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观察围产期护理预防下肢静脉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5-1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取50位,并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围产期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下肢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临床效果较好。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下肢静脉的概率,且产妇的恢复程度要大大提高。

  • 标签: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产期护理 预防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采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下肢静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临床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临床选择纤溶酶对下肢静脉患者治疗;最终就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凝指标变化、彩超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凝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彩超检查结果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静脉,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凝指标以及彩超检查结果。

  • 标签: 纤溶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 , 发达的交通事业以及规模化发展的建筑行业 , 均使得我国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数量增加 , 加之一些骨肿瘤疾病发病率上升 , 使得骨科手术实施越来越频繁。根据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明示 , 对骨科手术后静脉患者 , 积极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服务 , 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课题主要探讨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诊治的82例符合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诊断标准的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后者行手术治疗,前者行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术后下肢静脉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率能够通过非手术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卒中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预防下肢静脉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选8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患者下肢静脉总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13.95%),总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83.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集束化护理
  • 作者: 李贵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2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79-01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人口不断增多,使得该病的出现率始终呈现递增的趋势,由于该病危害性比较强,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所以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该病更加关注和重视,骨科创伤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灵产生折磨,使患者饱受摧残,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使患者出现残疾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是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结合以适当的护理方法,下面对骨创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进行阐述,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创伤骨科患者因为身体疼痛的影响,会在心理方面留下阴影,对自己的病痛感到害怕,为此处于长时间的担忧之中,恐惧自己不能正常恢复,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心理状态。为此,提高患者家属对创伤骨科病的认知度,使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依靠家人给予的力量,面对治疗中存在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使其逐渐改善心情,从而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并针对患者的顾虑给予正确的抚慰,使患者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配合的重要性,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了解。2饮食护理因该疾病的特殊性,在恢复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影响进行供给,以提高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使患者的整体身体情况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在饮食和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必须马上进行戒烟,同时禁止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并尽量多食用含有纤维比较多的食物。使患者可以补充充足的能量。在精心搭配饮食时,患者会觉得胃口显著改善,可以摄取更多的营养元素,帮助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同时应该让患者保持每日一定的饮水量,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保持最佳的状态。3病床护理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看变化情况,并给予重症患者特殊的护理关注,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强与患者医生的沟通,使患者医生对于患者病情有正确的了解。同时严密控制患者病房环境,定期进行环境清洁,经常把门窗打开,使空气保持正常的流通状态。同时护理人员为了防止患者长期处于躺卧状态,需要注意患者床单的清洁,经常进行换洗,每日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患者长期处于躺卧状态,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几率。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凝药物和下肢静脉预防性处理骨科患者手术后静脉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需进行创伤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共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抗凝预防,观察组运用下肢静脉预防性处理,比对两组患者静脉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病患在骨科手术后的静脉发生率似乎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相关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预防性处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治疗 抗凝药物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急性静脉形成溶栓治疗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急性静脉形成溶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穿刺点感染、淋巴漏、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4)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d,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研究组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83,P=0.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2=11.915,P=0.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急性静脉形成溶栓患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 形成溶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在下肢静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58例(均为单下肢血栓)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无下肢病变健康者58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对比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58例患者共检出56例,其中有1例漏诊,1例误诊;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55%。58例患者超声特征为急性期学血栓可见静脉管径扩张,管腔内实性低回声,管腔加压不变形;慢性期血栓或者是亚急性期可见管径扩张,回声逐渐增强,栓塞附近内径增宽,管腔加压不变形。CDFI显示管腔边缘可见窄带状血流信号;对照组58例体检者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腓肠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均显著高于研究组58例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在下肢静脉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检出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下肢静脉的彩超诊断与超声表现。方法本文所选200例下肢静脉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表现。结果全部200例患者中,112例患者为左下肢静脉,88例患者为右下肢静脉,20例患者为双侧下肢静脉。二维超声表现主要为充盈缺损或腔内强弱不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血栓处血流频谱变直或者不存在血流信号。结论下肢静脉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对下肢静脉进行诊断时,采用彩超检查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该检查方式具有重复性好、准确、安全、无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超诊断 超声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下肢静脉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74例非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33例,采取辅助护理方式的41例。结果辅助护理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好转情况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方式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经验 总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从 2013 年 3月到 2019年 3月入院的重度烧伤 并发下肢静脉 患者,共 8 例。结果: 5 例患者会出现静脉的烧伤,并进行溶栓治疗, 7-10 天左右血栓就会出现完全的溶解,血管也比较通畅,而且在滤器中置入 10-14 天左右就能够成功取出,其中有 1 例患者年龄在 60 岁以上,超过 14 天以上,就不会取出滤器 。结论:对于此 8 例患者出现的静脉形成的因素与原因等进行分析,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其对于预防静脉与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度烧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 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 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目的围绕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展开研究总结。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作为研究样本(骨盆骨折内固定术32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6例、股骨粗隆骨折动力髋内固定术22例、髋关节置换术20例),为患者提供围术期临床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日常起居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药物护理等,通过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判断临床护理对于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接受围术期临床护理,共有3例患者伴随产生轻度下肢静脉临床并发症(3%),且经过进一步临床治疗与护理均治愈且出院,其余97例患者未出现下肢静脉并发症。同时本次临床护理结束后,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较高,为96%。上述数据与相关临床报道结果相比,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为骨科手术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推动预后进程极具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并给予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