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上肢贵要静脉与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留置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异位率。方法各选取6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上肢贵要静脉和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并对其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下肢大隐静脉置入PICC的异位率为0,选用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的异位率为9.23%。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使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的成功率要明显优于上肢贵要静脉。

  • 标签: 上肢贵要静脉 下肢大隐静脉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中心静脉 异位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差异。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原发肿瘤位置分为低位组和非低位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等,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低位组术后前切除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非低位组,在术后1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月,6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在随访1年后明显减少。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征明显高于非低位直肠癌,但在术后1年逐步缓解。

  • 标签: 直肠癌 低位 前切除综合征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圣美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6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圣美氟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7天、第14天评估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HADS)评分及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HADS评分及VS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圣美氟可以通过抗焦虑抑郁作用,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圣美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对于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位置判断的价值,探讨曲面断层片代替颌面CT判断智齿萌出方向、与邻近结构解剖关系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83例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患者,共100颗阻生智齿,所有患者均拍摄常规全口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测量两种检查方法中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宽度、磨牙后间隙、倾斜度,计算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测量结果。结果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都能清晰显示下颌中、高位智齿的阻生位置及其与邻牙的解剖位置关系。两种方法对于中、高位阻生智齿萌出方向的判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面断层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代替颌面CT准确判断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萌出方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

  • 标签: 曲面断层 颌面CT 阻生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髁突位置的特点。方法选取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及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椎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并比较两组髁突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髁突内外径大,髁突前后径小;关节窝前间隙、关节窝上间隙、髁突橫距大,关节窝后间隙明显减小;且72.5%髁突为关节窝后移位。结论与个别正常牙合相比,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的髁突向后、向下、向外移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弹响 安氏Ⅱ2错牙合 髁突 锥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200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随机分配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上述200例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调查方法,观察患者的β-HCG的数值变化、异位妊娠的结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89.6%、95.1%;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65.2%、56.9%。结论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比较高。

  • 标签: &beta -HCG比值 联合子宫内膜厚度 预测早期不明位置 妊娠者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2年0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观察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4名显效(50.0%),9名有效(32.1%),5名无效(17.9%);观察组中17名显效(58.6%),11名有效(37.9%),1名无效(3.4%)。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6%(28/29)显著高于对照组82.1%(23/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治疗1个月,观察组HAMD、HAMA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观察组HAMD、HAMA评分下降幅度更加显著。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道癌放疗中使用头颈肩膜固定的患者中,比较选取不同位置的CT定位点,对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比较采用头颈肩膜固定的食道癌患者选取肩胸部或者下颌部CT定位点所致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选取上中下段食道癌患者段各40例,等分成A、B两组,均使用Q-Fix头颈肩膜固定,在大孔径CT定位时分别选取不同参考点定位位置(A组参考点选取在肩胸部靠近靶区的位置,B组选在下颌部的位置,两侧均平体中线),按5mm层厚扫描后传至计划系统。在加速器第一次上治疗时,激光灯对齐参考点后按计划的移床信息移动治疗床到治疗野中心,使用EPID验证系统拍摄正侧位验证片,以第一次摆位拍摄的验证片为准,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比较两组食道癌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进出方向)、Z轴(升降方向)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对于上段食道癌患者两组P值>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中段食管癌患者只有X轴方向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0.427±0.063)cm,B组为(0.267±0.021)cm;下段食管癌患者三个方向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是(0.645±0.086)cm,(0.276±0.052)cm,(0.334±0.080)cm;B组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01±0.050)cm,(0.185±0.027)cm,(0.144±0.039)cm。结论对于中下段食道癌患者而言,在头颈肩面膜上选取以下颌部为参考点进行的摆位比以肩胸部作为参考点的摆位准确性更高。

  • 标签: 头颈肩膜 食道癌 摆位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相对位置对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自然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早断脐法,B组采取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位于同一水平位上,C组采取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低于胎盘30cm的位置上。比较三组中第三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与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差异。结果A组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和C组,B组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大于C组。结论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的相对位置,即新生儿出生时位置低于胎盘位置,可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并减少产后出血量,可以有效管理第三产程。

