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因为使用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炎的36例患者,分析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0.5~1个月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后,36例因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ALT、AST以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均显示正常,预后良好。结论停止患者使用的对肝有损伤的药物,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 标签: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日—2016年3月18日予以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观察患者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数据为48.33%,其次是青霉素类(18.33%)、喹诺酮类(15.00%);在诸多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数据为53.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3.33%)。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以过敏居多,且头孢菌素类发生风险最大,临床应掌握用药特点,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性。

  • 标签: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同时使用孟鲁斯特纳与布地奈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40例在我院治疗小儿CVA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人。一组采用单独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即单一用药组;另一组采用同时使用孟鲁斯特纳和布地奈德,即联合用药组。比较两组肺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治疗疗效及复发状况。结果与单一用药组对比,联合用药组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71%)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81.43%);治疗后总复发率(7.14%)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15.7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同时使用孟鲁斯特纳与布地奈德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变异性哮喘 咳嗽 布地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其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病患。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以及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97.62%,对照组为83.33%,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②治疗组的咳嗽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小,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③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4.76%,对照组为7.14%,两组均为轻微不良反应,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孟鲁司特钠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病情,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患儿 孟鲁司特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并随机将其均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行辛伐他汀治疗,B组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疗效91.30%优于A组73.91%(P<0.05);B组血脂指标含量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佳,血脂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适于推广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原发性高脂血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应用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探析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住院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感染预防和控制,给予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应用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院内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孢呋辛治疗,对观察组则采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 急性加重期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药物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干预前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及分析,评估预防性抗菌药物对隐睾病人手术S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干预前)至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干预后)五年间隐睾病人病例,根据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为非干预组、干预组。非干预组共计309例隐睾病例,术前三十分钟预防性静滴抗菌药物一次,干预组共计399例隐睾病例,术前、术后均不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之间SSI发生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在术后30天内,两组病人总计发生SSI22例,发生率3.11%,其中非干预组发生SSI7例,发生率2.27%;干预组发生SSI15例,发生率3.76%。单、双侧,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比较,干预组SSI发生率均较非干预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证实隐睾手术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与否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无影响。

  • 标签: 隐睾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药物配合清宫术终止早期妊娠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8~12周早期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47%,观察组为95.92%。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行药物配合清宫术终止早期妊娠病患,开展针对性临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促进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药流 清宫术 流产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因素,从而为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出现他汀类药物应用不良反应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者出现他汀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中21例患者为肌肉系统,13例患者为消化系统,16例患者为皮肤系统,其他系统患者13例,其比率依次分别为33.3%、20.6%、25.4%、20.6%,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药物配伍不当导致的患者14例、用药剂量或者用法不当所致患者40例,药物自身因素导致患者9例,其比率依次分别为22.2%、63.5%、14.3%。结论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要重视其不良反应,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从而保证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 标签: 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 配伍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2015年1-12月份的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频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除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未达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重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减少细菌耐药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医院诊疗服务中药物致QT间期延长风险的评估。方法根据医院目前临床医生的管理现状,并结合实际病例及CNKI数据库收载QT间期的相关资料等,进行综合论述。结果引起患者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因素众多,同时,直接或间接引起QT间期延长的临床常用药物也较多,因此,多因素叠加致QT间期延长的临床病例不是个案。文中病例显示病例猝死与QT间期延长多因素叠加有极其的相关性。由于临床治疗中QT间期延长风险评估专业性较强,在依赖会诊医生解决非专业问题临床的普遍现状下,对潜在QT间期延长患者风险TdP风险的评估尤为重要。结论重视非心内科潜在QT间期延长患者的QT间期延长风险评估,刻不容缓。

  • 标签: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结果①54.0%的患者平时收缩压水平控制理想,46.0%的患者收缩压控制不理想(P<0.05)。62.0%的患者舒张压控制理想,38.0%的患者舒张压控制不理想(P<0.05)。②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是硝苯地平控释片,占70.0%,其次为硝苯地平缓释片24.0%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2.0%,再次是吲达帕胺片21.0%、依那普利17.0%、特拉唑嗪14.0%、盐酸贝那普利14.0%和卡托普利14.0%。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药物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高效且快速的一种分析分离技术,在药品和食品检验检测中得到广泛运用,由于可以检测微量样品,也是药物检验的一个重要技术。因此,本文从作用原理、优点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药物检验中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运用,以期为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药物检验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费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2~2016年12月接受免费抗结核治疗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用药健康教育,调查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行为,将有不合理用药行为的患者纳入不良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有医学指征调整用药率21.0%,原因包括不良反应、耐药,自身有不合理用药率34.0%,良好组与对照组老年人、高中及以上文化学历、有家属监督、距医院车程<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费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尚可,但相当一部分患者仍有不合理用药行为,不合理用药与文化水平、是否有监督、医院支持情况等因素有关,需加强监督指导,提供更多的支持。

  • 标签: 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因素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近些年来开发的一类重要的抗流感病毒类药物,具有抗病毒谱广、有效、耐药性低以及具有良好耐受性等优点。磷酸奥司他韦就是一种具代表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本文即从该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实施风险管理,选用2014年—2015年我院信息系统统计我科入院总数中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总数,根据统计,存在风险被拦截的例数,按照拦截因素分为没有风险例数,发生风险例数。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占有过敏史患者总例数上升1%,没有发生风险例数占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下降19.1%,发生风险例数占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下降30.2%。结论风险管理在有过敏患者护理中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拦截风险,预见性的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值得临床的运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有药物过敏史 护理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66例,并将患者分为高压氧疗法(HBOT)实验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这两组患者都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通过两组疗效的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压氧疗法 药物治疗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及药学。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基于常规治疗再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期脑梗死患者以他汀类药物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稳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他汀类 早期脑梗死 药学