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整体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10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比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治疗中加强整体护理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使患者提早出院,改善预后

  • 标签: 心绞痛 整体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理衰竭采用急诊救治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经过左西孟旦治疗后会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改善临床总有效率。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救治 临床效果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骨在后纵韧带中异化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颈椎脊髓病变的常见原因。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密切随访、物理治疗及口服止痛药物等;后者包括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单开门成形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术等。颈椎OPLL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尽相同,本文对颈椎OPLL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浆和红细胞成分输注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入住医院治疗的63例创伤大输血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输注血浆(P)和悬浮红细胞(R)的不同比例,分为A组22例(P/R>1),B组21例(1/2<P/R<1),对照组20例(P/R≤1/2)。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结果A组和B组创伤大输血患者再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输血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输血前,且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输血前,具显著差异(P<0.05);三组创伤大输血患者输血后的生存时间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创伤大输血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高比例输注可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延长生存时间长,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输血比例 创伤大输血 凝血功能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黄疸、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渗血情况及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新生儿断脐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新生儿669例,随机分为早期断脐组、延迟断脐组及晚期断脐组三组,分别对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HB、胆红素峰值、脐带情况、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出生72小时之后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延迟断脐组及晚期断脐组明显高于早期断脐组(P<0.05);三组之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及晚期断脐组与早期断脐组相比,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感染、脐部渗血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周发红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方面并未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延期断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新生儿贫血,通过研究也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不明显增加,且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亦不受影响,还具有使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缩短,感染发生几率降低。

  • 标签: 延迟断脐 晚期断脐 新生儿贫血 新生儿硬肿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颅脑外伤病患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病患预后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病患54例,均分为2个组别。其中一组实施传统流程下的护理模式,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则进一步施以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作为实验组。比对两组病患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认知功能改善率为96.30%,常规组认知功能改善率为81.48%,且各项数值比对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病患,在其护理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认知功能,提高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旨在是利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来评估侧支循环代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深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病情。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260例此病患者,且要求其病程为1周内,并均对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此后根据NIHSS评分完成入院前病情评估,并且采用Rankin评分完成患者3个月治疗预后评估。结果260名研究对象中有86例患者出现颅内、外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症状,36例(患者75.00%)出现侧支代偿,48例表现为前循环病变。38例后循环病变中又有11例患者(28.64%)出现侧支代偿,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前循环病变人数较多(P<0.001);无侧支代偿组NIHSS评分高于侧支代偿组入院NIHSS评分即(P<0.001),并且Rankin评分在2分以下的患者多于无代偿组(P<0.0001)。结论采用DSA进行准确评估,可判定是否需要对颅内或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建立侧支循环,除此之外,由本次研究还可得出侧支循环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患者的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钉方向对功能康复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120例空心钉近向远固定,对照组为120例空心钉远向近固定。对比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等。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在愈合时间上平均是12.9±2.1周,比对照组的14.1±3.3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访半年时观察组的骨折患者在愈合率上是95%,比对照组的83%明显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通过空心钉近向远固定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愈合效果。

  • 标签: 腕舟状骨骨折 空心钉方向 腕舟状骨 骨折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秋季腹泻患儿选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分别为95.12%、80.49%,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 护理干预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并进一步探讨与其相关生化指标与肾活检病理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40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病理类型多样,其中以IgA肾病最多15例,占37.50%;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10例,占25.00%;其他病理共15例,占37.50%。结论尿检异常患者临床无任何症状,容易延误病情,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利于对患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成人无症状尿检异常 临床观察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补锌对于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2017年12月因患精神发育迟缓而进入我院就诊的75例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以上患儿列入试验治疗组(38例)、一般治疗组(37例),一般治疗组向患儿施予语言疗法、作业疗法、针灸疗法等临床教育训练,并辅以神经节苷酯、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营养脑神经药物。试验治疗组患儿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前提下增服赖氨葡锌颗粒进行补锌治疗。对照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发育商、血锌值、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疗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发育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都显著提升,且试验治疗组显著优于一般治疗组(P<0.05);一般治疗组患儿血锌值没有较大变化,试验治疗组患儿血锌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出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施行常规教育锻炼及有关治疗的前提下适度进行补锌治疗,将对临床治疗及预后产生显著辅助效果。

