,对癫痫的国际分类和术语进行修订,力求使新修订的分类和术语能完全反映癫痫领域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ILAE1981年癫痫发作临床和脑电图的分类[2]、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3]以及2001年癫痫发作和癫痫诊断方案的建议[4]等,这些文件都已由国内的学者翻译并介绍给了大家.

  • 标签: 国际抗癫痫联盟 学术委员会 国际分类 癫痫发作 修订 解读
  • 简介:目的本文对颅内血肿开颅术手术区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原因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对我院1995年以来治疗5例术合并的对侧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在开颅同时进行对侧血肿清除,血肿全部为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颅骨线状骨折,术后生活自理1例,轻工作2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颅压一度下降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务必要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其它部位是否形成迟发性血肿是必须要排除的原因.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手术 手术区对侧 迟发性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00例,遵循无差异性随机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肿瘤直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术后化疗 乳腺癌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超声作为一项术中影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安全无创等特点,可帮助术者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研究脊髓脊柱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术超声在Chiari畸形、脊髓肿瘤、椎管狭窄等脊髓脊柱手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肿瘤 椎管狭窄 超声检查 术中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和Creutzfeldt-Jakob病是变性痴呆中最常见的4种类型,多于老年前期发病.本文对它们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特征以及分类诊断进展作一综述,着重阐述它们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异常蛋白沉积在疾病发生的作用.

  • 标签: 老年前期 痴呆综合征 分类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与能级配置模型,以期在保证患者监护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方法: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监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5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进行现场实验与研究。结果:形成了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并建立了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模型。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不同等级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医院 监护室 护理人员 配置
  • 简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一、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一)Smith-Robinson术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的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的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的1/2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术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的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的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术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评估DynaCT术辅助应用在颈椎损伤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DynaCT辅助颈椎损伤手术的患者共52例,其中上颈椎损伤(C1-2)15例。下颈椎损伤(C3-7)37例。全麻成功后,固定体位和头架(颈椎后路),先行基准DynaCT扫描。颈椎前路手术,椎间盘摘除和骨减压操作后行第二次DynaCT扫描。Cage或钛笼置入并再次DynaCT扫描。颈椎后路手术,常规侧块或椎弓根螺钉置入和脊髓减压后行二次DynaCT扫描。前路或后路手术,对于合并有骨折脱位者,复位矫正后需再次DynaCT扫描,对于骨减压范围不充分,植入物位置不良或复位矫正不满意者均需进一步操作直到DynaCT确定满意为止。结果颈前入路10例,颈后入路39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颈前入路根据术DynaCT对减压不充分者进行再次或多次骨减压5例;调整Cage位置1例;合并脱位者6例,其中对复位不满意再次或多次矫正3例。颈椎后路植入椎弓根螺钉1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2枚;植入侧块螺钉25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12枚;合并脱位者15例,根据DynaCT对脱位矫正不满意者进行再次或多次复位纠正8例。术中平均使用DynaCT3.76次。术后随访1~3个月,行MRI及三维CT检查,术后影像学均证实减压充分、固定及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1w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恢复率为63.42%。本组无因减压不充分或固定复位不满意而二次翻修手术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损伤1例。无与DynaCT相关并发症。结论术DynaCT的应用可减少颈椎损伤手术因减压不充分、固定和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而造成手术效果差,降低需要二次手术的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颈椎外伤手术的安全性及精确性,有效改善颈椎损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Dyna CT 颈椎损伤 减压术 复位 螺钉固定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比较。结果:对2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进行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佳(P〈0.05);并且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也能得到改善,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初产妇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