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艺 刘彤 刘鸣 吴明祥 陶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 430022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30021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功能科 430022 ,武汉亚心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430056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能导致潜在心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10~26日武汉亚心总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男51例,女42例,中位年龄为65岁。12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ICU组)。48.4%(45/93)患者存在基础心脑血管疾病。ST-T改变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占40.9%(38/93),其次为心律失常30.1%(28/93)。入院患者中23.7%(22/93)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升高,其中超过参考值上限5倍的患者比例为7.5%。与非ICU组相比,ICU组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比例更高(33.3%对3.9%,P=0.006)。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脏损伤,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电图改变和潜在心律失常,预防不良临床事件发生。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心性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我国前阶段抗疫经验,本文总结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康复与预防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进展和专家意见,以期对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国科研机构从多个方向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5条研发技术路线。现就新型冠状病毒各型疫苗的优缺点、研发进展与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019年至今,虽然采取了众多预防和治疗措施,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蔓延,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认知不断完善,人们发现其不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而且对全身各大系统均有影响。在临床上,除呼吸道症状外,患者出现越来越多的肺外表现。人们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多系统累及的逐渐认识,可能对疾病的筛查、防疫、管理、传播、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人数达数千万,远超过2002-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感染人数。由于当前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并非十分清楚,也没有专门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物,对于传播如此迅速的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而疫苗作为健康人的防护措施,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本文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相关疫苗的研发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策略及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疫苗 模型,动物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中的一种,因其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疾病”。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例如咳嗽或是打喷嚏)和接触性(包括与患者密切接触,触摸被污染物体的表面后用手去触碰自己的口鼻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且传染性极强。当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校应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院校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价值。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者为对象,共100例,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分组,50例是对照组,50例是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诱导排痰法核酸检测,研究组应用咽拭子核酸检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试验者均为阴性,检出率差异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者可采用核酸检测,有效检出疾病,采集方法包括咽拭子取样法、诱导排痰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咽拭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对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疗效以及发展前景。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临床治疗新冠”“连花清瘟”“清肺排毒汤”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阅读比较试验方法与数据,得出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临床治疗未来发展前景。 结果 检索得到相关文献25篇,纳入13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其中高频次用药2篇,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临床疗效对照试验2篇,回顾性研究1篇,清肺排毒汤临床疗效4篇。虽然相关试验以及文献数量可观,但多是样本含量不高,对照组试验设计较少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试验步骤以及试验方法。 结论 相关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康复作用,大样本试验以及规范的临床试验可以增加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信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药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4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前常见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与其结膜充血等症状联系在一起,并对传播途径或眼科高危病种及高危工作状态进行猜测的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结膜充血或与结膜相关的症状等,一定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吗?本文指出结膜充血是各种类型结膜炎的共同临床体征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不应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将结膜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联系在一起。(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71-572)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结膜炎 结膜炎,病毒性 充血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分子变异及宿主适应性情况。方法采集苏州市9例本土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和6例境外输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核酸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以武汉株Wuhan-Hu-1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15条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按照中国分型法、Nextstrain分型法、Pangolin分型法和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 GISAID)分型法可分为7个型、6个型、8个型和5个亚型/谱系。与Wuhan-Hu-1参考株相比,基于核苷酸翻译的氨基酸序列突变位点中位数为3个,范围为0~12个。6条境外输入病毒株刺突蛋白均检出可导致传播力增强的D614G突变。输入病例的基因序列中未发现可导致病毒传播力明显增强的阿尔法变异株、贝塔变异株和伽马变异株。15条序列核苷酸突变位点中位数为8个,范围为3~23个。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不断变异,已衍生出多种进化谱系/基因型。苏州市境外输入病毒株均携带可致传染性增强的突变。

  • 标签: 感染 突变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莆田市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诊治儿童2019-nCo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莆田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2019-nCo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治疗、预后转归资料。结果78例患儿中,无症状感染者2例(2.6%),轻型36例(46.2%),普通型40例(51.3%), 5例患儿已接种2019-nCoV疫苗。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24例)、咳嗽(13例)、乏力(9例)为主。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4例(43.6%),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9例(37.2%),D-二聚体升高36例(46.2%),低钾血症38例(48.7%),低血糖27例(34.6%),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1例(14.1%)。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多发生于入院第2~4天。56例(71.8%)出现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异常。入院第1次病毒核酸检测中,患儿的2019-nCoV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ab基因循环阈值为20.90±7.15,N基因循环阈值为20.29±7.78。78例患儿核酸转阴时间为(20.73±6.94) d。5例已接种疫苗患儿的入院第1天IgM抗体为0.36(0.34,4.89),IgG抗体为10.42(0.50,19.42),病程≥10 d的IgM抗体为1.82(1.66,8.12),IgG抗体为76.63(16.92,79.84)。除9例复阳(11.5%)患儿继续至隔离点诊治,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2019-nCoV感染患儿临床症状较轻,部分患儿病程中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D-二聚体升高等,但总体预后较好,接种2019-nCoV疫苗患儿有更高的抗体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1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中法院区诊治的COVID-19患者179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n=84)、重型(n=58)和危重型(n=37)。179例患者年龄为65(55.0,72.0)岁,其中男性107例,女性72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COVID-19患者分型诊断的性能。结果入院时危重症患者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普通型、重型(P均<0.001);普通型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P均<0.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T+B+NK、CD3、CD4、CD8、NK细胞数逐渐降低,危重型显著低于普通型和重型(P均<0.001),而危重型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型及重型(P=0.002,P=0.030)。另外,T+B+NK用于鉴于普通型和危重型或重型和危重型时效果最好(AUC分别为0.961,0.803);CD3用于鉴别普通型和重型时效果最好(AUC=0.961)。进一步将普通型和重型合并为一组后,与危重型患者比较,中性粒细胞及其与淋巴细胞、CD3、CD4、CD8比值用于患者分型诊断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AUC最大(AUC=0.958)。普通型、重型患者入院10 d后淋巴细胞数量高于入院时(P均<0.001),病情好转。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数量低于入院时(P=0.040),预后差。结论T+B+NK与CD3减少、CD4/CD8比值升高、NLR升高在COVID-19危重型患者疾病分型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总数的动态监测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心理危机护理心得及经验,降低心理危机对治疗的负面影响。方法对本科室各种类型心理危机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其形成原因,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个性化的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均顺利出院。结论积极的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正常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确保了医疗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 心理危机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