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突破了过去对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范的认识局限,吸收了罗森贝克“规范说”的合理内核,但其在术语使用以及基本内涵方面仍与“规范说”有所不同,这些差别影响了证明责任的本质与实体法规范的准确适用,因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应进行相应的修正.此外,对于采用“规范说”所引致的外部问题,一方面应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以及现行实体法进行梳理、解释或者修正,另一方面应重视现今实体法立法表述在证明责任分配领域的作用.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举证证明责任 “规范说” 证明责任分配
  • 简介:中西方对刑事政策概念的认识和界定是在不同的话语体系及社会环境背景下展开的.西方刑事政策完成了由古典刑事政策到现代科学刑事政策的转变,并向广义的社会政策转变,走出刑法的圈子获得了独立并超然于刑法之上的地位,是基于形而上抽象思辨的作为价值的刑事政策;而在中国缺乏这种价值上的刑事政策,刑事政策是作为具体的刑事政策先于刑事立法出现,且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替代着刑事立法,直到1979年刑法出现后,才作为刑法位阶之上的政策指导刑事立法.二者关系随着法治发展逐渐复位到较合理的状态,中西方刑事政策间也具有一定共性,批判的借鉴西方思想,对于理清中国刑事政策的应有之意及其与刑事立法的应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事立法 作为价值的刑事政策
  • 简介:婚内夫妻之间的侵权问题由来已久,基于强伦理性的考虑,法律也一直未对其进行干预。然而,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夫妻一体化的传统观念逐渐解体,人们对人格独立、人格平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更理性的要求,婚内民事侵权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的法律问题。在制定《民法典》的背景下,建立婚内民事侵权制度,确认婚内侵权的可诉性,修正并完善相关立法,处理好一般法与特殊法之间法律适用的衔接,进而为婚内民事侵权提供请求权基础和制度性保障。

  • 标签: 婚内侵权 侵权行为 损害赔偿 制度设计
  • 简介:把检察建议当作监督措施存在名不符实的先天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效力保障机制,使原本的制度设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升级再审检察建议为同级抗诉制度,从称谓及配套机制上强化程序监督检察建议的效力,完善改进工作检察建议的监督范围,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民事检察监督效益最大化.

  • 标签: 民事检察建议 同级监督 监督措施 实证研究
  • 简介:刑事瑕疵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级观现有的理论探讨,大多未区分瑕疵证据的内部差异,产生了制度的混同状态,具体表现在“治愈”对象的混同、“治愈”手段的混同以及“治愈”方式的混同。刑事瑕疵证据内部具有两个维度,分别为证据收集阶段的瑕疵与证据使用阶段的瑕疵。以此为视角,从“治愈”对象的厘定、“治愈”手段的明晰以及“治愈”方式的区分三个方面入手,得以探寻“治愈”瑕疵证据的新路径。

  • 标签: 刑事瑕疵 证据 制度混同 瑕疵类型 真实性 合法性
  • 简介:彭真在主持新中国的民事立法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起草思路,开创了现代立法活动的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在效果上,不仅丰富了新中国的民事立法理论,也对新中国的民法起草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他通过在民事立法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很好的平衡了民事立法民主化与科学化之间的关系;强调法制史和比较法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民事立法中对于古今中外的经验,不能轻易忽略和否定,要认真研究、合理吸收;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处理好民事立法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群众传统风俗习惯和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关系.他还提出要正确认识民法典起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避免了工程立法和政绩立法,其“功成未必在我”的政治胸襟令人钦佩.

  • 标签: 彭真 新中国立法 民法典 民主集中制
  • 简介:在经历了“有限提级管辖”、“异地交叉管辖”等行政诉讼管辖模式渐进变革之后,为维系行政审判权的独立行使,新的诉讼管辖模式“相对集中管辖模式”正在逐步有序开展。但相对集中管辖模式在现有的法条语境下未突破“原告就被告”的管辖原则,依旧未将原告置于法权结构中基础性地位,而且也未突破现行司法体制,难以从根本上维系行政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另外也会导致多数非集中管辖法院行政审判庭处于休眠状态。在不改变新近逐步展开相对集中管辖模式前提下,通过保留非集中管辖法院原有受案范围,同时赋予原告在集中管辖法院与非集中管辖法院之间选择管辖的权利,不仅可以回复行政诉讼中最大化保护原告利益的基础性定位,而且能避免多数非集中管辖法院行政审判庭处于休眠状态,维护现有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审级结构。

  • 标签: 行政诉讼 管辖制度 管辖模式
  • 简介:刑法的运作与科技系统的运行在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区分,并衍生出自身独立的结构。现有的刑法规范结构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科技演进发生脱节,科技介入刑法运作的方式也产生负面效果。刑事司法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刑事鉴定中“事实”与“规范”难以区隔的困境即为显著例证。生活世界的视域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通过系统论的考察,引入结构耦合机制与关系性纲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两者间的冲突,弥合两种系统运作上的逻辑差异。

  • 标签: 刑事司法 科技系统 结构耦合 关系纲要 社会系统论
  • 简介:影响毒品市场运行的因素,以及毒品犯罪者对禁毒刑事政策的回应,是我国禁毒刑事政策调整的现实依据。基于此,我国禁毒刑事政策在理念层面应从国家本位调整为国家·社会双本位犯罪治理理念,从严惩个案调整为控制毒品市场犯罪治理理念。我国禁毒刑事政策在具体调整层面,实施对象应当从犯罪人转为集体与市场;实施手段应当是刑事手段与社会手段相结合;适用上,严打转为控制毒品市场、重刑惩毒转为刑罚轻缓化。