  • 标签: 儿童 精神发育迟缓 补锌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发作6h内及首检后24、72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QRS波时限/Q&ndash Tc间期/变化率 动态观察 预后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3例纵隔气肿临床资料,筛选出自发性纵隔气肿与继发性纵隔气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发性纵隔气肿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17.3±2.1)岁。继发性纵隔气肿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46.9±1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纵隔气肿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闷,与继发性纵隔气肿相比,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纵隔气肿予卧床休息、吸氧、止痛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无并发症,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3±2.0)天。继发性纵隔气肿除常规治疗外,还需行切开引流、手术等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5.0±5.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纵膈气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胸痛、胸闷为主,保守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 标签: 自发性纵隔气肿 继发性纵隔气肿 胸痛 皮下气肿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并观察其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1~2018.4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40例),甲组给予常规干预,乙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0%,甲组为73.3%(P<0.05);干预后,乙组MMSE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行康复训练,有益于优化疗效,促进病情转归。

  • 标签: 老年痴呆 康复训练 疗效观察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高尿酸水平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尿酸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2篇(4432例)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高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不良预后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OR=3.15;95%CI=2.73-3.16;P<0.00001);讨论积极控制高尿酸水平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升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尿酸 脑卒中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预后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患者75例,按照最终的疾病预后效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统计该病的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疾病史及临床疾病治疗护理情况等,研究影响预后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制定相关的措施。结果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的死亡率约为52.0%,两组患者在患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连续血液净化时间、体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衰竭器官数和首次接受血液净化时间是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的死亡率较高,患病后预后效果较差,而且导致其预后结果差的相关因素较多,只有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老年重症 急性肾衰竭 预后效果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中风病的预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相关的医护人员,因此进行了此次研究。本次研究进行了前瞻性的中风登记,并对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进行了一个月、四个月、七个月以及一年的随访,为后续的影响中风病预后各项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并将分析重点放在了中风病人初入院时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预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从而为以后提高中风病人的生存时间以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有267名中风患者,其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风症以及痰症,而其证候的组合则是以两种证候组合与三种证候相组合为主。通过预后因素的分析发现首发中医证候通常与一个月、四个月以及一年的不良预后相关,而痰症的则是与四个月与七个月这两个时点的不良预后相关;同时入院的延误时间也与一个月的不良预后有关系,特别实际上是与四个月的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中风病 首发 中医证候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惠州地区居民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并探讨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5例GIST患者病案资料(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随访登记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GIST患者主要有血便、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其中血便102例(61.82%),腹痛117例(70.91%),腹胀141例(85.45%),不同肿瘤部位GIST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cm11例(6.67%),2~5cm55例(33.33%),5.1~10.0cm53例(32.12%),〉10cm46例(27.87%)。核分裂像/50HPF:≤5个138例(83.64%),6~10个15例(9.09%),〉10个12例(7.27%)。CD117阳性155例(93.94%),CD34阳性132例(80.00%),SMA阳性65例(39.39%),S-100阳性13例(7.88%)。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直径〉10cm12例,胃间质瘤的肿瘤直径最小.结直肠间质瘤Fletcher分级最高.不同肿瘤部位GIST患者肿瘤直径、Fletcher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随访151例(91.52%)患者,其中复诊随访36例,电话随访98例,家访17例,其中6例死于其他疾病,4例意外(自杀、车祸),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95%、72.02%和66.98%,平均生存时间为(23.3711.51)月。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年龄、Fletcher分级、13服IM治疗均是GIST患者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便、腹痛、腹胀,免疫组化可作为临床诊断GIST的常用指标,Fletcher分级评估患者预后.13服IM靶向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以便于能够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其中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的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和患者的服药等相关情况,做好对患者的电话,随访工作。结果从本研究所调查的脑出血患者中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调查的1000例脑出血患者中出现复发性脑出血患者152例,152的患者当中存在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98例,患者第1次出血到第2次出血的时间在一年之内复发率最高;复发时间最短为一个月,最长的患者长达20年。在出血发生与对侧102例,发生在同侧38例,患者不规律服药是导致患者在出血的主要因素,为患者选择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后,患者脑出血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没有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进行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复发性脑出血患者152例中,因为各种因素失访的患者30例,其余12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得知有38例患者去世,42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33例患者生活可以自理,9例患者不详。结论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灶一般在首发病灶的对侧,患者在临床上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患者的再发高血压存在密切关联,需要在临床上总结相关的措施对此进行干预,避免患者脑出血情况复发。

  • 标签: 复发性脑出血 临床特征 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