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槟榔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测定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计算,并确认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为槟榔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检测提供了有效可靠可溯源的质量数据。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不确定度 评定 气相色谱法
  • 简介:前言婚姻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几千年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领域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对婚姻习俗的研究大家注重的是对婚姻问题的宏观叙述,抑或较关注“大传统”的层面,而忽视对不同区域婚姻习俗的比较研究,尤其缺乏对婚姻习俗中的“小传统”的重视,如流行于粤东客家地区使用槟榔的礼俗即为一例。

  • 标签: 历史人类学 婚姻习俗 客家地区 礼俗 槟榔 粤东
  • 简介:摘要:保亭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槟榔的种植,为了更好的发展保亭县的槟榔种植产业,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和研究分析,总结了槟榔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 标签: 槟榔 主要病害 危害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抑郁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蒙药槟榔十三味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所选择患者为5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25例,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以蒙药槟榔十三味丸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抑郁评分以及整体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 抑郁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槟榔依赖(BQD)者脑自发活动的动态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招募海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4至12月53名单纯BQD嚼食者(BQD组)[男37名,女16 名,年龄20~58(38±11)岁]及3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男24名,女13名,年龄23~57(42±12)岁]。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测并分析其数据。采用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所有受试者rs-fMRI指标动态特征,包括动态低频振幅(ALFF)、动态局部一致性(ReHo)、动态度中心性(DC),分析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动态ReHo等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动态指标与BQD组的槟榔依赖程度评分(BQDS)、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QD组左侧眶部前额皮质(0.138±0.041比0.171±0.070)、右侧颞上回(0.277±0.070比0.319±0.086)、右侧顶下小叶(0.223±0.052比0.259±0.088)的动态ALFF减低(均P<0.05),右侧颞下回(0.055±0.008比0.061±0.009)、左侧眶部前额皮质(0.058±0.005比0.063±0.008)、右侧额下回(0.081±0.006比0.087±0.011)、右侧枕上回(0.056±0.007比0.062±0.008)、左侧中央前回(0.068±0.008比0.074±0.008)、左侧额上回(0.058±0.008比0.064±0.009)的动态ReHo减低(均P<0.05),右侧楔前叶(0.095±0.009比0.089±0.008)的动态ReHo增高(P<0.05)。BQD组与对照组动态度中心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ALFF的3个差异脑区(r=-0.104、-0.015、-0.119)和动态ReHo的7个差异脑区(r=-0.099、-0.141、-0.055、-0.078、-0.027、-0.111、-0.090)与BQDS、动态ALFF的3个差异脑区(r=-0.122、-0.095、-0.171)和动态ReHo的7个差异脑区与病程(r=0.242、-0.252、0.035、0.056、0.047、0.081、0.169)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BQD嚼食者出现了以前额皮质为主的多个脑区的动态ReHo和(或)ALFF减低,右侧楔前叶动态ReHo值升高。

  • 标签: 放射学 成瘾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槟榔依赖 低频振幅 动态性 局部一致性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前全球的前四大滥用物质依次为烟草、酒精(ethanol,EtOH)、咖啡因和槟榔嚼块。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精的生产和消费日益增加,对人类的危害已处于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会世界约有6亿槟榔嗜好者,而且近年来嚼食人数还有增加趋势。因此存在大最酒精和槟榔嚼块的共同嗜好者,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酒精和槟榔嚼块埘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相互影响尚无报道。本课题利用小鼠酒精中枢抑制作用的模型并测定小鼠血清的酒精浓度,研究了槟榔嚼块水提物(betelquidextract,BQE)对小鼠酒精中枢抑制作用的影响,获得结果如下:(1)小鼠腹腔注射酒精后,在90min的观察中,酒精(1.0—3.0g,/kg)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

  • 标签: 小鼠 自主活动 酒精中枢抑制作用 槟榔嚼块水提物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2013—2014年,海口市招募的924名居民年龄为(38±13)岁,男性占57.3%(529名),嚼食槟榔者占17.4%(161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的物质滥用诊断标准,槟榔滥用检出率为7.0%(65名)。相对于年龄>30岁、受教育程度>6年、不吸烟人群,年龄15~30岁、受教育程度≤6年、有吸烟行为人群的槟榔滥用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21(1.48~11.99)、7.81(1.92~31.69)、13.53(4.15~44.11)。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流行病学因素 槟榔滥用
  • 简介:本文叙述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定量分析海南槟榔的果肉、皮、花、梗、根的氨基酸成份,为槟榔的开发研究提供营养学依据。

  • 标签: 槟榔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用蒙药槟榔十三味丸用药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64例患者参与到本次研究当中。先将这些患者进行1-64的数字随机编号,再根据单双号的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西医治疗,用药选择氟西汀,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蒙医进行治疗,用药选择蒙药槟榔十三味丸,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综合症状得分差异不大,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综合得分出现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其一,相较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后的数据明显下降,其二,两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综合症状得分(13.28±5.49)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的(18.46±6.51)分,且最后治疗的总有效率96.88%(31/32)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5.00%(24/32),数据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抑郁症时,采用蒙医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综合症状,疗效更加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临床治疗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 效果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利用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HAMD评分为(20.16±1.96)分、(11.63±1.27)分,对照组(27.95±2.03)分、(18.54±1.08)分,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选择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抗抑郁症症状得到更明显改善,值得用于推广。

