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及角膜基质透镜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参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9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成人混合性屈参差1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一眼近视,对侧眼为远视,双眼屈光度恰相匹配,近视的一眼采用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备用,远视的一眼参照SMILE的术式,但将备用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角膜瓣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植入的透镜居中、透明,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远及视近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曲率明显增加,角膜厚度明显增厚,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率为83.3%(10/12)。结论飞秒激光SMILE及对侧眼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参差早期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深入研究,而且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矫正,远视 矫正,屈光参差 取出术,角膜基质透镜 移植术,角膜基质透镜,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3~12岁儿童晶状体屈力(LP)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131人131眼。分别使用质量分数1%硫酸阿托品眼膏对≤6岁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对>6岁的受检者进行扩瞳。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测量平均等效球镜度(SE)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采用Bennett公式计算LP。根据年龄不同将受检者分为3~4岁组16眼、5~6岁组20眼、7~8岁组25眼、9~10岁组33眼和11~12岁组37眼;根据性别不同将受检者分为男性组57眼和女性组74眼;根据SE不同将受检者分为低度近视组38眼、中度近视组12眼、高度近视组25眼、正视组11眼、低度远视组9眼、中度远视组13眼和高度远视组23眼。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不同屈光度组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值的差异。年龄及眼部屈参数与L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个影响因素对LP的贡献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3~4岁组、5~6岁组、7~8岁组、9~10岁组和11~12岁组儿童的平均LP分别为(27.35±1.88)、(24.71±1.92)、(22.92±1.87)、(21.49±1.54)和(21.25±1.55)D,随着年龄的增加,LP值逐渐降低,3~4岁组与5~6岁组、5~6岁组与7~8岁组、7~8岁组与9~1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儿童的平均LP值高于男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高度近视组LP值低于正视组,中度近视、低度近视组LP值均低于远视组,低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LP值均高于正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者的年龄、AL、ACD、CCT与LP均呈负相关(r=-0.76、-0.79、-0.38、-0.18,均P<0.05),SE、LT与LP均呈正相关(r=0.62,P<0.05;r=0.68,P<0.01),Km与LP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07,P=0.4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LP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到LP=-0.430×AL+0.329×LT-0.267×年龄-0.108×性别-0.084×CCT(男=1,女=0),各因素的标准化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后分别为AL、LT、年龄、性别、CCT(均P<0.05)。结论上海市静安区3~12岁儿童的LP变化较大,LP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SE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儿童LP值高于男性儿童。

  • 标签: 晶状体屈光力 儿童 屈光不正 年龄 性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5-氨基酮戊酸动力治疗与综合护理联合治疗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患有重度痤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5-氨基酮戊酸动力治疗与综合护理联合治疗重度痤疮,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重度痤疮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治疗 重度痤疮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筛板是位于视旁深部,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筛束和穿行有神经、血管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筛孔组成的复杂结构,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穿出眼球时提供结构和营养支持。眼压引起机械应力的直接作用以及筛板变形和重塑导致轴浆运输、血运障碍,共同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损伤进而死亡。因此,筛板被认为是青光眼病变的始发部位。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视旁深部结构的成像质量,目前视旁筛板的定量研究指标包括筛板深度、筛板曲率、筛板厚度、筛板前组织、筛孔、局灶性筛板缺损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提高对筛板结构的定性定量了解,探究筛板的结构特征,理解筛板生物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将大数据研究运用于临床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青光眼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综述 筛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学龄前儿童屈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屈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94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的对照组(47例)与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47例),观察患儿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家长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屈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中,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家长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不正性弱视 矫正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基酮戊酸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年至2020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皮肤癌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单纯手术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病人实施盐酸氨基酮戊酸动力疗法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后完全恢复的概率高于对照组,产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肤癌 盐酸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治疗单眼轻中度屈不正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3-6岁此类90例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经验光配镜;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遮盖时间+目力训练治疗,其中A组每天的遮盖时间是B组的两倍。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A、B两个小组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时视力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屈光参差性弱视 遮盖疗法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验光配镜在屈不正引起视疲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主要择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因屈不正引起视疲劳患者进行实验分析,时间选自2020年3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褐斑病因复杂,目前治疗手段较多,但均无确切、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强脉冲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单用强脉冲及联合激光、外用药和系统用药治疗黄褐斑取得的进展。

