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改造自然界不能缺失道德考量,但道德考量又不能仅仅以满足生存需要为基本准则,必须另辟蹊径。改造自然界是人存在方式,其本质是不断超越现有而指向未来,直面人理想价值追求,因而其道德属性不在于满足生存需要实然,而在于其本身内在蕴含超越现实的人之为人应然。承认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道德本质是人存在本质和价值理想追求呈现及证明,才能真正担保改造自然界道德合理性与生态正当,既避免人们对自然环境不负责任,又防止人们对自然界滥用。

  • 标签: 改造自然界 实践 道德
  • 简介:生态稳定与生物多样是人类存在与发展基本条件。动物权利论、生物平等论等生物多样保护伦理观,设计了美好生物权利平等原则,却忽略生物生存规则及其进化必然,最终陷入"施韦泽困境"而无法实践。建立在生态系统论和大地金字塔理论基础上现代生态伦理,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生物多样与进化性相统一实践规则,揭示了生物多样保护伦理价值,为生物多样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生态伦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施韦泽困境
  •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合法代表者地位和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基础和丰富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爱国 价值观 必要性
  • 简介:<正>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之一中国朝鲜族保持和发扬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同时,适应新时期实际,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特点道德风尚。一、尊老敬老,注重礼节。朝鲜族很讲究礼貌礼节,使用语言上有严格要求。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以示尊敬,有礼貌。大人对小孩、小孩对大人,老一辈与下一辈,同辈之间,互不相识的人之间,男女之间用语,都有比较严格区别和要求

  • 标签: 朝鲜族 伦理道德 中国朝鲜族 家务劳动 朝鲜族妇女 朝鲜族人民
  • 简介:当前,企业伦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企业义利价值权重问题是企业伦理中最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当代企业求利打下了基础,但企业求利善目的要通过善手段来实现。

  • 标签: 企业伦理 价值排序 社会责任
  • 简介: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美德和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手段。

  • 标签: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历程。人类伦理关系普通性决定了公共行政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必然。但是,20世纪行政学发展一个较长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可能。随着行政学理论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可能,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罗尔斯“正义论”区别了公法意义上财产权和私法意义上财产权。前者属于基本自由,系第一个正义原则调节范畴;后者则归属第二个正义原则调节。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不同,罗尔斯私法上财产权与政治自由相分离,否定了其自然权利性质,使其回归分配制度建构本来面目。罗尔斯财产权理论不仅为“所有权社会化”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私法提示了一种全新财产权伦理观。

  • 标签: 财产权 罗尔斯 正义论 自由主义
  • 简介:公共卫生规制,政府常常依据父爱主义原则对个人涉己行为进行干预,以维护(或增进)个人福祉。当对非自愿涉己行为进行干预时,依据是弱父爱主义;当对自愿涉己行为进行干预时,依据是强父爱主义。其中,弱父爱主义因其是对行为人“非自愿”(非理性)补正以帮助其恢复“自愿”(理性)状态,因而较容易得到辩护。但是,强父爱主义是对行为人自愿涉己行为干预,因行为人并非欠缺理性,因而在论证上存在困难。公共卫生规制,弱父爱主义是对能力欠缺者保护;强父爱主义是对个人自冒风险防范。

  • 标签: 父爱主义 涉己行为 对能力欠缺者的保护 对个人自冒风险的防范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问题。个体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问题:什么使得自我不同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时间流变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不同语境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胡安国是南宋著名春秋学者,同时也是理学谱系一个大家。《春秋》是传统儒家五经重要典籍之一,被视为孔子所“笔削”,寄托着“微言大义”。胡安国继承汉代《春秋》学特别是董仲舒详绎“原心定罪”之传统方法,并将由理学引出“天理人欲之辨”融入对《春秋》历史情境分析当中,强调《春秋》为“史外传心”,具有事理交融、体用兼备之不同寻常意义。胡氏以理解经或借史明义做法,是理学之伦理道德观念一种特殊展开与构造。伦理观念之历史情境分析,有别于心性善恶等方面的抽象论理,兼具历史与理想双重性格,是理学伦理思想实证说明和经世之愿具体落实。因而,胡氏《春秋》学研究必然可以而且应当作为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方法重要进路之一。