  • 标签: 早断脐 晚断脐 第三产程时间 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相对位置
  • 简介: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合并综合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予以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的92.9%高于A组患者的78.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手法复位与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综合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主要分析并比较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治疗BPPV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共13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选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与治疗组(选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分别6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通过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可知治疗组治愈率61.54%、显效36.92%、无效1.54%;对照组治愈32.31%、显效60%、无效7.69%;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高于对照组92.31%,因此,积极采用氟桂利嗪治疗DPPV伴随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能够加速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改善耳鸣、头痛等伴随症状,减少患者发生眩晕的可能性,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良性位置眩晕 应用与疗效 氟桂利嗪 伴随症状 倍他司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2023年12月期间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负面情绪与眩晕程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统计学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积极性分与生活质量,同时可改善眩晕程度,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不同注射位置治疗眼睑痉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的62例眼睑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单数对应对照组,在常规位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双数对应观察组,实施常规位点+眼轮匝肌睫位置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物起效时间与药物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位点+眼轮匝肌睫位置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眼睑痉挛患者的应用,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延长药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荐。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不同注射位置 眼睑痉挛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氟桂利嗪联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进行简要分析,尤其是对于PC-BPPⅤ的疗效进行归纳和总结;方法将原发PC-BPPⅤ的患者共计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手法治疗和氟桂利嗪联合手法治疗,确定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在一次性治愈率上较为接近,但是经过了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较高,在三个月后的随访中,治疗组的复发率也较低;结论使用Epley手法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于PC-BPPⅤ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复位 氯桂利嗪
  • 简介:目的:治疗机托架和托盘对鼻咽癌整体挡铅挡块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在BJ-6B型直线加速器上设置90。的机架角度和0。的准直器角度,在托架里插入有机板,有机板上设置与照射野灯光十字投影线相重合的十字定位刻线,然后变换机架角为270°。观察有机板在有、无整体挡铅时十字刻线与照射野灯光十字投影线误差的程度。结果:整体挡铅固定有机板与治疗机托架之间等机械因素存在固有的安装间隙,在机架角为270°时有机板会因重力的缘故朝这些间隙位移,从而使有机板上的整体挡铅块也随之在照射野中出现位置偏移,折算到源轴距位置处有0-5.2mm的位置误差。结论:在整体挡铅固定有机板上设置准确的十字定位线,以此作为整体挡铅在固定有机板上的浇铸和位置检验的基准,并作为整体挡铅在托架位置处与照射野十字灯光投影线对准的标记线,可以预先了解整体挡铅位置偏移情况进而采取控制措施。

  • 标签: 整体挡铅 托架 验证 放射治疗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在对其实施治疗期间,探究运用耳部全息刮痧的方式,对患者DHI量表评分与临床干预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患者共计选择64名,抽取的时间在2021年12月-2023年2月,对患者按照随机的形式建组,对照组通过实施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治疗以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方式。探究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统计患者眩晕残障评分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组间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数据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患者DHI量表评分情况数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逐渐提高,P<0.05。结论:患者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症后,在实施SRM-IV型BPPV诊疗系统复位治疗期间,对其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眩晕残障情况,同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其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 标签: 耳部全息刮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2023年作者医院收治的58例BB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照组仅接受常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具体症状。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3%(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运动、认知能力、社会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SI、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手法复位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采用改良Brandt-Daroff训练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改良Brandt-Daroff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6.72%、对照组81.97%,P<0.05;施治前DHI量表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DHI量表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HC-BPPV患者运用改良Brandt-Daroff训练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余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眩晕 半规管 Brandt-Daroff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半规管耳石复位及高压氧治疗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4,给予半规管耳石复位联合常规抗眩晕、抗胆碱药治疗)和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半规管耳石复位及高压氧治疗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 标签: 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半规管耳石复位 高压氧 马来酸桂哌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