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壮族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磷脂酶CE1(PLCE1)基因突变位点、特征及外周血中PLCE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壮族154例PNS患儿及98例健康儿童血液样本分别组成PN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FastTarget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组患儿的PLCE1基因进行测序,将检测到的突变位点与已发布的群体、功能及疾病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评估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表型及分布特征。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2组血清样本中PLCE1蛋白水平,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发现18种PLCE1低频突变:5种低频突变(c.670C>T、c.923G>T、c.4916C>T、c.5927_5929del、c.578T>C )只在PNS组出现;3种低频突变(c.176C>T、c.389T>C、c.4304C>T)在健康对照组及PNS组均检测到;发现了5种新的PLCE1突变(c.923G>T、c.958T>A、c.1151C>T、c.2341A>G、c.3592G>C),其中仅C.923G>T为PLCE1致病突变。2.健康对照组和PNS组血清中PLCE1水平分别为414.65(231.20,729.81) ng/L、237.84(116.14,535.85) ng/L,PNS组血清中PLCE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2,P<0.001)。结论1.本研究发现1种新的PLCE1致病突变:c.923G>T。2.PLCE1基因突变在壮族PNS患儿中存在多种表型,该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种族及地域差异。3.血清中PLCE1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通过参与细胞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保证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 标签: 壮族 儿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磷脂酶CE1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探讨葛根复合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为开发胃粘膜保护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无水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实验模型,观察胃粘膜出血情况,测定胃粘膜损伤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胃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变化及各项指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葛根复合能够抑制胃部的肿胀及出血,可使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并改善大鼠胃粘膜水肿、炎性浸润程度。表明葛根复合对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葛根复合粉 胃粘膜损伤 乙醇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亚麻籽对免疫功能及血脂功能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增强免疫力方法测定各项免疫指标评价亚麻籽对免疫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评价亚麻籽对血脂功能的影响。结果:

  • 标签: 亚麻籽 免疫 血脂 亚麻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342-3p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TPC-1、BCPAP和SW1736)和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3-1)中miR-342-3p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向对数生长期的FTC-133细胞转染miR-342-3p模拟物(miR-343-3p mimics组),阴性对照(miR-NC组)及不进行任何转染的FTC-133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的miR-342-3p的mRNA水平以验证转染效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2-3p对Bcl-2的靶向调控作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thy-ori3-1细胞相比,甲状腺癌细胞系中miR-342-3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5.732,P=0.011)。与Control和miR-NC组比较,miR-342-3p mimics组miR-342-3p表达水平显著增加(F=8.613,P=0.003),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速度和侵袭数目显著降低(F=38.542,P<0.001),pcDNA3.0-Bcl-2组的细胞48~96 h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F=11.257,P<0.001),pcDNA3.0-Bcl-2组的TP5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F=9.872,P=0.004),miR-342-3p mimics组TP53蛋白水平显著上升(F=12.548,P<0.001)。结论miR-342-3p mimics通过靶向抑制Bcl-2表达从而抑制FTC-13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望作为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甲状腺癌 miR-342-3p Bcl-2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与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以及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均经胃镜活检证实胃癌,肿瘤位置适合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2)经影像检查无肝、肺、腹腔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和结肠;(3)术后病理分期Ⅰ~Ⅲ期;(4)手术期间无中转开腹或更换术式;(5)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合并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者、肿瘤侵犯其他器官及远处转移者、以及胃良性肿瘤或胃肠间质瘤及复发性胃癌的患者。根据以上标准,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学部接受3D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53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采用3D腹腔镜者344例(3D腹腔镜手术组),男性250例,女性94例,体质指数≥25.0 kg/m2者66例(19.2%),体质指数<25.0 kg/m2者278例(80.8%);采用机器人者187例(机器人手术组),其中男性122例,女性65例,体质指数≥25.0 kg/m2 69例(36.9%),体质指数<25.0 kg/m2者118例(63.1%)。两组基线资料及肿瘤病理学特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以及不同体质指数亚组间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与机器人手术组比较,3D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29.1±12.4)枚比(25.2±9.0)枚,t=4.238,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范围):8.0(7.0~10.0) d比10.0(9.0~11.0) d,Z=-6.205,P<0.001],手术费用[(3.6±1.1)万元比(6.2±3.5)万元,t=-9.727,P<0.001]和住院总费用[M(范围):8.6(7.5~10.0)万元比12.8(11.7~14.1)万元,Z=-15.997,P<0.001]均较少,但首次排气时间偏晚[(3.9±1.0) d比(3.4±1.2) d,t=4.27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腹腔镜手术组与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率[10.8%(37/344)比12.8%(24/187),χ2=0.515, P=0.473]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0%(7/344)比3.2%(6/187),χ2=0.294, P=0.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指数<25.0 kg/m2组中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基线偏倚;相比机器人手术组,3D腹腔镜手术组术中低于50 ml出血量的比例更高[26.7%(31/116)比8.6%(10/116),χ2=13.065,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30.3±12.2)枚比(25.3±9.5)枚,t=-3.192,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范围):9.0(7.0~10.0) d比10.0(9.0~11.0) d,Z=-4.2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指数≥25.0 kg/m2组中,相比机器人手术组,3D腹腔镜手术组术中超过200 ml出血量的患者比例更高[18.2%(12/66)比1.4%(1/69),χ2=10.853,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偏短[M(范围):8.0(6.0~10.0) d比9.0(8.0~10.5) d,Z=-3.0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3D腹腔镜和机器人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均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相当。

