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类型之一,民族志藏品自十五六世纪以来,经历了从"珍宝"(curio)到"标本"(specimen)到"艺术"(art)的不断发展与修正。民族志藏品架起的桥梁不仅实现了藏品与观众在博物馆空间内的沟通,而且还实现了非西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沟通,以及西方社会内部不同历史时期的认识论和知识体系的沟通。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将民族志藏品置于整体的历史、社会与知识脉络中,探讨在社会发展和知识体系更迭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志藏品内涵与认识论逻辑的演变与发展。

  • 标签: 民族志藏品 珍宝 标本 艺术
  • 简介:本文的东夷文化是指以山东地区为中心的海岱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考古学文化,它有产生、发展、繁荣和消亡的过程,同时又有融合和传播的过程.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对日本绳纹文化、弥生文化遗存,无论遗址、聚落、墓葬形制、稻作农业、习俗诸方面,还是制陶工艺、器表装饰风格以及陶器、石器的形制等方面都与东夷文化有密切关系.东夷文化和日本考古学文化都是世界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共同深入研究.

  • 标签: 东夷文化 日本考古学文化 比较研究
  • 简介:<正>1989年元月初旬,在云南保山地区腾冲县曲石乡江南村张家寨麻栗山出土两件青铜器,一为铜案,一为铜盒,系当地农民张正益建房扩地基控削山坡时掘出。铜案由案面、脚架组成,案高11.4厘米,案面长38.6厘米,两头宽24.3厘米,中间宽15.2厘米,厚0.35—0.4厘米,四角微上翘,中间稍狭且微凹,呈弧形状。案面下前后两侧连接对称“山”字形脚架,脚架由上端三根纵架,下端一横架组成(图一)。

  • 标签: 滇越 土青 脚架 百越 云南青铜时代 石寨山
  • 简介:汉唐之际的粟特地区,曾经建立过康居、粟特、悉万斤、康国、安国等一系列的国家,在隋唐时期它们以昭武九姓国频繁出现。这些国家之间关系复杂,中文史籍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记载也多含混不清。本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排列,描述了汉唐之际这些粟特地区国家的承接关系以及它们同中原王朝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隋唐时期中西交流盛世的前奏

  • 标签: 汉唐 粟特 中原王朝 关系
  • 简介:<正>西周铜器铭文中常见到"南淮夷"之称.迄今所知记载南淮夷活动的铜铭,有翏生盨、鄂侯驭方鼎、敔簋、禹鼎、兮甲盘、驹父盨诸篇,均在五十字以上,内容丰富.这些铜铭的年代均属西周晚期.由于这些铜铭记述了当时周王朝经营南淮夷的过程,同时涉及到鄂国,所以对上述铜铭作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实事求是地揭示这一段历史面貌,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一、南淮夷集团的形成

  • 标签: 淮夷 西周晚期 禹鼎 周王朝 铜器铭文 兮甲盘
  • 简介:<正>敦煌遗书P·3913卷首尾俱全,原卷长28.5厘米,高10厘米,共174页(87张),每页6行,计1015行.题《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金刚心地法门秘法戒坛法仪则》(以下简称《坛法仪则》).尽管题有“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但我觉得它不真实.实际上,这件分为三卷三十五部的文书是在唐末五代才编纂成的一部密宗伪经.

  • 标签: 唐代佛教 密宗 禅宗 法相宗 唐末五代 敦煌遗书
  • 简介: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表明,人类在不断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将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史前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研究史前文化除应注重考……

  • 标签: 先民 史前 自然环境
  • 简介:日本是中国近代最凶恶残暴之敌国,一部中日近代关系史,就是日本侵华、亡华史,也是中国民众之血泪史。文章从清季甲午战争入手,对1895~1910年中、韩、日、俄关系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清季东北亚局势及中日关系本质特征的一些新观点。

  • 标签: 中国 日本 俄国 韩国 甲午战争 1895~1910年
  • 简介:此文对珍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的蒙古文文献进行了概述。文章虽发表于六十余年前,但此类文章的追寻与系统译介对深入了解国外探险队在中国发掘文物事件的相关信息乃至对研究整理海外民族文献助力甚多。

  • 标签: 斯德哥尔摩 民族学博物馆 蒙文文献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作品联展于11月9日上午在桂林博物馆举行。著名画家官布、王复羊、雷正民、王绪阳、史海波、崔振国、李东辉、马迅创作的共60余幅作品参加了展出。

  • 标签: 中国 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 绘画展览 桂林博物馆
  • 简介: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四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民族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呈现极大差距,这不仅成为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内容,而且也为民族、民俗类博物馆的建立提供条件和依据。

  • 标签: 社会科学工作者 社会主义国家 田野作业 刀杆节 民俗事象 社会改革
  • 简介: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刘凤芹Accordingtotheethnologicaltheoryofeconomic-culturaltypesandtheinvestigationsoftheancientenviromen...

  • 标签: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遗址 经济文化类型 仙人洞遗址 刀耕火种农业 渔猎采集
  • 简介:此文对敦煌本《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提出了新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变文中所提及的部族名称及风俗礼仪等描述,认为变文中的突厥实际当为回纥。论文进而通过对昭君与唐和亲回纥的咸安公主的画像、在塞外生活时间、和亲对象、祭文等线索的对比,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王昭君变文》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政意义。

  • 标签: 《王昭君变文》 回纥 咸安公主
  • 简介: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辉煌的古蜀文明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学者们通常认为,古蜀文明接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长江中游地区和陕南等途径.而对蜀与殷商的关系,则见仁见智,颇多争论.本文列举了学者们的各种观点,对三星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原文明 古蜀文明 三星堆 考古发现 殷商 学者
  • 简介:释“自”──论“自”与“鼻”之音义关系及其语音发展李瑾许君《说文解字》中除在“自”字下揩出它象“鼻”之形外,还在有关字下多次分析字形结构时提及这一内容并在描述它的语音时明言“自”与“鼻”同声(详下)从“自”而其义为“鼻”之字如臭、息等字,均足证“自”...

  • 标签: 音义关系 上古汉语 《说文》 《左传》 “自”字 语音发展
  • 简介:(一)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首先是个研究机构,是日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1.从机构与人员上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首要地位。馆长以下设有七个部,其中研究部就有五个,其他两个部也是与业务紧密相联的情报资料部和管理部。人员构成上,以1983年为例,在120名定员中,馆长1人,管理部38人,情报资料管理设施19人,而研究部则为62人,占了全体人员的一半以上。同时,在研究人员中高级研究人员又居多数,

  • 标签: 民族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 情报资料 教育工作 研究机构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