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外伤性肝破裂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2月-2017年5月给予手术治疗的10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前术后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疼痛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手术治疗中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手术治疗 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研究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是对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如何在手外伤术后进行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研究方法对84例手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此过程中,显效占据了总病例数的百分之63.9,总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94.4。研究结论对于手外伤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是手外伤的重要保障。其关键是需要不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灌输预防感染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的制动。

  • 标签: 术后 康复护理 手外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疾病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结果治愈39例,好转18例,死亡3例。治疗前GOS评分均为3~8分,一段时间后,有39例患者GOS评分达正常标准15分,14例患者达13~14分,4例患者达9~12分,平均得分为12.5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观察和护理前后患者的GOS得分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密观察、心理支持以及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对于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循证护理在颅脑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急诊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颅脑外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试验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路脑外伤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外伤 急诊急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钢丝-树脂夹板在固定儿童外伤松动乳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例4岁~5岁的外伤引起乳前牙松动的儿童,在笑气镇静镇痛下进行钢丝-树脂夹板固定,4周后拆除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例病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牙齿松动度减弱,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钢丝-树脂夹板可应用于乳前牙外伤松动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钢丝-树脂夹板 乳前牙 松动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质护理配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年龄为(47.21±1.2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年龄为(47.26±1.24)岁。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手术优质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为(32.24±1.15)分,日常生活能力变为(84.24±1.26);观对照组组的运动功能为(24.26±1.85)分,日常生活能力变为(73.26±2.42)根据两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可以发现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7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2.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优质护理配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行关注和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手术 优质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不典型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有外伤史超声显示有血流信号的睾丸扭转病例资料。结果患儿因左阴囊红肿2天就诊,查B超示左睾丸回声不均,可见血流信号,保守治疗1天后复查B超示左侧睾丸内可见散在无回声暗区,左侧附睾增大,回声不均,精索扭转增粗,遂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见睾丸附睾肿胀明显,色发黑,精索血管逆时针扭转720°,复位后温盐水湿敷后睾丸颜色改善不明显,出血试验阴性,诊断为左侧睾丸扭转,行左侧坏死睾丸切除术。结论对于怀疑睾丸扭转的病人,特别是对于阴囊红肿明显或B超示睾丸内未见血流信号或睾丸及附睾回声不均者,应积极手术探查。

  • 标签: 睾丸扭转,诊治,血流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外伤对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期对鼻外伤的诊治产生新的社会及经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因鼻外伤而在门急诊及住院病人100例,通过对其解剖学形态、病理组织学、嗅觉功能测定、鼻腔通气试验等相关鼻腔生理功能检查,研究其影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因。结果10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42.52±8.75)岁。鼻内镜观察鼻腔呼吸区和嗅区粘膜形态见100例患者中有72例出现鼻中隔脱位或偏曲。有80例患者出现粘膜撕裂或鼻腔血肿形成。取下鼻甲活检标本,100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组织表面纤毛部分断裂,黏膜及黏膜下层出现撕裂,黏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腺体结构欠规则。鼻外伤患者治疗前嗅觉功能明显较术后恢复6个月患者差。术前患者鼻通气阻力值(8.32±1.21),术后6个月鼻通气阻力值(1.49±0.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MTR(6.98±0.98),术后MTR(4.05±0.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外伤对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需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鼻外伤 生理功能 黏膜撕裂 鼻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特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单位处理的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伤者资料共28例,总结分析致伤原因、临床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临床鉴定。结果临床法医学鉴定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9例、7例、7例、5例,经过治疗,有3例因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5例痊愈出院。25例出院患者损伤程度鉴定,轻伤一级、轻伤二级、重伤二级各10例、8例、7例。结论法医在进行脾破裂鉴定时,要严格依据伤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紧密结合伤者的外伤史,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治疗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94例,根据患者入院7d内血压与基础差值分为两组,A组患者47例,B组患者47例,评价两组患者预后转归及损伤灶面积。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损伤灶面积低于B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降压处理,需适时控制血压,促使患者预后转归。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早期降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优质护理对骨外伤患者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0例骨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各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优质护理,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护理前后焦虑状态,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评价抑郁状态,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均减轻,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优质护理可促进骨外伤患者愈合,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骨外伤 中医护理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最佳手术干预手段,旨在为临床干预治疗外伤性肠穿孔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外伤性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按照手术干预手段的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分成参照组及干预组,入组例数均为34例,为参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术干预,干预组则选择腹腔镜干预,观察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运用价值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3/3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5%(8/34),数据差异性大(p<0.05);且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上去取得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干预对于外伤性肠穿孔患者来讲,是更加理想的手术干预手段,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及运用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肠穿孔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28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秩和检验对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BC-VA低于0.1有19例,0.1~0.5有9例;治疗后0.1~0.5有5例,0.5~0.8有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02,P<0.05)。结论睫状体脱离的治疗关键是封闭断离口。应进行细致的显微镜下检查,如存在明确断离口,根据提示范围有针对性地封闭裂口能有效治疗睫状体脱离;对没有明确断离口的睫状体脱离,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显微镜下 器械分离 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耳鼻喉复合外伤一期处理相关失误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耳鼻喉复合外伤一期处理10例失误患者相关病历资料。结果10例患者平均住院9.55d,均行二期手术。10例二期整复手术中临床治愈7例,随访无明显颜面瘢痕、颌面畸形或功能障碍。1例术后遗留轻度皮肤瘢痕、鼻颌畸形或咬合障碍,其中1例经门诊保守治疗或牵引效果满意,1例转院治疗失访。结论每一位五官科医生都必须掌握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各学科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这虽然对每位医生在单学科的纵向发展上有所限制,但促进了五官科医生在各学科上的横向发展,减少耳鼻喉复合外伤一期处理失误,适应了耳鼻喉复合伤较多的医疗需要。

  • 标签: 耳鼻喉复合外伤 一期处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治疗中,早期颅骨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的脑外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外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颅骨修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对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治疗后,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效果,具体表现为重度残疾、重度残疾以及表现良好三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神经功能的评分机会没有差别,两组间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分流管堵塞、头晕头痛以及感染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优与参考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探讨脑外伤患者治疗中,进行颅骨修补手术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低,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 脑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18例眼外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外伤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眼外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