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管理在区域化胸痛中心建设中的效果。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64例胸痛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按照实施同质化护理前后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32例),同质化护理管理(观察组,32例),评价两组不同护理管理下,首份心电图时间、平均肌钙蛋白获得时间、D-to-B时间、护理质量、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结果:同质化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平均肌钙蛋白获得时间、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同质化护理管理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增强,组间数据比值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我院胸痛中心护理人员展开同质化护理管理,定期展开规范化培训,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联合救治能力大幅度提高,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该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同质化管理;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培训;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例ABO血型抗原表达减弱样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及盐水试管法进行ABO血型血清学检测,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上游启动子区域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4例样本(3例为患儿,1例为患儿的母亲)的红细胞与B抗体反应均出现混合视野(mf)现象,3例患儿表型为ABweak、例2母亲为Bweak。基因测序显示3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35至-18位的碱基缺失,通过家系分析,提示该变异发生在B等位基因;1例样本ABO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发生-119位C>T新变异。结论启动子区域序列发生变异可导致ABO血型抗原的表达减弱。

  • 标签: ABO血型 抗原减弱 基因测序 启动子区域碱基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共体模式下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与实施策略。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管理,并在我院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共享中心,分别取200例无菌物品,统计消毒合格率以及无菌物品消毒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医院消毒合格率以及无菌物品消毒质量评分优于实施前(P

  • 标签: 医共体模式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建立策略 实施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标准包配置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22名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标准包配置,实验组给予优化标准包配置方法,对比两组的工作质量。结果 实验组各项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64%),P<0.05。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进一步优化标准包配置工作,便于提高日常工作质量与满意度,值得采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标准包 配置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选取94例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法分组,有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分别应用传统椎管内麻醉技术、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结果:麻醉后观察组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显示(P>0.05)。结论: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期间应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镇静镇痛效果理想,麻醉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创伤胫腓骨骨折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 传统椎管内麻醉技术 镇静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措施的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为开展基于中国真实世界证据的NPIs措施经济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中英文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文献进行检索,纳入NPIs措施以及不同NPIs措施组合的经济学评价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叙述性整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篇中英文文献,其中以核酸合并抗原检测/筛查类策略为主的研究7篇,以个人防护类策略为主的研究6篇,个人防护、保持社交隔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筛查、社区大规模筛查、症状筛查、密切接触者(密接)追踪、隔离组合策略研究12篇,封锁等抑制策略为主的研究5篇。研究发现个人防护、社交距离和筛查-密接追踪-隔离具有成本效果/效用/效益,但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导致不同结果,此外,封锁成本较高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结论除封锁外的NPIs措施大多具有成本效果,不同情境下不同程度NPIs措施组合的成本效果需要再评估。亟需开展基于我国真实世界的NPIs措施组合以及NPIs措施与疫苗、药物等其他干预组合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疾病负担 非药物干预 经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探究出现不同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拟行肘关节松解的存在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CT数据并通过Mimics 20.0软件进行重建,对患者的前内、前外、后内、后外、正后方、纯内、纯外、上尺桡等8个区域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原始损伤情况划分为肱骨远端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5种类型。以是否出现某种位置异位骨化作为因变量,以原始损伤和基线资料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出现每种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88例(96.7%,88/91)后内侧异位骨化,62例(68.1%,62/91)正后方异位骨化,60例(65.9%,60/91)后外侧异位骨化,41例(45.1%,41/91)前内侧异位骨化,26例(28.6%,26/91)前外侧异位骨化,13例(14.3%,13/91)上尺桡区域异位骨化,8例(8.8%,8/91)纯外侧异位骨化,7例(7.7%,7/91)纯内侧异位骨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尺神经症状(OR=4.354,P=0.017)、原始肘关节脱位损伤(OR=2.927,P=0.042)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尺骨鹰嘴骨折损伤(OR=0.277,P=0.023)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桡骨头骨折损伤是出现前外侧异位骨化(OR=2.891,P=0.033)和后外侧异位骨化(OR=3.123,P=0.043)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与原始损伤情况密切相关。后内侧异位骨化发生率非常高。存在尺神经症状、原始损伤存在肘关节脱位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损伤存在尺骨鹰嘴骨折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损伤存在桡骨头骨折是出现前外侧及后外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肘关节 骨化,异位性 危险因素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位置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通过淋巴循环播散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区域淋巴结清扫作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直肠癌患者实现根治切除,获得无瘤生存的主要途径。乙状结肠癌区域淋巴结包括肠旁淋巴结、中间组淋巴结、位于血管根部的中央组淋巴结,根治性手术应包括上述3站淋巴结的清扫;直肠癌淋巴转移路径包括纵向的系膜内淋巴结转移途径和侧向的侧方淋巴结转移途径,目前直肠癌标准术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范围涵盖了沿纵向途径进行的系膜内转移淋巴结,针对发生于直肠侧方间隙的转移淋巴结的侧方清扫,目前尚存较多争议。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范围过小,会导致区域转移淋巴结残留而严重影响预后;清扫范围过大会引起手术创伤增大、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并且导致无肿瘤学获益。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原则,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和浸润范围,确定合适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清扫范围,对于保证手术根治性、减少创伤、促进康复、保护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淋巴结清扫 第253组淋巴结 侧方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以威海市立医院为基础的肺癌纵向队列,用于了解该院肺癌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威海市立医院诊断为肺癌的5 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取所纳入患者的诊断程序、病理学、治疗、复发日期以及死亡日期等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 246例患者中位年龄63岁,男性占51.94%,吸烟者占18.28%,非小细胞肺癌占比89.88%,其中腺癌82.88%,小细胞肺癌占比7.97%。Ⅰ期病例2 497例(47.60%),Ⅱ期294例(5.60%),Ⅲ期781例(14.89%),Ⅳ期1 450例(27.64%),分期未知224例(4.27%)。以肺癌确诊时间为起点,死亡时间或最后随访时间为终点,威海市立医院肺癌队列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52.77%,中位生存时间5.37年。通过生存曲线分析,肺腺癌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65.53%),小细胞肺癌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15.51%)。结论威海市肺癌患者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肺腺癌预后相对较好。威海市立医院肺癌队列作为一个以医院为基础的专病纵向队列,纳入病例数充足、提取信息量大,客观反映了威海地区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具备有效性和区域特性。

