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文人墨客创作的'禅意''禅意'与禅僧禅心外化的'禅'、'禅'有本质上的区别.苏曼殊带有明显的禅佛色彩,如其里大量出现的禅佛名相以及带有'依我自悟'表征的'我'的形象第一人称代词,进一步强化了其现代禅僧的身份特征.

  • 标签: 苏曼殊 禅画 禅诗 诗僧 禅佛
  • 简介:戴复古的山水不仅注重抒写胸中丰富的情理世界,在审美艺术上也取得不凡的成就。总体上看,戴不作一般的敷彩设色,而是表现出较强的写意艺术,扩大的审美内涵;在审美空白艺术方面也有着过人之处,追求虚静空灵的审美意境,句清意新,极富美的张力。审美空白艺术到唐人手中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美学规范,宋代以后得以深化和完善,戴复古在其间也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 标签: 戴复古 山水诗 写意艺术 审美空白 唐人
  • 简介:《全元》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功不可没,但任何大型著作疏误难免存在。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元》编者所失收之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元》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全元诗》 温州 订补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存在"能穷人""能达人";"穷而后工""达而后工"的争论,孙奕于《履斋示儿编》中避开了这些争论,提出了"老而工"的文学观念,这是学界较为新颖的立论,欧阳修、黄庭坚、杜甫、韩愈等诗人的经历皆是此观念的例证。"老而工"和欧阳修"穷而后工"的文学观念在一定范围内重合,但其又超越了欧阳修关于诗人"不得志"的限定,范围更广,立论更为客观。

  • 标签: 孙奕 老而诗工 文学观念
  • 简介:《咏荆轲》为陶渊明咏史八首之一,这首诗歌咏历史上的刺客荆轲,而在内容与风格上与其它咏史诗以及隐逸诗形成明显区别。陶渊明对荆轲的认识源于《史记》,但是有意强化了其英雄形象与游侠色彩,究其原因,源于自己豪放的个性、有志难酬的现实困境与少年时的侠义思想。

  • 标签: 陶渊明 《咏荆轲》 荆轲 侠义
  • 简介:本文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例,就如何撰写所谓"好的批评",从文学批评的内容、形式到批评的意义和目的,结合个人的写作与阅读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阐释当代英语文学批评的本质和功用,而唤起当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感与责任。

  • 标签: 文学批评 阅读的本质 评论的撰写 批评的意义
  • 简介:《谈艺录》中,钱钟书摒弃旧有成见,结合中西文学现象和诗学话语,在否定社会造因说的基础上,对“分唐宋”的理论内涵做出了更为合理的阐释.认为与其将唐诗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它们视为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两种创作倾向,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种创作倾向往往交缠在一起.其具体见解对主张再现说的现代主流创作理论具有重要的纠偏意义.

  • 标签: 诗分唐宋 钱钟书 《谈艺录》
  • 简介:先秦儒学大师荀子在继承孔孟“言志”诗学观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言志”的内涵,使“言志”的诗学观更加具体、丰富和明确,从而奠定了儒家的文艺哲理本质观。

  • 标签: 荀子 诗言志 文艺本质观
  • 简介:本文解释了怎样在远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声的表现手段,有效和谐地把握声的切换,特别强调了声的综合效果是远程教学优势的核心。

  • 标签: 远程教学 表现手段 教学效果 声画教学
  • 简介:《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丰子恺对该作品进行了极具风格化的连环改编,以漫画的形式呈现了小说里的阿Q形象。画家以平和的笔触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具体的造型设计,简单的黑白两色,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揭示小说的深刻内涵。丰子恺注重绘画的诗意性,通过对瞬间画面的描绘,勾勒出柔和的艺术世界,同时,场景的生活化也透露出质朴真诚的美感。

  • 标签: 丰子恺 连环画 阿Q正传
  • 简介:伴随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山水的理论对现代中国山水的创作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对于现代中国山水来说,无论怎样对其进行突破、叛逆以及创新,都还是在继承传统文化血脉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地进行推陈出新。本文章主要对我国山水画在传统的理论中,如何进行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现代山水画在传统型的理论指导下,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进行探索。

  • 标签: 传统绘画 理论 当代 山水画 创作
  • 简介:鲁迅对连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连环.其中,赵延年和张怀江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进行连环创造,在对小说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两人在艺术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赵延年风格硬朗,充分发挥平刀铲刻的优点,画面充满张力;张怀江的创作则带有写意风格,追求画面的和谐美,以线、形为造型手段.虽然二者艺术创作不同,但都塑造了直观的狂人形象,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 标签: 鲁迅 《狂人日记》 连环画 赵延年 张怀江
  • 简介:宋人院体的发展已臻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其中翎毛花卉作品繁多,亦为后世所推崇。其于“以形写神”一路登峰造极,“刻画”之极却也为人所诟病。笔者在对宋人院体花鸟经过反复品读后,感受其“以技进乎道”的高妙,院画家惨淡经营后,赋予画作以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品读其中与庄子艺术精神相合的巧妙况味。

  • 标签: 院体 花鸟画 庄子 艺术精神
  • 简介:韩偓的《梅花》,既是咏物之作,也是寓意托讽深隐之什。该文既从咏物的角度笺释其如何刻画梅花,又考之于有关史籍,考释其各诗句之句意,并揭示《梅花》之主旨。

  • 标签: 韩偓 《梅花》诗 句意 主旨
  • 简介: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小学生是缺少生活体验的一代,他们不愁吃穿,父母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根本不用去探究各种生活必需的物质是怎么来的。社会各种便捷的信息传递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形形色色的声图效果取悦着新生一代的精神生活,加之现在的语文课堂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面对间接的语文资源,怎样去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的素材,这是诗歌写作的前提条件。如何指导小学生找到写诗歌的素材并让他们学会写简单的儿童呢?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标签: 素材 儿童 精神生活 物质需求 小学生 信息传递
  • 简介:泰戈尔与纪伯伦同为东方文坛两颗耀眼的巨星,两人的散文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梵”与“神”的影响。该篇拟从两人的散文入手,通过丰富的例证指出“梵”与“神”的趋同性、“梵人合一”与“神人合一”的相似性以及“梵”与“神”的相异性给两人的散文带来的相异的气息。

  • 标签: 泰戈尔 纪伯伦 散文诗 梵神
  • 简介:高启创作的三十余首词作,从内容、题材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与其诗歌有着紧密联系。高启词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特质也是高启的重要特征,两者之间巧妙呼应,形成显著的互文现象。高启词可视为高启内容上的'注脚',是典型的'以入词'的体现。从诗词互文的角度来解读高启的三十余首词作,以高启诗作为高启词的解读'背景',探讨其与词之间的互文联系,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高启的诗词创作有更深程度的理解。

  • 标签: 高启 词与诗 以诗入词 互文关系
  • 简介:“三舍人议案”和“乌台案”,是宋代政治中的重大事件。“三舍人议案”中,苏颂与皇帝、宰相的争论涉及以法治国还是以情代法?用人是皇帝、宰相“已夺”还是付之“听取众议”?“乌台案”是以诗文断章取义,罗织罪名的大冤案,此案的罪魁是李定等制造者还是钦定、逮捕、审讯苏轼的宋神宗。分析两案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对选拔人才、以法治国等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标签: “三舍人议案” “乌台诗案” 苏颂 苏轼 宋代政治
  • 简介:<正>关于李白写作《蜀道难》的年代和用意,从前曾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经过学者们的反复考证,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较一致的认识。可是这首里有一处异文,长期以来为李的研究者所忽视。

  • 标签: 《蜀道难》 李白 乌类 乐府古题诗 末敏 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