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 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的非细菌性的炎症,不仅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其主要是由乳腺导管分泌物淤滞、导管扩张引起,外显症状为肿块、乳头有粉刺样溢液,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好发于中老年非哺乳期妇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主要以乳痛,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脓肿,乳瘘等为主要症状,应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相鉴别。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手术为主,中医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搜集、分析、概括, 对PCM的中西医诊断治疗现状予以总结。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PCM 中西医结合 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落实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增加,Treg细胞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呈良好趋势,血清IL-10、IL-17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的应用,可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产生积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reg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特点就是反复发作,只能靠药物维持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活动期时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黏膜糜烂、溃疡及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时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乱及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出现潘氏细胞化生及炎性息肉。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还可能出现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症状。肠粘膜屏障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免疫屏障,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后,很有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衡的现象,而溃疡性结肠炎对肠粘膜屏障的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中医看来,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归为病名痢疾一类,但各种证型又是因人而异,通过中药来调理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本文对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中的 TLR4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组织内的枢纽信号通路,对原发性致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通过TLR4通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相关文献研究以动物研究为主,临床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中药的独特疗效以及提供相关用药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血栓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10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50)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n=50),对比治疗效果、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8.0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1.02±0.33)、NIHSS评分(10.02±0.54)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对脑血栓患者具有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药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疾病的发病几率逐渐上升,这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偏瘫后肩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和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就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并发症发病机制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对近年来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进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后肩痛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研究剖析为胆结石病患采用手术医治方式的发展历程,探究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表现以及医治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年,海内外的专家一起同心协力研究医治胆结石的各种方式,剖析针对胆结石治疗的各种方法和处理方式,并且取得了重大进步。这篇文章主要就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性最高的手术治疗方式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给临床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根据。

  • 标签: 胆结石 发病机制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研究剖析为胆结石病患采用手术医治方式的发展历程,探究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表现以及医治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年,海内外的专家一起同心协力研究医治胆结石的各种方式,剖析针对胆结石治疗的各种方法和处理方式,并且取得了重大进步。这篇文章主要就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性最高的手术治疗方式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给临床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根据。

  • 标签: 胆结石 发病机制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YPF)对小鼠过敏性鼻炎(AR)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NC)、AR组、YPF组、地塞米松组。AR和Dex组灌胃给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挠鼻和打喷嚏次数;HE观察鼻黏膜炎细胞浸润;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13、IL-17和OVA-sIgE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Treg比例。结果 经YPF治疗后,HE结果显示小鼠鼻粘膜炎性细胞浸润降低;小鼠挠鼻和打喷嚏次数、血清IL-4、IL-13、IL-17、OVA-sIgE、Treg较AR组显著降低(p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YPF Treg 2型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ytte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的研究时间是2017年7月~2018年12月,从此期间抽选5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检测方法是莱尔(Cyttel),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显著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胃癌转移的预测,采用Cyttel能够有效对胃癌转移肿瘤进行准确检测,值得临床深究应用。

  • 标签: 胃癌患者 肿瘤细胞检测 外周血Cyttel循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5例,检验人员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合均匀后进行检测与诊断,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 71.36±2.84) g/L,红细胞数量( 2.31±2.27) ×1012,红细胞平均体积( 67.36±1.54) fl,血红蛋白浓度( 23.72±1.26) p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9.45±2.35)%,与对照组相比, P< 0.05。结论 通过进行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贫血类型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检验技术中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血液细胞检测的病人中选择血型一致的100例病人当做研究对象。全部取研究对象空腹下静脉血管血液开展抗凝处理,抗凝剂稀释液比例各自选用1∶5000.1∶10000处理,储放时间各自依照0.5h.3h.6h储放。观察不同抗凝剂稀释液占比.不同储放时间对血液细胞检测结论的危害。检验指标值包含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结果 稀释液占比为1∶10000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成分均高过稀释液占比为1∶50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储放时长不同,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成分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储放时间6h,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成分均高过储放3h和储放0.5h(P<0.05),储放时间3h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成分均高过储放时间0.5h(P<0.05)。结论:临床专业检测环节中,血液稀释液占比及血液标本采集储放时间会影响到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疗效。方法 42例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去白细胞输血纳入A组,全血输血纳入B组,对比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输血满意度。结果 A组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还可降低肿瘤转移风险、复发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浓度对固相法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份到2022年4月份身体健康人10例O型Rh(D)阴性、10例AB型Rh(D)阳性,在抗凝管中加入适量静脉血,将AB型与O型血液配制为不同高低浓度红细胞悬液,采取固相法开展ABO血型正定型与Rh(D)血型鉴定,与此同时,以10%浓度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探讨假阳性与假阴性出现状况,以及假性结果发生时红细胞抗原的浓度。结果:利用红细胞悬液为10%的浓度作为参照,高浓度组的红细胞抗原浓度超出26%出现了假阳性,低浓度组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3%出现了假阴性,具体见表二。高浓度组当中,出现假阴性期间,抗A孔的表现更加显著,低浓度组当中,发生假阴性期间,抗B孔和抗D孔表现较抗A孔更加显著。结论:红细胞浓度,针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包括Rh(D)血型鉴定有一定影响,并且高低浓度对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能力影响也不同。

  • 标签: 固相法 红细胞浓度 血型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痴呆患者使用盐酸所奈哌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12~2020.12收治老年痴呆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和实施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观察组35例,对比各项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和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77.14%)相比,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97.14%)更高,P<0.05。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22.05±1.21)、ADL评分(62.21±4.09)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使用盐酸多奈哌齐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和自理能力。

  • 标签: 盐酸多奈哌齐 老年痴呆 治疗效果 MMSE评分 ADL评分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被称作骨关节病、磨损性、退行性、肥大性关节炎,为患病率最高的关节炎类疾病。当患者患有骨关节炎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晨僵)、肿大、肢体无力、活动能力下降(不同程度)等典型症状,患者常因行动不便或机体不适而产生一定的落差感与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其交往与工作的欲望,在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骨关节炎,清除患者病变组织,已成为人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相关资料显示,光动力疗法具有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效清除病变组织等优点。为此本文将对光动力疗法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与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骨关节炎患者 光动力疗法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康复治疗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涵盖了神经系统在疼痛感知和调控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康复治疗如何通过神经可塑性和神经调控技术实现疼痛管理。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变化对于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疼痛康复治疗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深入分析其原理和应用,以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疼痛康复治疗 神经胜生理学 机制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