  • 标签: 蒙医 槟榔十三味丸 抑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槟榔提取物是否对小白鼠口腔黏膜有细胞癌变的诱发作用。方法通过涂抹和放置可替换的胶囊等方法使小鼠颊囊暴露于槟榔提取物(ANE),于6-12,13-24个月分别处死小鼠,观察ANE对于小鼠的不典型损害、癌前损害、和癌瘤等的口腔黏膜损害。结果小鼠可见有大块不典型损害、癌前损害、和癌瘤等的口腔黏膜损害情况,具体比较3个组别小鼠身体特征发现,三个组别之间小鼠的头部重量差异显著(F=35.65,P=0.00),3个组别对象口腔黏膜损害发生率差异显著(X2=22.34,P=0.00)。结论槟榔提取物长期饲养小鼠对其口腔粘膜细胞癌变的明显的诱发作用,槟榔提取物对口腔黏膜损害作用明显,应注重槟榔长期咀嚼人群的口腔健康。

  • 标签: 槟郎 小白鼠 口腔黏膜 癌变
  • 简介: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三十周年。“双百”方针的贯彻走过曲折、坎坷、发展的历程。历史经验表明:贯彻“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科学文化的必由之路,“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学术平等”是通向这必由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东南亚研究应如同学术界其他领域一样,在团结和谐的气氛和活泼宽松的环境中,开展热烈自由的争鸣、平等融洽的讨论,务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得以深入发展,日趋兴旺繁荣。本刊这一期发表《我国栽种槟榔非自明代始》一小文,意在表明我们对于开拓这个新局面的愿望和决心。我们欢迎争鸣切磋一类的文章,包括对本刊载文的评论补正。本刊愿与同仁协力耕耘,使东南亚研究的“百花园”里,鲜花更绚丽,果实更丰硕。

  • 标签: 中越关系 槟榔 “双百” 东南亚研究 学术自由 明太祖
  • 简介:论文以槟榔屿五大姓中的邱氏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梳理了19世纪邱氏宗族移殖槟榔屿的历史脉络、邱氏宗族组织的形成和作用,并对邱氏宗族认同准则的不同边界进行了具体分析。1786年槟榔屿开埠后,来自福建海澄三都的邱氏人数逐渐增多,经过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融神明祭祀与祖先祭祀于一体的大宗祠组织——龙山堂,并重修了族谱。在19世纪的槟榔屿,邱氏的认同首先是宗族内部按照房派来划分的血缘认同;在宗族之外,则有闽南方言、福建公司、海澄三都、三魁岭等范围大小不同的方言群和地域认同。这是邱氏在海外采取的认同层次,体现出邱氏多面相的宗族发展策略,也成为邱氏宗族乃至闽南社群形塑的主要途径。邱氏宗族组织的再建构,代表了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社群形塑过程中血缘认同的一种典型形式。

  • 标签: 槟榔屿 华人社群 宗族组织 龙山堂 闽南社群 血缘认同
  • 简介:摘要:山地新型产业园由于地形比较复杂,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受环境的约束比较大,因此很多山地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常“推山填谷”,以平原城市的模式推动园区建设。这种设计策略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片面追求效益而忽略地域特色的挖掘,重产业轻文化,重硬件忽略软件,重二产忽略三产等。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以“保留山体”为核心,引导开展整体布局的山地新型产业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可以给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 标签: 山地新型产业园 规划设计 地域特色 体现
  • 简介:摘要:乡村是城乡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它作为我们很多人曾经的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城市化建设浪潮巨大的冲击,大量村庄人口迁出、产业单一凋敝、土地资源撂荒、村宅浪费建设等多种问题困扰着政府和城乡规划工作者。在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开展的时势背景下,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的实用性要求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规划思考模式,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为基本原则,敢于进行规划实践和创新,结合地方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利用新的编制规范和导则,强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注重其实施性,真正实现规划的落地和公众参与。

  • 标签: 乡村振兴 产业提升 人地矛盾 文化传承与资源利用 公众参与
  • 简介: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黎族女性员工为研究对象,以个人访谈等方法研究分析槟榔谷民族文化旅游对黎族女性发展影响。伴随槟榔谷景区由小到大直至成为5A级景区发展过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黎族女性来到景区,她们在景区民族文化挖掘与展示、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领域深度参与,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参与促进了其职业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重建和体认强化了她们对本民族身份的认知和文化自信与自觉,女性自我提升与发展在工作中得以实现,旅游活动对其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也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民族文化旅游 黎族女性发展 影响
  • 简介:花腰傣是盛开在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花腰傣文化由于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西部边远山区的发展,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主导的角色,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政府主导的发展有其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田野调查,介绍了田野点的基本情况和花腰傣文化,并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政府 民族文化 发展 花腰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