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有效。方法把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产后压力尿失禁患者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盆腔康复综合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经治疗后尿垫试验漏尿量与尿失禁程度评分要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患者痊愈率是60%,好转率是40%,治疗总有效率是100%。结论压力尿失禁女性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与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湿换药护理对皮肤挫擦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皮肤挫擦伤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换药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湿换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部位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色素沉着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瘢痕发生情况(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对护理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湿换药护理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湿性换药 皮肤擦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感染在历史阶段,曾一度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抗菌手段,加之糖尿病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尽管今天已大大的改善,但对于一个长病程的糖尿病病人,依然是一个重要威胁;在皮肤病中,感染也是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大约20%为皮肤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标签: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性疾病 识别 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病变 糖尿病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对30例患者每周常规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串联血液灌流器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30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良好,通过配合护士的精心护理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皮肤瘙痒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诱因等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心理护理、饮食等方面指导以及疾病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情绪变化,做到“八忌”,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预防和治愈有很好的作用。

  • 标签: 皮肤瘙痒症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的不断完善,钢制压力容器静强度可靠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必须加强强度可靠设计的设计,努力改进设计,压力容器的静强度可靠设计提高了保护

  • 标签: 钢之压力容器 可靠性 设计
  • 简介:摘要加强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对于促进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进一步提高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水平,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各使用单位所十分关心的课题。

  • 标签: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锻炼降低压力尿失禁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4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57例患者,剖宫产组57例患者,对患者行盆底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压力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结果阴道分娩组I类肌正常率为80.7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70.18%(P<0.05)。阴道分娩组II类肌正常率为70.18%(40/57),剖宫产组为68.42%(39/5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产后3月及12月的VSP、VRP及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6周开展盆底锻炼可有效降低压力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张力与阴道前壁脱垂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盆底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部闭合损伤诊断中,使用超声进行诊断的可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8月期间腹部闭合损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8例患者使用超声进行病情检查,分析检查的可行。结果在18例患者中,经过手术诊断和超声诊断对比,证实超声在腹部闭合诊断中可行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结论超声的声像图可以及时诊断出腹部闭合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在闭合损伤的诊断中,可以广泛使用超声进行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资料。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超声 诊断 可行性
  • 简介:摘要锅炉运行中,压力容器管道安装过程中,安装监督检验是十分重要的,其直接影响到整体安装质量,为锅炉压力容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安装监督检验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 标签: 锅炉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 安装检验
  • 简介:摘要介绍了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压力选取中容易忽视且对其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关注点;探讨了与耐压试验压力相关的确定压力容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思路。

  • 标签: 压力容器 耐压试验压力 最高允许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许多工程师在选择压力管道的规格时采用的是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而非系统的设计压力。笔者将从压力管道设计与仿真分析两方面探讨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 标签: 设计压力 公称压力 许用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皮肤溃疡的中西医外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方法,通过使用聚维酮碘药外敷结合按压的方式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踝臂指数对比分别在治疗后第10天和伤口愈合时,经过评分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第10天的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愈合面积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外治方法治疗下肢静脉皮肤溃疡,能够促进患者的患处的血液流动,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提升了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 中西医结合 外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燥红质变应鼻炎的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选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液27种进行试验,阳性对照用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120例燥红质变应鼻炎患者,分布按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步骤操作,读取试验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1种变应原引起过敏者42例,占35%,2种及以上78例,占65%。其中以吸入过敏原阳性以对粉尘螨和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9例(65.83%)和78例(65%)。结论燥红质患者多数有2种及以上变应原引起,其中螨类是本地燥红质变应鼻炎的最常见的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燥红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儿童真菌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常见儿童真菌皮肤病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2月1日),对患者患病的皮肤细胞实施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种类,实施针对治疗。结果本次研究中所发现主要真菌具有1.头部链状孢子、鹿角菌丝、关节孢子;2足部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同心毛癣菌等,3手部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4体股部位同心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5.甲部为曲霉、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等;其中体癣患者、头癣患者、股癣患者经过治疗后,只有一例体癣患者好转未愈,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其治愈率为99.00%。结论头癣患者、股癣患者患者的治愈率较高,通过对儿童真菌皮肤病患者实施真菌培养,能为患者用药提供有利依据,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儿童真菌性皮肤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皮肤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皮肤病护理临床带教中需对皮肤病患者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带教方法。本研究将对皮肤科护理临床带教的特殊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皮肤科护理临床带教应用方法。

  • 标签: 皮肤病护理 临床带教 方法 特殊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皮肤瘤痒症,分析并讨论中药熏蒸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60位老年皮肤瘙痒症病例,对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熏蒸和口服扑尔敏的办法进行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后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分组治疗后,通过扑尔敏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54%)明显低于中药熏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9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熏蒸的办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皮肤愈合,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熏蒸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疗效
  • 简介:背景: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是近年来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新领域,但其不同饮食配方对脊髓损伤治疗疗效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目的:研究急性期不同水平内源酮体增加对脊髓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与运动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大鼠进食标准饲料;B组大鼠和C组大鼠分别进食生酮率(ketoneratio,KR)为3.1∶1和6.1∶1的生酮饲料.造模前1周给予相应饮食疗法,保证3组大鼠等热量摄人.制造T10脊髓损伤钳夹模型后,继续相应饮食疗法.对造模后各组大鼠BBB评分进行比较;比较3组大鼠饮食干预前、饮食干预后第1、3、5、7、9周血清酮体和尿酮体水平;造模后第8周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检测,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染色,比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丝蛋白(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比较术后每周3组大鼠BBB评分发现组间运功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酮饮食干预后,各检测时间点3组大鼠血清酮体水平和尿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C组血清酮体水平和尿酮水平显著大于B组,B组显著大于A组.3组大鼠MEP振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A组脊髓组织损伤及变性程度最重;B组和C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NF-200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饲料配方的KR越高,酮体升高效果越好;KD能减轻脊髓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增加脊髓组织保留,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KD干预不能有效改善重度胸段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未得出运动功能恢复与KR的确切关系.

  • 标签: 脊髓损伤 生酮饮食 神经保护 运动功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11例(中转手术5例),最终手术治疗52例,治愈出院55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损伤,准确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延误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及时准确的诊断,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可有效提高闭合腹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