  • 标签: 史外传心 原心定罪 天理人欲之辨 情境分析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似相融是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因,它增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而关注这种相似相融宗旨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深刻改造和现代提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转换确立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价值观层面上直接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价值观,赋予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内涵、先进和无产阶级属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传统走向现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统价值观 现代转换
  • 简介: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出现了诸多引发道德焦虑与道德滑坡论社会现象,实际主要源于伦理规范缺位与道德评价错位。前者指人们面临新社会生活道德情境,相应伦理规范缺位现象;后者指社会转型时生活方式与道德价值多元格局,不同道德观念与行为之间相互评价错位现象;对这两种机制分析与阐明,有助于清醒认识当前道德生活变化,理性面对道德焦虑与道德滑坡论,预防焦虑心理与滑坡评价引发负面的道德情绪与行为预期。

  • 标签: 社会转型 血缘伦理 陌生人社会 伦理规范缺位 道德评价错位
  • 简介:政治正当,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价值.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关于政治正当解释范式,主要经历了从政治正当伦理学解释范式、政治正当社会学解释范式,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正当解释范式演化历程.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政治正当解释范式,是现代人类社会安排政治生活秩序文明趋势与方向,其真正确立根本标志是宪政制度建立.因此,所谓现代政治文明,一定意义上,就是现代宪政制度基础上一整套政治哲学、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和制度安排集成.究政是现代政治正当制度创制.

  • 标签: 政治 正当性 解释范式 价值与制度相统一 宪政制度
  • 简介:当代伦理道德重构必然涉及传统伦理资源开发与运用。开发、运用传统伦理资源,所涉及一个前提性问题是传统伦理资源向当代有效转换如何可能?对这一前提问题求证,既涉及重新审查传统伦理视域范围,也涉及对传统伦理实质构成内容、本质规定和价值导向重新确认,更涉及传统伦理资源向当代转换原则确立与方法探讨。此三者,构成本文讨论基本内容,并企图通过这种讨论,为传统伦理资源的当代转换提供认知视域、价值原则和宏观操作方法。

  • 标签: 伦理本位 以理统情 因革—损益原则
  • 简介:欺诈侦查与刑讯逼供不同,进行伦理评价时会遇到“善恶难辨”灰色区域。对欺诈侦查进行伦理评价,应当避免持机械道义论或庸俗功利论为理论工具,而是应结合道义论与功利论各自优点走一条中庸之路,采用双层伦理评价方法。对欺诈侦查进行双层伦理分析,可以简化分析逻辑,避免伦理评价绝对化与庸俗化;也可以更好地认清其“必要之恶”本质,为适用“非法推定”框架分析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欺诈性侦查 道义论 功利论 双层伦理分析
  • 简介:托伦斯神学目标在于重新建立神学客观和实在。托伦斯"神学之科学思想源自于他对科学本质重新认识。托伦斯看来,神学客观就如同科学客观一样,不但表现在其研究方法具有客观,而且表现在其研究对象——上帝——也具有客观。托伦斯认为,神学研究不但要注重理性作用,还要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互动。在这其中,"信心"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托伦斯 神学 科学性 客观性
  • 简介:陆澄得知儿子病危,因而忧闷不能堪,阳明先生批评他爱亲偏了,已是私意。然而当阳明得知自己父亲病危时,却“欲弃职逃归”,这其中差异值得探究。其实,阳明先生对陆澄提点是基于理性考量,但当自己遭遇此种危急时,则依于直觉之情。此情是人性深处直觉亲情,顺此情才能心安。安与不安,不是从理论推导、逻辑论证得到,而是情感恰当安顿,心安是儒家面对内在困惑或道德两难处境时选择依据之一。儒家肯定亲情,但不止于亲情,而是将其扩充、提升为普遍仁爱之情,“亲亲”与“仁民”、“爱物”统一起来,确立了由孝及仁.由身、家及天下实践路向,扩充家庭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这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启发。今天,我们应当重拾儒学,彰显其慰藉心灵、和谐群体与稳定社会等方面表现出重大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顺情 心安 道德
  • 简介:<正>孟子(约公元前371——289年),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从总体上说,他哲学是唯心主义。他倡导先验性善论,认为人人生下来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端”,四种道德萌芽(见《孟子·公孙丑上》,以下仅注篇名)。并且认为这四种道德萌芽是天赋予人,只要人们善于发挥理性自觉,扩充“四端”,

  • 标签: 孟子 道德思想 唯物主义 水火 道德观念 齐都
  • 简介:章太炎思想发展过程,道家思想占据了非常重要地位,这在其于1910年发表《齐物论释》和《国故论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国故论衡》之《原道》篇更是对道家思想之整体作了比较透彻分析和总结。《原道》篇,章太炎肯定了道家中国思想史发展过程地位和贡献,阐发了道家和法家思想传承特点,明晰了道家和墨家观点差距,明确了道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发展地位和对于现实社会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原道》 章太炎 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