  • 标签: 肺肿瘤 队列 大数据 平台 生存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暴露出公共部门远离公共利益的行为、分散的管理资源和分散的管理过程等几个问题。整体管理通过整合组织层次、部门边界和学科领域模块,巩固强有力的关键管理力量,聚集有效的管理资源,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效率,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思路。由于惊人的跨区特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系统中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广告。根据整体管理理论,研究中国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整体管理模式,旨在促进国家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协同治理的操作框架构建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区域协同治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10月,样本共计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研究组(34例)施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参照组(34例)施以氯胺酮麻醉,比对组间生命体征水平、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93.25±1.15)mmHg、心率(91.28±10.96)次/min、呼吸频率(16.55±4.75)次/min均比参照组要低,血氧饱和度(97.41±2.51)%相比参照组(91.58±4.48)%要高(P

  • 标签: 芬太尼 小儿区域麻醉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接收的6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骨科手术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硬膜外联合区域神经阻滞,试验组接受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对患者术后1h、6h、12h的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术后1h、6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超声引导 区域阻滞 心血管疾病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10月,样本共计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研究组(34例)施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参照组(34例)施以氯胺酮麻醉,比对组间生命体征水平、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93.25±1.15)mmHg、心率(91.28±10.96)次/min、呼吸频率(16.55±4.75)次/min均比参照组要低,血氧饱和度(97.41±2.51)%相比参照组(91.58±4.48)%要高(P

  • 标签: 芬太尼 小儿区域麻醉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胃癌病灶和淋巴结的光谱CT碘浓度(IC)值相关定量参数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5例胃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光谱CT图像。依据病理结果中所有送检淋巴结中是否有转移淋巴结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病灶组(32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23例)。再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报告上记录的淋巴结的性质将纳入研究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淋巴结组(25枚)和未转移淋巴结组(27枚)。获取动静脉期胃癌病灶及淋巴结的IC值(ICa和ICp)、标准化IC(nIC)值(nICa和nICp),计算病灶和淋巴结的动静脉期IC和nIC值的差值∆IC和∆nIC,计算淋巴结ICa与ICp的比值动脉增强分数(A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各参数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淋巴结转移病灶组的ICp、nICp、∆IC、∆nIC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P均<0.05),AUC分别为0.738、0.746、0.811、0.821。转移淋巴结组的淋巴结短径、ICa、nICa、AEF值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P均<0.05),AUC分别为0.821、0.832、0.734、0.863。胃癌病灶ICp与∆IC、∆nIC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3.29,P=0.016、0.001),nICp与∆IC、∆nIC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09,P=0.036、0.002)。淋巴结nICa与ICa、AEF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2.41,P=0.037、0.016)。结论光谱CT IC值相关定量参数可用于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性质,其中病灶的∆IC、∆nIC和淋巴结的AEF值效能最优。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碘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检测染色体纯合区域(ROH)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 116例孕妇的SNP array检测结果,对检出ROH(以5 Mb为阈值)的孕妇进行随访,分析ROH与胎儿异常表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4例近亲婚配孕妇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ROH区域潜在的致病性变异位点。结果(1)共检出ROH 39例,检出率为0.76%(39/5 116),其中25例(64%,25/39)仅在单条染色体上检出,以11号染色体检出率最高,提示单亲二倍体的风险;14例(36%,14/39)在多条染色体上检出,常见于11、1、3、4、8号染色体。(2)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ROH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12例(1.78%,12/676)、超声检查结果异常孕妇中检出12例(0.37%,12/3 284)、近亲婚配孕妇中检出4例(4/4)、既往不良妊娠史孕妇中检出3例(0.92%,3/326)、产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2例(1.15%,2/174)、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检出2例(4.00%,2/50)、高龄妊娠孕妇中检出2例(0.79%,2/253)、遗传因素孕妇中检出1例(0.56%,1/178)、其他孕妇中检出1例(0.58%,1/171)。(3)39例产前检出ROH孕妇的随访结果显示,足月产16例,人工终止妊娠15例,早产存活2例,胎儿足月胎死宫内1例,失访5例。结论染色体ROH现象并不罕见,通过分析产前诊断中ROH的检出率,结合胎儿表型及产后随访结果,探讨ROH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了解ROH与其表型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单亲二体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 微阵列分析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纯合区域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正确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呼吸道感染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在呼吸内科不同区域的表现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15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于2020年7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呼吸内科的急诊部、病房、ICU病房就诊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K-B纸片扩散法与仪器法对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检测及药敏试验,共选取460株耐药菌对耐药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革兰阴性菌是呼吸内科不同区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耐药菌,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较大。结论:分析表明,呼吸内科不同区域下呼吸道感染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差异明显,临床医生要熟悉本区域及其他区域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正确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道感染 药物耐药性 门诊 病房 ICU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