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1例25岁女性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给予泼尼松、来氟米特、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因有生育要求,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柳氮磺吡啶1.0g、2次/d及羟氯喹0.2g、2次/d。约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考虑为柳氮磺吡啶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停用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1次/d,连续6d,同时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次给予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口服。随访6个月,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稳定。

  • 标签: 柳氮磺胺吡啶 粒细胞缺乏 关节炎 类风湿 扁桃体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延续性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及负面情绪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1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术后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56例给予延续性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98.21%)高于对照组(83.64%),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16.36%),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延续性干预 负面情绪 服药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20m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40mg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3.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3M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3MS、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3MS、BI评分及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施予小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味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西医治疗的43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小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味的43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小陷胸汤合苇茎汤在运用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增强其相应的治疗成效,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小陷胸汤合苇茎汤 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效果 急性加重期 研究
  • 简介:目的将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应用于急性脑血栓形成所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分析资料源于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本院治疗及予以分析的6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所致脑梗死患者,分组方法参考随机法,每组入组30例,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用于参照组,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联合治疗用于实验组,统计和对比2组患者治疗之前及之后的总胆固醇检测值、甘油三酯检测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计率、复发合计率、治疗满意合计率。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总胆固醇检测值、甘油三酯检测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对应数据,P<0.05,表明数值参比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计率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对应数据(23.33%对比3.33%),P<0.05,表明数值参比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复发合计率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对应数据(20.00%对比3.33%),P<0.05,表明数值参比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合计率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对应数据(73.33%对比93.33%),P<0.05,表明数值参比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所致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普罗布考治疗呈现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普罗布考 急性脑血栓 脑梗死
  • 简介:目的评估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这两种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儿,分别采用包含L-asp(L-asp组)及Peg-asp联合化疗方案(Peg-asp组)进行诱导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ALL患儿共427例,其中L-asp组233例、Peg-asp组194例。2组患儿第15天及第33天完全缓解率(M1)及部分缓解率(M2)等骨髓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组的过敏反应、谷丙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抗凝血酶Ⅲ降低的发生率高于Peg-a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类似,但Peg-asp的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等发生率较L-asp更低。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48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后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为6.76%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3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92%和10.81%(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苏醒时间较为理想,减少了术后躁动,并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硬膜外阻滞麻醉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患者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63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左氧氟沙星组)31例和B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32例;A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细菌的清除情况和细菌清除率的差异。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左氧氟沙星组为77.42%(P〈0.05),细菌清除率为97.22%高于左氧氟沙星组为82.3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的治愈率比左氧氟沙星组高13.51%,总有效率高16.33%,总细菌清除率高14.87%。结论: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痛风灵汤方与自拟中药外敷疗法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服用痛风灵汤方配合自拟中药外敷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服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测得值和关节局部症状及体征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和关节局部症状及体征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3.33%(P〈0.05)。结论:采用痛风灵汤方与自拟中药外敷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效控制了血尿酸水平,改善了临床症状。

  • 标签: 痛风灵汤方 中药外敷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型 血尿酸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79例资料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资料作为非感染组,分析两组资料中经SSJ-2-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检测的血清PCT水平和经散射比浊法联合测定的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将其结果与CRP、PCT单一检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得值为(37.56±9.04)mg/L高于非感染组(7.43±2.93)mg/L(t=28.018,P〈0.05),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测得值为(0.84±0.07)ng/mL高于非感染组为(0.07±0.02)ng/mL(t=93.452,P〈0.05);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异度与单一检测的特异度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PCT水平,可显著提高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联合检测 单一检测 急性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佐治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肝功能相关指标,HBVDNA定量,MELD评分,并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1)除了INR和AIb外,治疗后ALT,AST,TBil,Cr,PTA和MEL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平均治疗4~8周,HBVDNA平均下降(2.68±1.39)lg拷贝/mL,其中10例患者病毒低于最低检测值下限。(3)治疗组和对照组1个月、3个月和5个月各阶段生存率分别为73.2%,60.7%,48.2%和52.9%,44.1%,29.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佐治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防止病情恶化,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肝功能衰竭 急性 恩替卡韦 生存率
  • 简介:目的:评价血必净与乌司他丁配合抗感染治疗对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用药时间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按APACHEII量表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用药时间少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APACHEII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配合抗感染治疗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减少了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诊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娥化脓方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乳娥化脓方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咽痛、扁桃体化脓、发热、咳嗽、大便异常及口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5dIL-6、TNF-a及sTRE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乳娥化脓方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中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娥化脓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症状消失时间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利奈唑胺与莫西沙星联用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肺炎患者76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因子(IL-2、IL-4、CRP、SOD、LHP和MD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IL-4、CRP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LHP水平测得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反应因子水平。

  • 标签: 急性重症肺炎 利奈唑胺 莫西沙星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利川市谋道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痰热蕴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感染、祛痰等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气短气喘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VC],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FEV1/FVC、FVC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气短气喘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使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痰热蕴肺型 定喘汤 清气化痰丸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4及IL-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明显提高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免疫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 孟鲁司特钠片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活血解毒丸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对急性乳腺炎患者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2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解毒丸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复发情况及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房胀痛、局部皮肤灼热、乳房结块及恶寒发热等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红肿消退时间、肿痛消失时间及通乳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及乳房溢液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丸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急性乳腺炎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淋巴细胞、CRP、IL-6水平并减少复发。

  • 标签: 活血解毒丸 急性乳腺炎 淋巴细胞 症状积分
  • 简介: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0.9mg/kg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 标签: 红花注射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溶栓组(A组)和尿激酶(UK)溶栓组(B组),每组各56例。A组患者予以rPA溶栓治疗,B组患者予以UK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2h再通率和溶栓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观察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溶栓后30min,1h,2h,A组患者再通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第1d,3d,7d,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溶栓治疗1个月内,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rPA溶栓治疗能使AMI患者血管快速开通,有效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保护心脏,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 脑钠肽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的14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治疗组74例,IDA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率(OS)以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5例患者的CR率为97.2%(141/145),HHT组与IDA组两组的CR率相似(98.6%vs.95.7%,P=0.36),到达CR时间分别为32.9d和33.3d(P=0.64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分别为1.9月和2.2月(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4例患者早期死亡(2.8%),其中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ARDS)。平均随访45.6月(0.17-131.5月),两组间的OS和E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9,P=0.093)。一共13例患者复发,其中分子生物学复发5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11.2%,P=0.342)。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中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中,两组的OS和EFS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IDA组(P=0.003),合并1级发热的患者比例低于IDA组(28.3%vs.45.1%,P=0.037)。其他肝肾及心脏等重要脏器损害,重要脏器出血等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TRA及ATO分别联合小剂量HHT和IDA的方案在初治APL患者中的疗效近似,但联合小剂量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更小,相应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高三尖酯碱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