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才能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和法治社会这一目标,现代法律文化及现代法治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理性文化的基石上,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 标签: 中国法律 文化现代化 法律文化
  • 简介:2000年第三期中的<与槟城华侨史料>一文,提到一书的作者力钧时,说是"生卒、生平不详",因此对于力钧的生平事迹未作只字介绍.在此,笔者不揣浅陋,仅将所知的关于力钧的生平事迹,简单记述,作为对该文的一点补充,并请聂德宁先生指正.力钧,字轩举,号医隐,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是我国清朝末年的一代名医,曾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把脉治病,深得皇宫器重.……

  • 标签: 作者力钧 屿志 志略
  • 简介:高恒编厦门大学版32开254千字326页精装估价:28.00元1996年2月出版ISBN7—5615—0893—X/D·58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部分论文,共22篇。主要内容:秦简中的职官、隶臣妾、私人奴婢、刑徒及刑期、徭戍问题,秦汉地主治安和警察机构,汉

  • 标签: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制史 警察机构 主要内容 秦汉法制 论文
  • 简介:  法国民法典一方面规定违约金条款是为担保合同的履行而约定的(第1226条),  法国民法典在第1152条以及第1226至1233条规定了违约金条款,而立法是在债之担保处规定违约金还是在债务不履行(违约)责任处规定违约金

  • 标签: 散考 违约金散
  • 简介:明清两代,慈城所出鼎甲,除状元四人,另有榜眼一人,探花三人。与慈城所出状元相比,同样名列鼎甲的慈城榜眼和探花在为人个性上大都凌厉刚烈、率性任情、清亮执拗,显示了慈城文人注重事功、激励人生、安世济民的抱负,显示了慈城文人阳刚热烈的一面。

  • 标签: 慈城 状元 文人 显示
  • 简介:范增故里何处?这本来是明确的,中介绍范增时,第一句就是"居鄛人范增".但中国古今地名沿革情况十分复杂,一名多地的太多了.所以,居鄛究竟在今何处?这就有了分歧:(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称:居巢:①春秋时为吴楚交争之地,旧说即殷周巢国.在今安徽六安东北,或作在今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东北.一说其时以居巢为名的不只一邑,殷周的巢只是其中之一.②古县名.巢一作鄛,秦置,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项羽的谋臣范增即本县人.更明确称:范增:(前277--前204)项羽谋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确认范增故里在今桐城县南.

  • 标签: 范增 《史记·项羽本纪》 中介 考辨 故里
  • 简介:人身关系必须由固有法调整,人身关系Ⅰ来自罗马法中的人法,物的法则就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市民法的分支

  • 标签: 人身关系 关系流变 流变考
  • 简介:“谀臣”、“佞人”说吕效祖“谀”,《说文》释为“谄也”,是指用花言巧语巴结奉承有权有势的人,《盐铁论》说“富贵多谀言”大概也说的是这个意思。“佞”,《说文》释为“巧谄高才也”,比“谀”还附加了一个“高才”的本领。用现代语来说“谀臣”、“佞人”两者都...

  • 标签: 佞人 仁义道德 《说文》 太宗 《战国策》 《盐铁论》
  • 简介:李杜(1880—1956),辽宁义县人,抗日爱国将领。九一八事变后,李杜率部在东北积极抗日,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时在重庆的李杜,被解放区的吉林省人民首届临时参议会,一致推选为参议会议长。全国解放后,李杜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关于李杜是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 标签: 李杜 中国共产党 入党问题 政治路线 党组织
  • 简介:<正>徽州文化发达,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早在南宋淳祐五年(1245),徽州太守韩补上书奏请创建歙县紫阳书院之后,徽州各地书院纷纷兴建,至明清时期达于极盛。本文拟就明清徽州书院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 标签: 徽州文化 书院 明清时期 紫阳 程朱理学 歙县
  • 简介:<正>黄日葵是五四运动的杰出战士,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广西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目前有关资料对黄日葵的生年说法尚不一致。我识为:黄日葵的生年应为1899年。根据之一,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同学录上记载:“黄日葵十三年年二十五”。“十三年”即民国13年,也就是1924年,这一年25岁,上推生年当为1899年。根据之二,黄日葵之弟黄日新的妻子谭静珍回忆说:“日新在世时曾说过日葵比他大六岁”。黄日新于1955年8月31日填写