  • 标签: 禁毒刑事政策 毒品市场 回应 影响 调整
  • 简介:现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关于再审案件诉讼费用制度的规定,存在收费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费用负担规则的确立僵化等问题,加之司法实践中有关再审案件受理费的承担方式各行其道,使得有关再审案件受理费的法律条文及制度设计已经无法与我国目前民事再审程序运行现状相匹配。为保证民事再审真正发挥其应有功能,在准确定位再审之诉及合理落实司法有偿原则的基础上,应当按照再审事由的区别及程序类型的不同,对收费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并确立以败诉方负担为主兼顾考虑过错因素的再审案件诉讼费用负担规则,使当事人再审诉权得以理性主张、当事人无理缠诉得以尽量减少。

  • 标签: 民事再审 权利(力)配置 诉讼费用 再审之诉 收费范围
  • 简介: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等新型风险与前现代社会以及工业社会中的各种风险汇聚在一起,共同筑成风险社会特有的风险图景。“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只包括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下需要刑法应对”、“刑法下应积极应对具有下确定性的新型风险”等主张,均是刑法学者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误读,下利于刑事立法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正确回应。风险刑法在刑法体系中的应然定位,是对传统刑法的补充而非替代,其适用范围直限于规制新型风险。风险社会中的新型风险具有下确定性,刑法的规制范围应限于具有导致严重实害结果的高度可能性的新型风险。

  • 标签: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技术风险 下确定性 刑事立法
  • 简介:在行政公益诉讼二元互助监督模式下,检察建议事实上已成为案件终结的常态化方式。检察建议这一监督方式有其独特价值,集中体现为促进正确行使行政权的鞭策和威慑。但是,这一方式在实践运行中也面临法律适用原则性过强、建议内容与诉讼请求不够匹配、诉前调查核实权不完善以及相关配套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其效用的更大发挥。为此,必须从检察建议令状化改革、完善检察建议内容、赋予检察机关诉前程序调查权、健全监督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

  • 标签: 检察机关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建议 优化路径
  • 简介: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首次入法标示着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自2015年开展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来,在彰显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参与诉讼的优势性的同时,也反映出在法院管辖、举证责任分配、调查取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制度构建具备了初步的立法保障和原则确立,还需通过完善诉前通知、调查取证保障、建立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衔接平台三个方面对其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检察机关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完善路径
  • 简介:作为全国刑事案件认罪认罚试点城市,青岛市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大胆开拓;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系,大大提高了刑事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1894件1990人,占同期审结案件总数的44.7%,一审服判率和检察机关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被采纳率分别达到98.3%和98.5%,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率为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 标签: 改革试点工作 刑事案件 制度体系 青岛市 认罪 附带民事诉讼
  • 简介:宪法基本权利是构建民事权利体系的依据与基础,应根据宪法制定民法典。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基本权利和民事权利共同的价值,连接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共同的价值基础是人格尊严。人格权既是宪法权利,用以防范来自国家的侵犯,又是私法领域的民事权利,用以抵御来自私主体的妨害。建议民法典制定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将人格尊严置于高于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地位。民法典人格权法应引入新兴人格权,如自己决定权、性自主权、性别权等,丰富宪法人身权利的内涵。

  • 标签: 宪法基本权利 民事权利 人格尊严 人格权
  • 简介:司法实践证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仅有利于监督行政权,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前,我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还存在办案人员不足、受案范围过窄、诉讼程序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应加强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队伍建设,通过立法的方式扩大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程序。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检察权 行政权
  • 简介: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衡量和决定民事立法成败的基本标尺。作为民法典开篇的《民法总则》遵循了唯物史观,彰显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开启了我国当代民事立法实践的新篇章。随着我国民事立法实践的深入推进,系统的、完整的民法典的编纂也必须自觉遵循唯物史观。民法典的编纂必须体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保持法的相对独立性,形成立足于我国实际、展现时代特色、彰显民族特色、集统一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民法典,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唯物史观 民事立法 民法总则 民法典
  • 简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属于“对物的诉讼”,在标的物毁损,灭失或者暂时无法追缴的情况下,不得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财产来进行等值没收;与之不同的是,刑事没收是针对行为人而不是标的物,如果标的物已不存在或无法追回,只要罪行已经确定,刑事没收程序有替代手段,可以用犯罪分子的合法金钱赔偿或给付。但是,即便是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依然需要计算其总的犯罪收益和已经追缴的犯罪收益,应以其因事实上或法律上无法追缴的犯罪收益为基准继续追缴或责令退赔,不得以行为人已定罪为由毫无依据地侵犯其合法财产,否则难以得到国际的承认与执行。为了便于追赃的顺利开展,可以考虑改变目前“自洗钱”行为不入罪的规定,将自洗钱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以强化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和减少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可能存在的阻力。

  • 标签: 追赃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没收
  • 简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权而实行的一项法律服务制度,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上还存在立法相对分散、援助范围较窄、援助经费保障不足、援助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当从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法律规定、扩大援助范围、扩大援助经费来源、提高援助人员相关待遇等方面予以规制,以期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达致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 刑事法律援助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是否应当降低,已成为这一制度试点改革的一大难题,目前学界和实务界争论流派众多,令人莫衷一是。然而,作为证据确实、充分之标准的三个条件并未因被告人的认罪认罚而消失,在坚持实质真实原则的前提下,为避免"疑罪从轻"导致冤假错案,对定罪事实及不纯正的量刑事实之证明仍应坚持传统的证明标准,但证据的调查程序和证明规则可从简;而对于纯正的量刑事实证明之标准则可以适当降低,从而达到有的放矢、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之目的。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定罪事实 量刑事实 证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