  • 标签: 胃肿瘤,远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三维成像系统 D2根治术 疗效,近期
  • 简介:摘要收集我院1例COL3A2基因新发突变导致Ⅳ型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EDS Ⅳ)的女性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追踪其后代临床表现及基因类型,查询文献进行讨论。该患者自幼出现关节活动异常,四肢皮肤早衰,手指及足趾畸形等表现,27岁时才于我院发现COL3A1基因存在一个新发杂合突变,从而确诊为EDS Ⅳ型,并遗传给其子。总之,EDS Ⅳ型患者并未如想象中的罕见,临床工作者应加强相关认识,发现有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能正确诊断及提供诊治意见。

  • 标签: Ⅳ型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 新发突变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肾损伤(AKI)2期与AKI 3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实施CRRT的56例危重AKI 23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新的AKI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2期组(26例)与AKI 3期组(30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28 d肾功能恢复率、28 d全因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EⅡ)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KI 3期组患者的CRRT持续时间[(188.6±112.5)h vs. (96.3±44.7)h]、28 d全因病死率[66.7%(20/30) vs.15.4%(4/26)]均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28 d肾功能恢复率[36.7%(11/30) vs.92.3%(24/26)]均明显低于AKI 2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KI 3期组患者的APACEⅡ评分[(23.4±3.6)分vs.(19.8±2.1)分]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AKI 3期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34 d vs.109 d)明显短于AKI 2期组(P<0.05)。结论AKI 2期启动CRRT能够明显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延长生存中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在μ-δ异源二聚体下调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3(EAAT3)表达导致大鼠吗啡复吸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吗啡戒断组(E组)、吗啡复吸组(R组)和吗啡复吸+干扰质粒组(RI组)。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停止给药使CPP逐渐消退;再次腹腔注射小剂量吗啡5 mg/kg诱导已消退的CPP恢复,记录伴药箱停留时间。CPP模型建立成功后RI组大鼠侧脑室注射μ-δ异源二聚体干扰质粒5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谷氨酸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内Nrf2和EAAT3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内Nrf2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法检测μ-δ异源二聚体与Nrf2相互作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I伴药箱停留时间延长,海马谷氨酸含量和μ-δ异源二聚体/Nrf2比值升高,E组和RI组海马Nrf2和EAAT3表达上调,E组、R组和RI组海马Nrf2 mRNA表达上调(P<0.05);与E组比较,R组和RI组伴药箱停留时间延长,海马谷氨酸含量和μ-δ异源二聚体/Nrf2比值升高,Nrf2和EAAT3表达下调(P<0.05),海马Nrf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R组比较,RI组伴药箱停留时间缩短,海马谷氨酸含量和μ-δ异源二聚体/Nrf2比值降低,海马Nrf2和EAAT3表达上调(P<0.05),海马Nrf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μ-δ异源二聚体形成后结合Nrf2,导致海马Nrf2含量减少,引起EAAT3表达下调,从而导致大鼠吗啡复吸的形成。

  • 标签: 受体,阿片样 吗啡依赖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3 NF-E2相关因子2 海马 异源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 标签: 巨噬细胞谱系 荧光示踪 绿色荧光裸小鼠 巨噬细胞极化培养 巨噬细胞标志蛋白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既往剖宫产手术史。腹部彩超提示:胆囊结石,MRCP提示:胆囊结石,右副肝管显示毗邻胆囊颈管。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解剖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注意保护右副肝管,胆囊管近胆总管侧、胆囊动脉近心端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胆囊管胆囊侧用1-0丝线结扎、切断胆囊管,胆囊动脉远心端用电凝凝闭,胆囊床用电凝分离。胆囊从脐上缘戳孔处取出。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pMDT-18克隆质粒载体的基础上,构建实用型的能够稳定转染甲型流感病毒RNPs并且可体外定量检测的RNA聚合酶I荧光报告系统。方法设计并人工合成人RNA聚合酶I启动子、小鼠终止子序列及毒株A/Puerto Rico/8/34的NP基因的UTR,利用嵌合PCR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与上述元件体外连接,形成小鼠终止子-3’UTR-eGFP-5’UTR-人RNA聚合酶I启动子报告元件,将报告元件克隆至不携带任何启动子的pMDT-18质粒载体中,构建实用型RNA聚合酶I荧光报告质粒,转染稳定表达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 RNPs的HeLa细胞,观察荧光表达及测定相对荧光度。结果该系统在转染HeLa细胞后,无任何荧光产生,而转染稳定表达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 RNPs的HeLa细胞后24 h、36 h、48 h和60 h均有荧光产生,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实用型RNA聚合酶I荧光报告系统,有助于提高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拯救效率、研究流感病毒聚合酶功能以及探索UTR多态性对特定基因的复制或转录的影响机制,为流感工作者在病毒分子机制领域的研究搭建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 标签: RNA聚合酶I 流感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A)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中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 50例进行检测。分别用 IIFA和胶乳法进行检测, IIFA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胶乳法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对两组结果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IIFA的检测准确率为 82%,超过胶乳法检测准确率 64%。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IFA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胶乳法 抗核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在我院 2019年 5月 -10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选择 75例,统一使用荧光定量 PCR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 这 75例患者当中,共有 70例患者被检测出细菌微生物。分别为沙门氏菌 20例,阳性率为 28.57%。大肠杆菌 40例,阳性率为 57.14%。白色念珠杆菌 10例,阳性率为 14.29%。结论 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荧光定量 PCR技术不仅对微生物的检测速度快,而且准确率比较高。