  • 标签: 黄褐斑 治疗 综合疗法 强脉冲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威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20 min威伐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7 d;观察组在威伐治疗结束后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后暂停1次,治疗均连续进行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 测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法(CMS)对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ROM(AROM)和被动ROM(PROM)以及肩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42±1.50)和(1.54±1.65)分,较组内治疗前[(6.29±1.37)和(6.19±1.51)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AROM和PROM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AROM及前屈、外展P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MS评分总分[(66.38±12.26)和(81.57±14.25)分]较组内治疗前[(45.24±10.32)和(43.89±11.5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威伐治疗对减轻肩周炎患者的肩痛、改善ROM、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肌内效贴 威伐光 肩关节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弥漫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弥漫型DME 74例(82眼)分为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组(A组,31眼)、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组(B组,24眼)和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组(C组,27眼)。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FFA及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治疗后BCVA无改善;B组CMT治疗后1个月无改善,治疗后3及6个月CMT下降(P<0.05)。治疗后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FFA改善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C组少于A组(P=0.001)。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激光光凝与单纯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弥漫型DME效果相近,均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可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 标签: 水肿,黄斑,糖尿病性,弥漫型 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光凝,激光,格栅样,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性屈参差临床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夜戴1年以上,且能够按时随访的226名近视性屈参差儿童数据,年龄(10.83±1.56)岁,男95名,女131名。根据戴镜情况及基线屈参差分为:双眼戴镜低度屈参差组(A1组,111名,双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68±1.66)岁,男50名,女61名;双眼戴镜中高度屈参差组(A2组,33名,双眼戴镜,双眼SE差值≥ 2.5 D),年龄(11.24±1.38)岁,男10名,女23名;单眼戴镜低度屈参差组(B1组,38名,单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79±1.51)岁,男17名,女21名;单眼戴镜中高度屈参差组(B2组,44名,单眼戴镜,双眼SE差值≥ 2.5 D),年龄(10.97±1.60)岁,男18名,女26名。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观察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等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各组双眼眼轴长度均增加。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20±0.21)mm及(0.24±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P=0.002);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04±0.11)mm及(0.17±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P<0.001)。B1组高度数眼和低度数眼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14±0.21)mm和(0.39±0.23)mm,B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11±0.14)mm和(0.54±0.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3,-11.643;P均<0.001)。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208,0.237),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169,0.360)。B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514,1.205;P=0.602,0.312),B2组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841,0.056;P=0.439,0.946)。(2)双眼眼轴差值变化:戴镜1年后,A1、A2、B1、B2各组双眼眼轴差值变化量分别为(-0.04±0.14)mm、(-0.13±0.13)mm、(-0.26±0.24)mm及(-0.43±0.25)mm。双眼戴镜组及单眼戴镜组中高度屈参差者较低度屈参差者眼轴差值变化量更大(t=-3.211,-3.180;P=0.002,0.002)。A1、A2及B2组双眼眼轴差值减少量与基线屈参差量均呈线性相关(校正R2=0.099,0.149,0.230)。B1组双眼眼轴差值减少量与基线屈参差量不存在线性关系(F=0.014,P=0.908)。结论配戴塑形镜能有效延缓近视性屈参差少年儿童眼轴增长并缩小屈参差。双眼戴镜者年龄较高者近视控制效果较好。基线屈参差较大者,屈参差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眼轴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改变为视盘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目前青光眼的诊断和评价主要应用眼底照相、相干断层扫描和视野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以往对视盘的血流评估都是针对大血管,而对于微血管的血流定量评估一直缺少很好的评估设备。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可实现对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量化,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指标。本文对应用OCTA技术测量视盘和黄斑区的血管密度在青光眼诊断和进展评估中的研究及血流参数与视神经纤维层和筛板等结构参数和视野参数的一致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价血流参数在青光眼损害评估中的作用。

  • 标签: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青光眼 评估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息肉病灶和脉络膜分支血管网(BVN)的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特征。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PCV患者42例45眼,其中男26例27眼,女16例18眼;平均年龄为(68.59±8.52)岁。所有患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和OCTA检查,观察息肉和BVN的OCTA影像特征,并计算其OCTA的检出率。结果所有PCV患者ICGA图像上均可观察到明确的高荧光息肉病灶,其中38眼的ICGA图像上可观察到BVN结构。OCTA图像显示息肉为点状、环状、团簇状或结节状高反射信号,共检测出45眼中35眼的息肉病灶信号,检出率为77.8%。OCTA能清晰显示38眼的BVN血管结构,检出率为100.0%。结论OCTA能无创地显示PCV的息肉病灶和BVN结构,结合en face图像和B扫描图像能实现对病灶的定位。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分支血管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遮盖、阿托品散瞳治疗屈不正性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患者20名为对照组(全遮盖治疗),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20名患者为观察组(阿托品散瞳治疗),观察疗效、立体视重建效果。结果:阿托品散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立体视重建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遮盖 阿托品 散瞳治疗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验光配镜对因屈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验光配镜的100例屈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验光配镜,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8.00%,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行验光配镜的屈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验光配镜 屈光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力和屈变化规律是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重要依据。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轴长度增长速率与许多因素,如手术年龄、单双眼发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术后的近视漂移难以预测,主要由眼轴长度增长决定,同时也受到手术年龄、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时目标屈光度的计算等多因素影响。(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07-311)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眼轴长度 近视漂移 角膜屈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