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经椎体成形的围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经椎体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安全度过手术期。结论加强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经椎体成形的围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研究,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30例,实验1组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实验2组采用溶栓治疗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血管通过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上,实验1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实验2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血管通过率,临床效果显著好于溶栓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实验组 49例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出血、前臂血肿、造影剂过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49例护理后的心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期间给予全面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常规护理 全面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术前访视的目的是对要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来进行术前的访视,对术前进行的常规宣教。将在2015年6月到2016年的5月的200位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随机的分成2组,其中100位患者进行手术,另外的100位患者在术前手术护士进行术前宣教。得到的结果是进行术前宣教的患者不仅对手术的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还有患者家属的反应都比只进行手术的患者的满意度高。由此得到的结论就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术前访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介入护士 家属和患者
  • 简介:“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胸前区疼痛等症状发作在12h内或虽超过12h但症状持续存在的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90~120min内直接行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能迅速成功地再通血管,为缺血心肌重建血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方法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8例,3例因桡动脉穿刺痉挛失败,2例桡动脉畸形狭窄穿刺失败。结论精心的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中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方法,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中国期刊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概括。结果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正确的指导患者并做好动脉冠脉造影术前、中、术后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侧肢体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 护理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讨椎体穿刺成形患者的护理。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入院至手术,直至出院及院外随访整个过程进行评估、观察、比较,采取可行有效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椎体穿刺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熟悉手术进程,与医生密切配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中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即刻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椎体成形能迅速缓解疼痛,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精细的护理配合是该手术的保证。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手术过程,配合医生顺利施行手术。结果本组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患者术后24小时VAS评价疼痛立即不同程度缓解,术前VAS疼痛评分为(8.8±1.5)分,术后24~48小时为(1.8±1.2)分。术前术后VAS分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稳定性,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熟练而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型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即在影像导引下通过将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目的的一种新型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代用品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椎体成形(PVP)的常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患者50个椎体进行经穿刺椎体成形(PVP)。在C臂X光机监测下,穿刺针进入椎体,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结论穿刺椎体成形安全可行。适用于外伤或(和)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椎体转移瘤;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d14.2。土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d(2.1±0.6)cm(P=0.000)。结论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凸 骨折 脊柱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杂病变 影像学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和提升生存质量,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min操作时间和50ml造影剂。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