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骨折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预防术后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到2020年4月之间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0例,并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执行常规的护理方式,为观察组的患者执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情况、手术前后FIM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之后的DVT发生率为4%,好于观察组的24%,且P<0.05;观察组在Caprini风险评估好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为86%,好于对照组的64%,且P<0.05。结论:在预防股骨骨折患者术后DVT中使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股骨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 术后DVT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根本原因(RCA)分析的预见性护理对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7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指导联合基于RCA分析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护理方案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基于RCA分析的预见性护理 妇科术后DVT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实践到ICU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其DVT率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被所选中的60例ICU内的脑出血患者均积极配合试验开展,截取时间轴于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严格遵照双盲法原则行以分组,将所产生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作凝血指标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栓(DVT)等症状发生率方面的观测并行对比,将所获数据作为试验结论得出的参考依据。结果:所观察到观察组的PT、TT、APTT较与对照组更少,FIB较与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脑出血 DVT率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方法。方法:以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为进行研究,共计60例,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围术期综合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下肢DVT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研究中纳入160例于2022.4-2023.4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将他们分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负面情绪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负面情绪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对脊柱骨折术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剖宫产后DVT应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所取得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为起始研究,2021年12月为截止时间,将曾经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88例剖宫产后DVT患者选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组方法按照住院时间先后法分为实验组44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静脉血栓形成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将术后下床时间提高及降低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血栓 剖宫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且患者多伴有神经、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血液循环效果差,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使得患者致残率升高,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率。因此,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预防下肢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脑卒中并发DVT发病机制、脑卒中DVT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对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我科2014年2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总结出有效的早期筛查诊断方法。方法对于在2014年2月-2014年9月入我科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D-二聚体(D-dimer)值异常筛选出可疑DVT病例,经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VT。结果共收治创伤骨折患者224例,其中可疑DVT患者178例,经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VT患者共34例。34例患者中D-二聚体均大于正常值(500μg/L),当D-二聚体高于(500μg/L)时对患者进行血管多普勒超声筛查。结论创伤骨折患者的DVT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在该类患者中,有效的DVT早期诊断筛选方法为常规监测血清D-二聚体,当D-二聚体均大于正常值(500μg/L)时及时进行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来确诊。

  • 标签: 创伤骨折患者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关注和重视护理高等教育评价已势在必行。而中美两国护理教育的评价机构和指标体系有很大不同,比较发现我国评价程序单一,对评价程序的研究比例少于美国,且对评价手段的研究文献多属于综述类文献,研究类文献少。基于此,我们要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成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程序和评价手段的研究,完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

  • 标签: 护理教育 中美两国 比较
  • 简介:目的评价电子护理计划使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原则制订护理计划,包括病情观察、气道护理、用药护理、氧气吸入护理、发热护理、引流护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11个模块的电子护理计划,比较电子护理计划使用前后病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资料。结果护理计划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关键环节的主要护理内容,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的11项内容除“氧气吸入护理”改善不明显外,其他10项护理指标均明显改善(P〈0.0l或P〈0.05)。结论电子护理计划能够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计划单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当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常规骨科手术DVT护理DVT集束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下肢周径、下肢血流速度、DVT、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DVT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肢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DVT 集束化护理 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全程护理联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和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预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结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患肢与正常肢体腿围差值、功能锻炼正确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DVT 1例,对照组发生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膝上10 cm患肢与正常肢体腿围差值为(3.32±0.76)cm,对照组为(3.71±0.8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术后7 d,观察组功能锻炼正确患者80例,相关知识掌握79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72、4.604;P<0.05)。结论多模式护理对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DVT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正确程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深静脉血栓 健康教育 协同护理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及强化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320例脊柱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320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观察记录320例患者的下肢DVT发生情况,总结致使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出具有全面化和针对性的强化护理措施。结果320例患者中有40例发生下肢DVT,下肢DVT发生率为12.50%;与体质量指数<25kg/m2、年龄<65岁、凝血功能无异常患者下肢DVT发生率相比,体质量指数≥25kg/m2、年龄≥65岁和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均偏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在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运用康复护理。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7.89%,P<0.05;患肢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63%,对照组为13.16%,P<0.05;护理后Fib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APTT、PT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并可预防DVT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DVT 康复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采用循证护理DVT的影响。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进行完直肠癌手术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术后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比较术后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术后DVT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体现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DVT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病例选取2019-2020年我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管理对其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筛选60例(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的一般组、标准化护理管理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有30例。通过两组管理后DVT形成情况分析两种管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管理1、3个月后发生DVT分别为1例、3例,发生率分别为3.33%、10.00%,相较于一般组明显更低(P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管理 关节置换术 DVT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