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吐蕃时期是藏族佛教发展和佛经翻译的重要时期。佛经翻译在整个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佛经的翻译主要靠译师们来完成。除了藏族本土的译师之外,外来僧人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要讨论了吐蕃时期外来僧人对佛经翻译方面的贡献。

  • 标签:
  • 简介:公元八九世纪,唐朝、吐蕃、南诏之间战事不断。南诏政权相对弱小,对两大强邻和战政策随时局不断变化。沿时间梳理分为四阶段。一、南诏得到唐朝扶持统一云南,受唐册封。二、南诏与唐朝关系恶化,发生两次天宝战争,南诏结附吐蕃。三、唐朝为对付吐蕃联合南诏的进攻,欲重新结盟南诏,而南诏也因吐蕃压迫过深,重新与唐结盟。四、南诏军事力量逐渐强大,毁约攻唐,频繁发动对外战争,最后国力虚空,政变过繁,终亡国

  • 标签: 唐代政治 南诏 吐蕃 和战政策
  • 简介:摘 要:被国务院定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吐蕃陵墓群”有大小墓葬千余座, 覆盖柴达木盆地全境。墓群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制奇秘;墓群的结构、形制、殡葬仪轨、周边环境、殉葬种类等迹象众多。其所蕴含的文化属性、 宗教隐喻,史学信息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故作一简要论述。

  • 标签: 都兰吐蕃陵墓 文化符号 吐蕃苯教文化
  • 简介:早在吐蕃时期,安琼南宗寺还是个禅修净地。史称"王臣二十五人(rje-vbangs-nyer-lnga)"中排名第一的大禅师虚空藏(gnubs-nam-mkhvi-snying-po),其高徒大译师益西央(ye-shes-dbyangs)以及吐蕃三贤者(bod-kyi-mkhas-paj-mi-gsum)等显赫一时的高僧大德都曾在安琼南宗寺收徒传教。因此,安琼南宗历史悠久,并对吐蕃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安琼南宗 吐蕃佛教 影响
  • 简介:吐蕃时期的政治制度研究是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其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成果不突出.文章从部落与会盟制度、行政与职官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财政经济制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近十年来对吐蕃政治制度的研究成果以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在吐蕃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特点,最后,根据当前对吐蕃政治制度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改进吐蕃政治制度研究的建议.

  • 标签: 近十年 吐蕃 政治制度
  • 简介:敦煌吐蕃文献资料是研究我国藏族古史的重要早期文献。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分析敦煌吐蕃文献中藏文应用文书的种类和写作方法,解读当下藏文应用文书的现状及应用意义。

  • 标签: 敦煌 吐蕃藏文应用文书 种类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成文法的制定和产生标志着社会由个人独裁走向阶级独裁的过渡,君主的话本身等于法律现象逐步被成文的阶级意识所取代。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表现。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吐蕃第一部根本大法,也是吐蕃王朝走向繁荣发展的象征。本文通过阅读古代的藏文文献,探讨了吐蕃《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和相关问题。

  • 标签: 《三十六种大法》 松赞干布 芒松芒赞 十善法
  • 简介:作为法律史学的研究内容,目前学界对于《唐律疏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对于同时期吐蕃政权的法制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对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中华法系的多样性特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同时期的唐朝以及吐蕃的法制概况进行简述,然后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立法背景、立法思想、法律渊源以及立法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指出汉藏交往之始二者在法律制度上的相互影响,以期为西藏地方法制史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 标签: 《唐律疏议》 吐蕃法律制度 比较研究
  • 简介:《王统日月宝串》,是近年新发现的两部有关西藏西部古代史的重要藏文史籍,一部名曰《日种王统》,另一部称作《月种王统》。其中,《日种王统》虽于公元15世纪成书,然该史籍内容颇具特色,特别是有关吐蕃小邦史研究方面记载了其他藏文史籍中罕见的珍贵史料。本文在梳理有关吐蕃小邦史藏文史料的基础上,对《王统日月宝串》所载吐蕃小邦史料作一简要分析。

  • 标签: 藏文史籍 《王统日月宝串》吐蕃小邦 史料
  • 简介:藏传佛教传入吐蕃的过程中,曾多次与土著宗教苯教发生摩擦,而且当时与苯教对阵的是印度佛教,这是学界公认的一个定论。但是,笔者通过大量的藏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佛苯斗争"之前传入吐蕃的汉、印佛教进行对比研究时,发现当时传入吐蕃的汉、印佛教中,汉传佛教才是吐蕃的主流佛教,其传播势力远大于印度佛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佛苯斗争中的"佛"不是印度佛教,而是汉传佛教。

  • 标签: 佛苯斗争 汉、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