  • 标签: 生年 十三年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者 回忆说 党组织
  • 简介:概述越南华侨自1937年7月到1940年4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它不分党派、帮别、职业、性别和老幼的团结、动员,成为一场真正的全体侨胞运动,发挥了全体侨胞的力量,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越南华侨历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这个运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中共和越共的华侨党员)、进步爱国人士以及国民党人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在这期间,越南南圻华侨(占全越南华侨总数的80%以上)文化界、工商界工人、青年、学生、妇女甚至少年儿童都组成了各种救亡组织。1938年初他们联合成立了统一的最高组织——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简称“救总”),作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核心。在”救总”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在南圻“救总”等几十个救亡组织和中圻顺化华侨救济会、北圻海防、河内华侨缩食会等组织领导下,救亡运动普及并深入到全越南华侨

  • 标签: 抗日救国 南圻 抗日运动 国民党人 北圻 叛国投敌
  • 简介:河北省地处华北、渤海之滨,是首都北京的外围,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即为燕、赵之地,汉、晋时置冀、幽二州,唐至清代先后属河北道、中书省、京师、直隶等,自1928年始称河北省。

  • 标签: 毛泽东 建国后 社会主义 北戴河 河北省委 石家庄市
  • 简介:'可以'一词在刑事法律中多次出现,正确理解'可以'一词,具有重要意义。在一般意义上说,'可以'是授权性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具有允许、许可的意思,有权适用这一规定的司法机关对于如何适用这一规范有一定的自由,即在刑法规定'可以'的时候,司法机关得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实现'可以'的内容。如刑法第20条规定:'对

  • 标签: 司法机关 减轻处罚 既遂犯 免除处罚 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规范
  • 简介: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是党中央的一项正确决策。但由于前段出现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有些人对这项决策的正确性发生怀疑。对此,本文拟用辩证的观点析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的“进”与“退”、“顺”与“逆”、“利”与“弊”、“整”与“改”的辩证关系。

  • 标签: 治理整顿 辩证 经济效益下滑 市场疲软 党中央 “利”
  • 简介:农民养老保险事关8亿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安定团结,事关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推行,事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实推进.但农民养老保险事业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此,必须认真对待农民养老保险的紧迫法制需求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法制措施,逐步提高农民养老保险的水平.

  • 标签: 农民养老 法制 安定团结 民主政治建设 国策 对待
  • 简介:  调整与教育有关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构成教育法律制度,它是保证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近代中国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是随着教育改革和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发端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从南京临时政府,经北洋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法制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政府都制定、颁行并适时修正了包括教育行政组织、学校教育、教育督导制度、社会教育、教育研究机构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法律法规,基本建立起近代化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为教育行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教育研究活动等提供了法律依据.总结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和未来.今天,教育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依法治教又是教育兴国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的法治化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探索中国近代教育立法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对于我们今于的教育法制建设不无裨益.……

  • 标签: 中国教育 教育法治化 法治化略
  • 简介:我国史前传说时代神话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刑神,就是大名鼎鼎的皋陶,又名咎陶、咎繇。《尚书·舜典》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这“士”,即法官。《管子·法法》言:“舜之有天下也,……皋陶为李。原注:‘古治狱之官,此作李官。’”此“李”即“理”,也即法官。《说苑·君道》有:“当尧之时,皋陶为大理。”《竹书纪年》为:“皋陶作刑。”《世本》:“皋陶作五刑。”《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西汉史游《急就章》更言:“皋陶造律,法律存。”《广韵三烛》则说:“狱,皋陶所造。”

  • 标签: “法” 皋陶 中国古代法 “正义” 传说时代 法官
  • 简介:“要谈录工作,卢绍武称得上是专家”,不少人这么说。卢绍武在全国公务员录工作队伍中确有相当的知名度。这不仅仅是他身为福建省人事厅考试录用处处长,曾组织参与过一些在全国来说有影响的开创性的工作,更因为他善于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提炼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形成了一篇篇论文的专著。出身农村又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卢绍武对录工作有着深深的难以割舍的情缘。还是八十年代初,卢绍武就参与组织了福建省从社会吸收县乡基层干部的考试、考核工作。尽管当时的考试仅局限于笔试,科目也只有政治、语文.数学、农业知识,但是当他看到一些没关系没后门的农家子弟通过考试迈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时候,他就对考试所带来的公平产生了

  • 标签: 公务员法 考录 国家公务员 人事厅 理论探讨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