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椎体后路成形治疗肿瘤及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对13例椎体塌陷病变患者,应用SKY膨胀器进行经穿刺,塌陷椎体扩张注入骨水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中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论穿刺椎体后路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骨折并发症小等优点,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微创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时间段疼痛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控制58.51%、有效41.49%,未见并发症;末次复查与术后3个月疼痛、ODI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后1周、1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护理旨在保障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恢复患者因疾病所致功能障碍、肌力下降等退行性改变。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aplasty,PVP)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中所用的填充物仍有其不足之处,并导致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降低,这促进了人们对理想的填充物进行探索.本文就椎体成形填充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物 研究现状 脊椎血管瘤 溶骨性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椎体成形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椎体成形,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椎体成形。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据式分组。对照组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观察组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和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疗效相当,均可有效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相当,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出血和手术耗时更少,椎体后凸成形则更好恢复了椎体高度。

  • 标签: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作者: 韦晓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24
  • 机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期的综合护理。方法:入选80例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主要于2021年4月-2022年2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0例(综合护理)。观察指标:心理状态、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SAS评分及SDS评分护理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利于改善负面情绪及术后并发症问题,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常规护理
  • 简介: 实验表明低强度激光每天1.0J/cm2照射平滑肌细胞,  PTCA术后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都可能在低强度激光照射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方面起作用

  • 标签: 低强度 再狭窄 强度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予心理干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7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应用,未植入临时起搏;有10例患者术前因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心理干预与充分的术前准备,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6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溶栓治疗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动脉再通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冠状动脉介入疗法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常规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尽快的明确病变血管的位置、性质及程度,在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前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心肌供血,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梗死面积,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的措施。但患者接受此手术时,常常对手术效果存有疑虑,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而使中插管困难,甚至产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患者 护理干预 心肌供血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坏死
  • 简介:摘要对8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冠状动脉治疗中,为预防和减少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结果80例患者术后病情平稳,随访1-6个月均无并发症,提示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5例老年(>70岁)冠心病患者PCI治疗作为观察组,再选取非老年患者(≤70岁)PCI治疗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期及6个月随访期老年组死亡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可取得与非老年患者同样的成功率,但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

  • 标签: 冠心病 PCI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发生在我国中老年人身上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它能够利用微小创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冠心病形成病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及远景展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临床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综述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正确评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心脏事件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指操在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接受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指操干预。观察和比较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的差别。结果 (1)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总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指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基本原则、具体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病人的康复率。

  • 标签: 围手术期 颈动脉狭窄 内支架置入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