在目前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新时期临床诊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技术 临床检测 微生物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肺癌发病率、病死率高,在其早期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肺癌微创治疗的主流术式,但手术过程中,肿瘤组织难以分辨、引流淋巴结难以定位、肺段界线难以识别等挑战使得术者难以完全切除肿瘤。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相结合,在术中定位肺部结节、标记前哨淋巴结、识别肺段界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仪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中的流感病毒,分析其检测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实验室所收集的 12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流感病毒细胞分离检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法,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流感病毒细胞分离检测法,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感病毒进行检测时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其检出阳性率更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PCR仪 ;细胞培养 ;流感病毒检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influenza virus in influenza like cases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and analyze its detection effect. Methods: 120 cases of influenza like patients collected in the laboratory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influenza virus cell isola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method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esult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fluenza virus cell isolation detection,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can be preferred in the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and its positive rate is higher,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而能否在术中实现精准定位肿瘤、界定切缘是影响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自2009年由Ishizawa首次应用于肝肿瘤切除术以来,在肝脏肿瘤的分型、识别、定界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仍存在探测深度有限、假阳性等缺陷,尤其是对肝硬化患者的使用规范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在衣原体中稳定表达的方法,并使用荧光菌株Cm-mCherry构建有效的衣原体感染模型。方法构建含有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重组质粒pmCherry::CM,利用氯化钙法将pmCherry::CM转化至衣原体质粒缺失株CMUT中,经过筛选与纯化得到荧光菌株Cm-mCherry。Cm-mCherry感染HeLa229细胞后观察包涵体中红色荧光的发光情况,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评估细胞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Cm-mCherry感染小鼠后,通过测定下生殖道载菌量、冷冻切片观察上生殖道衣原体红色荧光、分离生殖道评价输卵管积水发病情况,确定Cm-mCherry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评估动物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结果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在转化株Cm-mCherry中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一致度高;Cm-mCherry小鼠感染模型中,感染率为100%(10/10),下生殖道载菌量可稳定保持高水平,在上生殖道冷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带有红色荧光的包涵体,输卵管积水发病程度与Cm野生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Cm-mCherry有较好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结论成功建立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在衣原体中稳定表达的方法,转化后的荧光菌株Cm-mCherry有较好的感染力、侵袭力与致病性,可用于衣原体细胞、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为研究衣原体感染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 标签: 红色荧光蛋白 mCherry 衣原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cytoplasmic light chain immunofluorescence wit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cIg-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分析del(17p13)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关系、治疗反应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98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Ig-FISH技术,采用特异性探针(TP53)对其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染色体异常情况,并与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98例NDMM患者中,共发现19例(9.6%)存在del(17p13),伴有del(17p13)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较不伴有del(17p1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l(17p1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与非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相比,其OS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 P=0.873;PFS: P=0.610)。结论cIg-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核型异常的技术。del(17p13)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的预后因素,硼替佐米不能改善伴有del(17p13)的生存劣势。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del(17p)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玄黄丸经神阙穴贴敷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01月至 2018年 12月晚期肿瘤伴便秘的患者 5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57例。对照组给予饮食管理、腹部按摩等中医辨证整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玄黄丸贴敷神阙穴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便秘改善的情况。结果 经实验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玄黄丸经神阙穴贴敷的方法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便秘成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玄明粉 大黄粉 神阙穴贴敷 晚期肿瘤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在结肠造口护理中应用造口护肤的效果。 方法 选择 98 例结肠造口患者,均来源于本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护肤组和常规组,组内分别有 49 例。护肤组采取造口护肤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造口护理,对比两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 结果 护肤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为 0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14.29% ( P< 0.05)。 结论 在结肠造口护理中应用造口护肤能显著减少 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肠造口护理 造口护肤粉 周围皮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